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讲的是一群卅岁出头现在纽约的同志的故事。(Marc Brenner 摄)
纽约

同志戏剧新一章 《继承》用力向前人致敬

在《平常心》、《美国天使》等同志戏剧经典之后,能反映当前同志生态又有历史眼光的新作何在?来自伦敦的《继承》近期在纽约演出,七小时长度俨然史诗级作品,内容包括爱滋、川普、婚姻平权、Black Lives Matter、房地产仕绅化、火岛派对等,相当切合时代脉搏,剧作家罗培兹在剧中「用力」对前代同志致敬,只可惜内里却肤浅浮夸,虽触及各样话题,却没有一个谈得深。

在《平常心》、《美国天使》等同志戏剧经典之后,能反映当前同志生态又有历史眼光的新作何在?来自伦敦的《继承》近期在纽约演出,七小时长度俨然史诗级作品,内容包括爱滋、川普、婚姻平权、Black Lives Matter、房地产仕绅化、火岛派对等,相当切合时代脉搏,剧作家罗培兹在剧中「用力」对前代同志致敬,只可惜内里却肤浅浮夸,虽触及各样话题,却没有一个谈得深。

百老汇近几季来搬演了《平常心》The Normal Heart、《乐队男孩》Boys in the Band、《美国天使》Angels in America几出同志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在欢喜同时,不免有人问,能反映当前同志生态又有历史眼光的新作在那里?

《继承》The Inheritance的上演,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部戏虽来自伦敦,但作者是美国人罗培兹(Matthew Lopez),讲的是一群卅岁出头现在纽约的同志的故事。之前所有描述此戏的字眼都显示这是一部煌煌史诗:七小时的长度、十多个演员、四座奥立佛奖加持。

貌似宏伟内里肤浅的《继承》

《继承》的中心角色是Eric。故事一开始时,他似乎拥有完美的生活,住在上西区租金管制的宽敞公寓里(「继承」自祖母),英俊男友(Toby)要与他结婚。突然之间,房东赶人,Toby的剧本被百老汇和好莱坞看中,爱上男主角Adam,与他分手,美满的生活一夕变色。除了这三人外,剧中呈现的还有Eric五十多岁的邻居Walter及Henry(后来成为他的丈夫)、和Toby常召的男妓Leo等人的故事。

戏中题材包括爱滋、川普、婚姻平权、Black Lives Matter、房地产仕绅化、火岛派对、网路约会摧毁夜店文化等,确是很切合时代脉搏,罗培兹的对白机巧幽默,独白也颇有诗意。导演Stephen Daldry省却几乎所有布景,舞台是一个两层大方型平台(第二层可以缩低成凹槽),群戏常是演员围著平台,你一言我一语,即使该场没戏的演员也仍在台上,仿佛真是一群好朋友,而且个个打著赤脚,让这出有很多直接对著观众陈述的独白的戏,更增亲密性。一票年轻演员表现精湛,显示导演调教有方。

只可惜貌似宏伟,内里却肤浅浮夸,并无实质,罗培兹触及各样话题,却没有一个谈得深,很多讨论都像派对对话,浅尝即止。人物性格的刻划也是一样。他的人物社经地位极为同质化,也让入故事缺少复杂性。

而罗培兹对前代同志的敬仰,几乎到了恋物的程度,也是个问题。《继承》人物及情节是刻意根据英国小说家佛斯特(E. M. Forster)的《此情可问天》Howard’s End来写,佛斯特本人也是剧中一个人物,罗培兹说他的目的是要向这位终身不敢出柜的同志作家致敬,借此演示同志权益的变化。其他未明言的致敬对象还有许多,像是剧作家克莱默(Larry Kramer)和麦克纳利(Terrance McNally),最明显的则是延袭自《天使》的两部六幕结构。但为了向前辈致意,有时不免硬拗自己的人物来套别人的情节。更甚者他有点浪漫化八○年代爱滋危机对同志族群的影响,把为病终者提供安息照顾的Walter理想化,忽略当时其他社会运动。

三部台湾同志剧作的纽约读剧

婚姻平权不止在美国,在台湾也是同志关注的议题。文化部驻纽约的台北文化中心,刚好就委约了台南人剧团的蔡柏璋找了三位剧作家以此为主题写三出短剧,翻成英文在纽约「读剧」。

「读剧」在台湾无此传统,是未上演的新剧,在业界人士(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受邀公众)前由演员单以声音来演出,目的是让剧作家试探观众反应,让业界判断剧本有否上演的潜力。这三个可谓极短篇的戏以赵启运的最为完整,即使结尾对中国占领的焦虑之独白明显是为纽约而写。刘建帼有两条平行情节,再加上戏中戏,多亏了导演和演员(包括刘本人),在没有布景灯光变换的情况下,也能清楚分辨。林孟寰的故事涉及性倾向是先天或后天的大哉问,十五分钟显然不够分晓。巧合的是,这三出戏都在处理两代的关系,而这正是罗培兹的故事里没有的,或许这正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