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笃信艺术至关重要、剧场能造成改变的创作者
挑战边界

创造性与艺术伦理

标注这些灵感来源看似损及了我「原创性」的荣光,但这些引述使我的作品有其脉络,向观众介绍了曾经影响我的艺术家们,并让我得以透过作品与他们对话。

讨论的重点不该放在个体的「艺术天赋」,而应著重在那些启发我们、让我们超越自我界限的——艺术家之间动态、有机的对话与交流。我们不应相互竞争,而是共同发展,我们同在一起。

标注这些灵感来源看似损及了我「原创性」的荣光,但这些引述使我的作品有其脉络,向观众介绍了曾经影响我的艺术家们,并让我得以透过作品与他们对话。

讨论的重点不该放在个体的「艺术天赋」,而应著重在那些启发我们、让我们超越自我界限的——艺术家之间动态、有机的对话与交流。我们不应相互竞争,而是共同发展,我们同在一起。

因抄袭而成功,不如因原创而失败。

—— 《白鲸记》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我最好的想法都被先人偷走了。

——美国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哲学家和艺术家花了几世纪争论什么是原创,以及是否可能出现一个完全独创的想法。当爱默生打趣地扭曲史实,责怪文学界的先人「偷窃」了他的构想,梅尔维尔则赞扬原创、谴责抄袭。在全球资讯大量流动的今天,想要厘清某个构想最初萌生在哪个瞬间、追溯创意火花的起源,对我们来说变得更加困难。  

喝冰拿铁时的灵光乍现?

记者们常问我是如何发想出意象或者画面。我常备的答案是,我是在喝零脂多冰的星巴克拿铁时受到启发的。关于创作过程的秘密,我(几乎)是在说笑,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无法清晰地指出那些画面的明确起源。上一秒,我还在搔头思索某一幕该做些什么,下一刻就蹦出了答案。

在「冰拿铁理论」之后,我通常还会有个比较正经的回应,那就是需要「喂食你的脑」——无论是听音乐、参观美术馆或画廊、看电影或表演。我所说的需要是指:有意识并批判性地吸收艺术,观察是什么让大众娱乐流行化的同时,也探究是什么让前卫艺术作品得以前卫,而区隔两者的又是什么。

我还想强调,积极地输出跟持续地输入想法同等重要。重复地「做」加上艺术的输入,能够帮助锻炼心智,并准备迅速回应各种不同或无预警的期限。马克.吐温曾说这个过程好比将既有的思维「放入某种心智万花筒,旋转一番,它们就会创造出各种新奇的组合。我们可以持续地旋转这些由同一批思维集结而成的彩色玻璃碎片,无限地创造新的组合。」艺术「产物」是这些新组合的极致,是迥然各异的元素重组后的巅峰之作,是心灵炼金术的结晶。

艺术的诚实及标注灵感来源

无论是否可能有百分百原创的想法,当今的艺术家们仍面对要比艺术同行抢先一步创造出「原创」作品的庞大压力。这种「崇拜原创」的副作用是许多艺术家会到国外旅行,观赏新作品,然后回到家乡,端出一个些微调整后的版本。或是上网搜寻有趣的画面,然后放进自己的作品里。

有些艺术家会注明是哪个原创的作品启发了他们,但很多艺术家却不这么做,而把它当成自己的作品来发表。在某些案例中,复制品可能比启发它的原作还受欢迎(因为有较多的经费或更有力的宣传资源)。

在学术界,我们称之为「抄袭」,一个学生如果犯了这种「学术诈欺」的罪行,有可能会被逐出校园。但在戏剧界,想要放逐一名艺术家相对困难,人们便转而语带不悦地窃窃私语著这件作品与某某人的作品是如何相似。一旦你发现某位艺术家有抄袭的行为,也会损及你对他其余作品的敬重和信任。

与启发者一起发展的艺术旅程

当提到河床独树一帜的慢动作时,我会强调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对我们艺术美学的影响。说到为单一观众演出的「开房间计划」之灵感启发时,我会提及当我还在波士顿就读时,艺术家玛莉莲.艾森(Marilyn Arsem)曾跟我描述过她开创性的作品《森林里的红》Red in Woods。虽然标注这些灵感来源看似损及了我「原创性」的荣光,但这些引述使我的作品有其脉络,向观众介绍了曾经影响我的艺术家们,并让我得以透过作品与他们对话。

讨论的重点不该放在个体的「艺术天赋」,而应著重在那些启发我们、让我们超越自我界限的——艺术家之间动态、有机的对话与交流。我们不应相互竞争,而是共同发展,我们同在一起。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