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琪(李佳晔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孵梦,艺起来╱两厅院长期驻馆艺术家

王安琪 没有什么不可能

身为一位在舞台上出现频率甚高的演员,王安琪过去几年都在尽力当好「别人的演员」,但,只能这样吗?这回,她想试试当一次「自己的演员」,成为两厅院首次以「场馆/演员」模式合作的驻馆艺术家,她计划以表演交换为题邀影像与剧场工作者共同工作,以影像和剧场呈现同一文本,让双方编导演专业人士得以交流甚或让舞者进场共创,找出剧场与镜头表演的转换模式,进而发掘剧场演员得以和其他表演艺术领域从业者交换的、「演戏」之外的资源。

身为一位在舞台上出现频率甚高的演员,王安琪过去几年都在尽力当好「别人的演员」,但,只能这样吗?这回,她想试试当一次「自己的演员」,成为两厅院首次以「场馆/演员」模式合作的驻馆艺术家,她计划以表演交换为题邀影像与剧场工作者共同工作,以影像和剧场呈现同一文本,让双方编导演专业人士得以交流甚或让舞者进场共创,找出剧场与镜头表演的转换模式,进而发掘剧场演员得以和其他表演艺术领域从业者交换的、「演戏」之外的资源。

王安琪是两厅院首次以「场馆/演员」模式合作的驻馆艺术家。短期驻馆时间有限,如何让计划得以开花结果,两厅院不断地开会讨论,王安琪大量的与业界同行约访密谈,不愿抄近路也不想便宜行事,对双方都是挑战。

从当别人的演员  到当自己的演员

有感国外完熟艺文环境里,剧场与影视产业能深度合作而演员也能依靠制度化的平台,无缝接轨在娱乐产业找到工作,王安琪计划探讨台湾剧场和影像共同工作的可能。「台湾的剧场演员没有经纪公司,没有资料平台,没有为大众熟知的奖项或竞赛。当剧场以外的人有了需要,该去哪里找到适合的剧场工作者来合作?我们该透过影像及网路呈现剧场作品?可不可以有剧场人的维基百科?」王安琪认为这次短期驻馆更像是发展中的分享会或持续探索的过程经验交换,尤其注重演员作为一个「人」与市场的拉扯弹性。空闲时从事语言交换的她,计划以表演交换为题邀影像与剧场工作者共同工作,以影像和剧场呈现同一文本,让双方编导演专业人士得以交流甚或让舞者进场共创,找出剧场与镜头表演的转换模式,进而发掘剧场演员得以和其他表演艺术领域从业者交换的、「演戏」之外的资源。

多次踏上国家剧院的王安琪,过去几年都尽力当好演员,几年下来心力交瘁。她明白每个职业都有倦怠期,但她对排练、演出然后只能等加演的传统剧场被动制作模式感到疲惫。习艺十几年但市场瓶颈始终在那,方方面面都遇上卡关,「我想以演员身分接到更多更好的角色,但机制如果就是得先到影视产业过水,那『市场的声音』是什么?我们剧场出身的演员真是市场需要的人吗?我们能带给表演艺术圈或娱乐圈什么?」演员本身就是一部作品,却总在面对难以将自己打理好、时时刻刻处在等候别人发工作的境况,「我曾整整一个月都在移动和演出之间度过,在飞机上背台词,下飞机就演出然后又上飞机,背下一个剧本。有时我遵照剧本指示在舞台哭,观众看不出问题,但我心里很空虚,根本还来不及认同角色就又要快速穿梭下一个角色、下一个剧组。」当然,她自觉幸运,也毫不保留奉献给作品,仍免被积累的疲倦压垮,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真的就是这样吗?  她偏不服气

她从小就底气十足,别人说怎样她偏不服气。高中时她课业优秀,同学说她以后就是读好书找好工作,她偏要念戏剧;当演员大家说她演技好,说某些角色特别适合她,她愈不想接同样角色,「我是那种听到别人说王安琪就是怎样的人,或某件事就是不值得做,我就会立刻弹开,是吗?我就只能这样吗?」无论台前台后,表演艺术圈的大家都在思考该怎么持续经营,王安琪也藉两厅院短驻契机访谈了许多同行,听了不少失败案例劝她别做,「我一度觉得这个计划就是不断被打脸被摧毁信心的过程,每访问一个人就又听一次『这个很难做』、『那个不可能』。真的就是这样吗?」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研究所毕业。现为演员、配音员及表演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亦担任经纪公司、艺人、剧团及电影作品的表演指导。
  • 在校期间以《纪念碑》、《备忘录》、《婚姻场景》连续三年获颁台艺大金狮奖最佳女主角,2014年开始受邀至台艺大实验剧展担任评审。
  • 合作剧团包括表演工作坊、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台南人剧团、四把椅子剧团、人力飞行剧团等,近年也开始在电影、短片中曝光,并持续在中国大陆、香港、日本等地巡回演出。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