:::
第八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海报。(网路翻拍再制)
北京

「变与不变」为题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再出发

以中国现代剧场大师、外号「大导」的林兆华为号召,突显其选戏品味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停办一届后,今年的活动将在五月至七月重回北京举行。今年迈入第八届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从二○一○年创办迄今,从北京到天津,再从天津回到北京,举办历程数来坎坷曲折,今年的主题是「变与不变」,聚焦于年轻新锐导演的作品,只邀了两档欧洲剧目,并由大导之子、既是导演也是演员的林熙越主导。

以中国现代剧场大师、外号「大导」的林兆华为号召,突显其选戏品味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停办一届后,今年的活动将在五月至七月重回北京举行。今年迈入第八届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从二○一○年创办迄今,从北京到天津,再从天津回到北京,举办历程数来坎坷曲折,今年的主题是「变与不变」,聚焦于年轻新锐导演的作品,只邀了两档欧洲剧目,并由大导之子、既是导演也是演员的林熙越主导。

四月十五日,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宣布,第八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将于五月至七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这一消息令戏剧圈振奋,同时也让人感叹此戏剧展的多揣命运。

北京并不缺戏剧节或戏剧展,主要的几个大型优质场馆,如国家大剧院、人民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天桥艺术中心都有各自固定的戏剧展演系列,再加上民间举办的南锣鼓巷戏剧节,以及提供年轻戏剧工作者展现创作成果的青年戏剧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再加上各个中小型剧场定期或不定期的戏剧节展等等,北京戏剧节展的数量在这座两千五百万人口的城市中算是够多的,尤其是当品质良窳不齐时,上座率也会很残酷地证明这类演出是供过于求的。

大导选戏有品质  办展历程却曲折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受到关注,主要是林兆华(外号大导)在中国当代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地位,因为说到当代中国戏剧,必然是以他在一九八二年导演的《绝对信号》(高行健的剧本)为起点。突破「戏剧是语言艺术」制约的高行健与「每一次创造都应当是一次涅槃」的林兆华,两人共同开启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先河。如今高行健已远走巴黎,大导今年八十三岁,仍然固守北京,每年推出新作。

第一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于二○一○年开展,小试身手;第二届于二○一一年十一月在人艺剧场展演,扩大规模,共演出十部精选的国内外重要剧目,大导选戏的品味充分展现,在内容上算是那几年在北京比较让人眼睛一亮的戏剧节,但可惜也是意料之中的是,叫好不叫座。由于经费、人员、场地等因素,第三届与第四届都办得勉强,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转机从二○一四年的第五届开始,从一开始就主办邀请展的北京驱动文化传媒公司于二○一三年底取得天津大剧院的委托经营权,隔年筹办以著名剧作家曹禺为名的国际戏剧节,院长钱程以资源整合的概念将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纳入,以大导之名邀请国际著名剧目,同时解决了邀请展举办的困境。事实上是邀请展庇荫于曹禺国际戏剧节的两节合一,在钱程不计成本地邀请国际最新最好的剧目来津演出,第一年就打响了名号,甚至以票价优惠及交通补贴的策略吸引了很大部分北京的戏剧人及戏剧观众到津观戏。连续三年,就凭著曹禺国际戏剧节与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看戏到天津」的口号几乎使得北京戏剧之都的地位黯然失色。二○一七年底,钱程意外地失去天津大剧院的经营权,两节合一的盛况戛然而止,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作为独立且具个性的艺术节始终不曾成形。

从天津回北京  「变与不变」为题再现

二○一八年邀请展停办,今年第八届以「变与不变」的标题在北京复活,聚焦于年轻新锐导演的作品,只引进了两部欧洲剧目,一是法国导演菲利浦.肯恩(Philippe Quesne)的《「龙」的忧郁》La Mélancolie des dragons(编按),另一部则是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的莫里哀喜剧《伪君子》,导演是柯尔斯诺瓦(Oskaras Korsunovas)。此届邀请展子承父业,由大导之子、既是导演也是演员的林熙越主导。

以大导的历史地位而且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完全可以成为北京人艺、甚至北京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但事实却不如人意,因为理想丰满,但现实却极为骨感,相信大导的品味,但无法相信好的戏剧艺术作品的票房,再加上各种人为及客观的原因,邀请展的未来依然不可捉摸……

编按:2016六年应邀在台北艺术节演出时译为《龙之忧郁》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