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谢杰桦、廖若涵、王昆颖设计的世大运开幕式让人惊艳,图为三人应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之邀在青年论坛中分享世大运经验。(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2017表演艺术回顾/现象观察.趋势探索 现象5:世大运、植剧场,表艺界跨足不同舞台

迈出黑盒展神通 剧场人才惊艳四方

表演艺术人才济济,今年更透过两大事件备受瞩目:一是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的开幕式,由剧场人士操盘,并由三位艺术新生代统筹掌舵,耀眼成绩让世界都看到;另,由资深导演王小棣领军的「植剧场」,带著多数出身剧场的成员,制作系列精采好戏,也得到金钟肯定。剧场人走出黑盒,以团结精神与秀异才华走上更大的舞台!

表演艺术人才济济,今年更透过两大事件备受瞩目:一是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的开幕式,由剧场人士操盘,并由三位艺术新生代统筹掌舵,耀眼成绩让世界都看到;另,由资深导演王小棣领军的「植剧场」,带著多数出身剧场的成员,制作系列精采好戏,也得到金钟肯定。剧场人走出黑盒,以团结精神与秀异才华走上更大的舞台!

二○一七年巴黎时装周,法国品牌Chloé 选用台湾音乐人林强的作品 A Pure Person 作为秀场乐,舒淇在《千禧曼波》里昂首阔步的模样,也与伸展台上模特儿形象重叠。把镜头拉回台湾,表演艺术类的相关创作者,亦不只在各自原属的黑盒子里努力,更如潮水般外溢至更大的舞台、面向更多的观众,且成功发散能量、获得注目。过去曾在绿光剧团工作,甫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的陈竹升,即是最佳证明。

今年八月在台北田径场的世界大学运动会开幕典礼,三位导演谢杰桦、廖若涵、王昆颖利用舞蹈、剧场、多媒体的专业,呈现共感的台湾意象;而在电视金钟奖的名单里,有著另一批新生代剧场演员的注入,在王小棣、瞿友宁等八位影视导演所带领的「植剧场」里,创造出一股锐不可挡的风潮。如此的结合与转化,皆以文化力量打破我们对於单一领域的刻板印象,并且逐渐地成为市场趋势。

团结又创新  剧场精神在「世大运」发散

有人戏称若要找台湾的艺文工作者,就来世大运开幕式吧!翻阅世大运参与名单里,熟悉的剧场工作者姓名,洋洋洒洒地呈现眼前,从陈锦诚、王云幼、李小平到车克谦、张哲龙、柯智豪,还有舞蹈编创董怡芬、苏威嘉、蔡博丞、陈彦斌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三段文化表演——由安娜琪舞蹈剧场艺术总监谢杰桦、台南人剧团驻团导演廖若涵与豪华朗机工的林昆颖统筹规划,三位创作者及他们背后、身旁的整队人马,一同透过水平式的共组思维,不断地碰撞,也在激荡的过程中如核分裂般开展出极大的能量。回想当时的工作过程,林昆颖笑说:「对于表艺人争锋相对又和好的工作过程感到很新奇,因为通常视觉艺术工作者吵架之后就是真的决裂了。」

三位导演偏重的专业虽不太一样,但在构思开幕式节目时,共同提及一个大哉问是:「谁的脑袋中的台湾才是台湾?」在这样全球关注的大型活动里,如何串联台湾人对于土地的感受;甚至呈现台湾的文化力量于全世界?负责统整第二段文化节目《汇聚台北》的导演廖若涵说:「加入后才认真研究何谓大型活动开幕式,印象最深的是伦敦奥运,工业革命的画面,当奥运五环意象升起后看见观众感动泛泪的画面,一直留在我心里,是我想追求的。」又如谢杰桦也提到:「牙买加国家舞团用舞蹈激发人民对国家文化的认同。」该如何用文化的眼光去寻找更细微的情感,更日常中的台湾呢?是过程中不断思量与辩证的。

即使面对的主题与过去的创作有异,「事实上,需要考虑的东西其实差不多,」谢杰桦曾在专访中如是说。一个作品是在实验剧场演出,或在国家戏剧院登台,制作方式本就不同,更何况是在这么大的田径场,然而,当他提及工作过程中的差异时,他依然认为,他们在此所运用执行的,其实是与此前一样的剧场制作核心思维。

令人感动的是,这个活动集合了国中到大学的表演者,每个人所乘载的文化与身体很不一样,为此必须做更多交流,才能达成相信认同台湾的土地文化。三位导演自己也没有想过,能和这些表演者产生出这么大的情感,甚至都可以一一叫出名字。当大家的目标一致时,从幕前到幕后所产生出的力量相当大。如果有机会重新上Youtube观赏世大运开幕式,也许可以仔细地看场上舞者的神情、观众给予的反应、甚至幕后黑衣人的换景态度或守护圣火的模样。活动能如此成功,便是有赖于一种特殊的情感连结,好像剧场的团体精神那般异中求同,亦似参与其间的音乐人王希文于脸书贴文所说:「世大运是剧场人的胜利!」

实力派进攻小萤幕  「植剧场」敲响金钟

今年在电视圈里掀起一场温柔革命,同时也是金钟奖入围大赢家的植剧场,领头人王小棣导演曾在颁奖典礼上言:「台湾的生活,隐隐地有很多散发宝石一样的光热,我们期望有更多成长的空间。」凭借著想说好一份台湾故事的热忱,植剧场从表演基础的培养到每个镜头执行的细腻程度,让四个系列的单元剧——「恋爱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与「原著改编」开播后总大获好评。

植剧场中的创作者与演员,大多具有剧场相关训练或工作背景。曾以《逆旅》、《寄居》、《爱滋味》等舞台剧作多次获选各大文学奖的剧作家詹杰,过去即曾以《刺猬男孩》荣获金钟,今年则是金钟最大奖戏剧节目奖《天黑请闭眼》的原创故事之一。演员部分,去年曾参与乌镇戏剧节青年组竞赛冠军《曾经未曾》一剧的张耀仁,现今也是植剧场成员,或如在《花甲男孩转大人》中,饰演台客郑花明的刘冠廷,也曾与四把椅子和动见体等剧团合作。更不用说人称剧场女神的谢盈萱,同样在《花甲》中演出槟榔西施史黛西,那段对蔡振南飙骂的戏,引起不少观众回响。

然而,会有这样的成效,归功于植剧场对於戏剧环境的方针,旗下的QPlace工作室规划长期的表演课程,新兴演员必须学习传统京剧戏曲身段、肢体舞蹈开发外,还有八位导演亲自开设专题课程,像是蔡明亮以蛋料理谈论艺术、安哲毅以宋朝画作开设「文人画看文字与影像」专题,近期也举办日本舞踊工作坊及中性面具表演课程,邀请过去曾赴北艺大教学的坂东扇菊及法国戏剧老师菲利浦.高利耶(Philippe Gaulier)来台指导,严谨地加深演员内外基本功。

除此之外,其偏乡戏剧教育计划经常带领著青少年们,以戏剧的方式开发表演潜能,听见更多自己与他人的声音。植剧场从演员培育到观众素质的提升,以小搏大的精神,像是播种般耐心打磨,转变了大众对电视圈速食成形、不够精致的既定看法,王小棣说:「我们慢慢酝酿,我们有责任进步。」尽管植剧场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但正在成长且发酵中的效应是持续进行的,而在未来,表演艺术的力量又将如何超越跨界的想像,在更多领域、以各种形态产生影响,可能性亦愈趋无限。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