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哲艺创立湾声乐团,只演两种创作:「一个是台湾作曲家的创作,另一个是用台湾素材写的作品。」(许斌 摄)
艺号人物 People 作曲家

李哲艺 演奏 让属于台湾的音乐生根

才华洋溢的李哲艺是竖琴演奏家、作曲家,也是一位指挥,多次入围金曲奖并拿下两座,创作至今累计作曲约一千五百首,各类编曲高达四千五百首以上,活动跨及电影、电视、戏剧、舞蹈等领域……但他始终有个心愿:让世界听见台湾的声音!酝酿多年,他在今年之始创立了「湾声乐团」,以演出台湾音乐为志,期望带动风潮,让现有的乐团将演奏台湾音乐当作常态、让作曲家进而著手创作,「这件事情如果不去做,永远都不会发生,一旦开始,即使花五十年我都认为值得!」

才华洋溢的李哲艺是竖琴演奏家、作曲家,也是一位指挥,多次入围金曲奖并拿下两座,创作至今累计作曲约一千五百首,各类编曲高达四千五百首以上,活动跨及电影、电视、戏剧、舞蹈等领域……但他始终有个心愿:让世界听见台湾的声音!酝酿多年,他在今年之始创立了「湾声乐团」,以演出台湾音乐为志,期望带动风潮,让现有的乐团将演奏台湾音乐当作常态、让作曲家进而著手创作,「这件事情如果不去做,永远都不会发生,一旦开始,即使花五十年我都认为值得!」

湾声乐团成立音乐会「写给台湾的情歌」

2/18  19:30 台北 诚品表演厅

INFO  www.facebook.com/TaiwanLoveSong/

悄悄地开门进入排练室,音乐刚好停歇下来。首席指著谱上的表情符号,确认要的是什么样的效果。「是这样?」一段旋律出现,「还是那样?」一样的段落微微地变化。他们是年初才成立的「湾声乐团」,为著即将到来的演出与录音如火如荼地排练。音乐走走停停,就和所有乐团一样,不同的是这群音乐家,个个心中怀著一致的梦想。乐声又响起,台上随著起伏卖力喊著:「浪漫……圆滑一点……听别人的声音……」于是浓郁的和弦袭来,熟悉不过的台湾民谣飘散整个空间,不知为何直教人鼻酸。

唯有用自己的文化  才能与他人平起平坐

指挥台上的是李哲艺,才华洋溢的他是竖琴演奏家、作曲家,也是一位指挥。无论是演出资历、大型舞台制作或创作皆丰沛。曾经入围金曲奖高达十余次,并获得第廿三届及第廿七届金曲奖传艺类最佳作曲人奖与最佳创作人奖(编曲)。活动跨及电影、电视、戏剧、舞蹈等领域。但这次,他要再创一个乐团,只演两种创作:「一个是台湾作曲家的创作,另一个是用台湾素材写的作品。」

提起李哲艺,不能不提他的父亲李武男。出身农村的李武男,凭著对音乐的热情与执著,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四处拜师学琴。天赋加上好学不倦,让他成为民国六、七十年代南部的小提琴名师,除了经常举办音乐会演奏,更成立弦乐团、为学生举办演奏会。之后又深受竖琴空灵、飘逸的音色所著迷,一头栽进学习、研究、推广之外,竟自己研究竖琴构造,于一九八三年在台生产第一架竖琴,并成立公司销售全球。父亲奋斗中历经的辛苦,儿子李哲艺点滴在心,也许是自小受父亲耳濡目染,李哲艺不但学习小提琴、竖琴,更将触角延伸到创作与指挥上。

「我虽然演奏竖琴,但很早就开始写曲子了!」创作至今累计作曲约一千五百首,各类编曲更高达四千五百首以上,李哲艺的产量不仅高,更有多首曲目成为乐团或乐手的招牌曲,鲜有创作者能望其项背。虽然创作缤纷多元,但仔细聆听他的曲子,总可以发现一个不变的特色,那就是「台湾味」。但那到底是浑然天成,还是刻意安排的呢?

不料李哲艺竟毫不掩饰地回答:「当然是刻意安排的啊!」见我们不解,他笑说:「我在退伍之后就开始表演、也常去国外参加演出。但在国外时尤其让我感受深刻:我们都是学古典音乐的,在这个世界的大舞台上,别人怎么看得见我们?古典作曲家的经典作品,演得再好都不是自己的;与欧洲人相较,我们还是外来的人。对他们来说,最好奇的还是这些东方脸孔的人来自哪一个国家?而不是巴赫、莫札特演得有多好。因为当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时,与他们是平起平坐的;而当不演奏自己的作品时,用的是别人的文化!」

台湾音乐长期被忽视

他也曾经什么都写、什么都编,但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却让李哲艺感觉永远在为人作嫁。因此为了要演奏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传达的、要与观众有互动的作品,迫使他一定得自己动手创作。然而「台湾已经有很多乐团,但为什么没有一个乐团可以专门演奏自己的音乐?」这是他接下来抛出的疑问。的确,我们有活跃于国际的作曲家,有担任交响天团首席、在国际大赛大放异彩甚至一年邀演上百场的演奏家,然而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却鲜少演出台湾音乐。不演奏台湾作曲家的作品,影响了作曲家的创作意愿;不创作台湾元素的作品,又哪儿来的好曲子可以演奏?恶性循环下,让台湾音乐的演出在舞台上几乎缺席。

「可悲的是,古典音乐并没有与我们这块土地有深刻的连结,不像老歌一样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扣。」李哲艺感叹地说。古典音乐的发展在台湾已经超过八十年,期间教学体系与学习人口都有稳定成长,各阶层的欣赏者也大有人在。然而,却大多停留在外来的文化阶段。反观日本:「整个国家从小学、国中、高中到大学,无论哪一种音乐比赛,曲目只有日本人的作品,几乎看不到其他作曲家的!」这种保障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意识,目的就是要让古典音乐与文化结合、在地生根。此一做法在日本已经有三、四十年之久,然而台湾却尚未起步。

问题出在哪里?他说:「这是台湾长期以来的信心不足导致的!音乐家有很长一段时间看到台湾民谣不是不愿意演,就是不认真演。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只是小品,不是所谓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高高在上,为什么要演奏俚俗的民谣?即使要演,也通常将台湾民谣放在整场音乐会之后的安可曲,作为一整场音乐会的附带装饰。排练时,交响曲每个音锱铢必较,但台湾民谣便是从头到尾走一次,没有错就上台了。无怪乎李哲艺忿忿地说:「曲子写得再好也没有用,音乐家们根本无心去做这件事!」

成立乐团的两个契机

造成这样的风气也是有原因的,一来,这些台湾民谣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仅有旋律却没有好的配器,无法与经典音乐媲美。二来,作曲家若写得不好,演奏家也不会选择作为音乐会曲目。愈不演奏也就愈没有人写。但纯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状况就好吗?李哲艺却语出惊人地说:「目前古典音乐最大市场就只有教学,但如果没有教学,台湾的古典音乐就会马上死!」是的,比起教学,台湾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却是小众,支撑不了整体市场。圈内人可以理解舞台上的这些音乐价值有多高,然而古典音乐的欣赏毕竟需要一定的门槛,距离市井小民太遥远,根本无法感受到他们与这些音乐的关连性。更可叹的是,艺术并非生活基本需求,当古典音乐不被需要时,存在便产生了问题。因此,要让古典音乐与台湾这块土地紧密结合、产生需求的好办法,便是创造一个乐团,专演台湾音乐!

「这个想法,我想了十几廿年了!但我认为时机不成熟,如果同样的事情提早做,应该不会有太好的结果。」那为什么现在可以做?李哲艺说:「是这几年的社会氛围与碰到的人给我这样的感觉。」原来他发现到很多爱乐的企业家不仅赞助,也会亲自安排行程到世界各地聆听演出、第一线参与。从中他们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像马勒这么好的音乐,力量却强不过一首耳熟能详的台湾民谣?还有,为什么听到后者时,会让他们分外感动?

另一个契机,就是这五年来的全国音乐比赛中,有三个团对因为演他的作品而拿到全国冠军。「这是以往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他说:「因为普遍对台湾音乐的既有印象不好,加上担心裁判给低分,因此以前带团的老师为了得到好成绩,只敢选莫札特、贝多芬的曲子。直到我们这一辈指挥开始这么做,才渐渐露出曙光。」作品质量的提升让乐团有信心,得到了奖项也等于得到了鼓励。其他乐团看到这样的情况开始仿效,让整个环境有所改变。因此李哲艺认为,该是要正式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了!

遍地开花之后,选最漂亮的花

于是他开始找志同道合的音乐家一起投入,有首席为小提琴家梁茜雯与黄裕峰,还有小提琴家林晖钧、中提琴家林怡君,大提琴家欧阳慧儒等等,都是知名好手。当然在他的号召之下,几位台湾顶尖的演奏家也义不容辞地担任客席。但是基本的成员都是年轻的菁英,甚至有刚从国外留学归国的。李哲艺说:「我想为这些年轻人铺路,他们够好,只是还没有舞台。像他们这么高程度的音乐家,想要考进职业乐团不成问题,但乐团不一定有位置,而且职业乐团也不一定适合他们。因此我找他们进来前,一定先沟通,认同这个价值、愿意一起付出才加入。所以在这个乐团里,他们的向心力与荣誉感更高。」

事实上在湾声乐团成立的同时,李哲艺手上仍然有不少乐团的工作,不但是宙斯爱乐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暨驻团作曲家、台湾纯弦团长、这个乐(The Music)室内管弦乐团常任指挥……更不用提来自各个团队的委托创作。但一个人数众多的大乐团开销负担沉重,为什么不成立小型室内乐团就好?他却认为乐团的存在有它的价值,室内乐很容易形成,不会有独特性。反观乐团有一群音乐家共同做一件事,有集体的力量存在,感染力比只有几个人强。目前,他们以「亲民」的乐曲为主,排练、录音,将每季的曲目累积做成「菜单」供外界点选。口碑出来后,将会接电影、演唱会配乐等等。未来五年,他们还有野心不靠赞助、自给自足。

不排斥外国人以台湾题材创作的乐曲,也不排斥将周杰伦的歌曲「古典化」,进而创造机会让流行音乐进入古典音乐殿堂。「熟悉的旋律必定比严肃的音乐更能够直接打动台湾人。」他们的目的就是用最高规格的标准,将台湾的作品演奏出来,让大家听到音乐家全心全意演奏自己的音乐时,可以有多好。但不怕乐团变得太流行?李哲艺笑著说:「这件事有阶段性,我们要培育的不是温室里的兰花,无法繁殖,只有少数人欣赏,而是要遍地开花之后才选最漂亮的花!」

谭盾如果没有中国的语言,就不会是谭盾,相同的,巴尔托克(Bela Bartok)、史麦塔纳(Bedrich Smetana)、魏拉-罗伯士(Heitor Villa-Lobos)、哈察都量(Aram Khachaturian)……等古典作曲家如果没有自己民族的素材,如何别于传统作曲家、脱颖而出?如今,湾声乐团要走的就是这条路,期望带动风潮,让现有的乐团将演奏台湾音乐当作常态、让作曲家进而著手创作。「这件事情如果不去做,永远都不会发生,一旦开始,即使花五十年我都认为值得!」用自己的语言,写给台湾的情歌,相信李哲艺的「恋曲」,将持续不断地打动著根在台湾的我们。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西乐组毕业,曾于1999年荣获美国国际爵士竖琴大赛第三名,此项比赛举办廿一年来第一位亚洲获奖者。
  • 累积作曲作品约1500首,编曲作品超过4500首;自开始其职业演奏生涯以来,累积演出经历逾2000场次以上。
  • 第廿三届、廿七届传统艺术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及最佳创作奖(编曲),两次获「中国十大发烧唱片」最佳古典音乐演奏专辑,入围2010年「华语金曲奖」最佳古典音乐演奏专辑。
  • 现任宙斯爱乐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暨驻团作曲家、这个乐(The Music)室内管弦乐团常任指挥、簧族单簧管重奏团客席指挥等,曾任高雄市交响乐团客席指挥、高雄市国乐团客席指挥、广艺爱乐交响乐团等指挥。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