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本期杂志中,除了介绍一位无法定义的奇才艾瑞克.萨替与现在正夯的直播话题外,也针对台湾的音乐剧教育,作了初探。台湾的音乐剧发展至今卅年,虽然缺乏百老汇的市场规模,也不像中国有庞大资金的投资挹注,却从实战经验中,突破资金、人才、市场及演出场地不足等限制,开创出一条台式音乐剧的道路。综观国内音乐剧现况,愈来愈多专门制作音乐剧的团队相继成立,不论是音乐风格、剧本内容、使用语言、呈现手法、制作规模、展演型态,皆突显了本土原创的独特性。然而,真正要让音乐剧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扎根,音乐剧的教育还是最根本的关键。

音乐剧培养的是歌、舞、剧全方位的表演人才,需要音乐、舞蹈、戏剧的全面理解。过去,台湾缺乏有系统的音乐剧教育,今年,台湾师范大学的表演艺术系,首度开设四年的学士课程,是国内唯一标榜「音乐剧专业」的科班系所。台师大表艺所所长何康国表示,原创华文音乐剧是台湾的优势,他看好未来十年的市场,过去表艺所一年仅招十五名研究生,远远不够市场需求,台师大表艺所将直接架起产业与人才的桥梁,打造「唱、跳、演」的三栖人才。虽然相较于中国,台湾起步较晚,仍值得期待。

今年十月,台北表演艺术中心邀来台南人剧团艺术总监蔡柏璋策划,推出「音乐剧人才培训计划」,邀请国际顶尖音乐剧师资,为期一个月的密集课程,为台湾专业演员带来兼具广度及深度,全方位的音乐剧表演训练。当工作坊讯息曝光,迅即引发表演艺术界高度关注及期待,在网路上被热烈转贴分享,一百六十八位报名争抢四十个名额,竞争激烈。北艺中心主任王孟超认为,音乐剧人才培育是当务之急,该计划并非一次性烟火,诉诸长远思考,除了表演人才,未来在作曲、编剧等都有施力的机会。

除了校院科系与公家场馆的支持,国内许多剧团与民间艺文团队也都有短期或固定的工作坊与教学讲座。「学学文创」的音乐及表演艺术产业课程算是最鲜明的例子,「疯戏乐」创办人暨作曲家王希文、歌唱诠释指导魏世芬等人,都是学学长期合作的师资。由编舞家伍锦涛成立的「歌舞浪潮」表演艺术中心,亦朝培养歌舞剧表演人才的目标迈进,集结线上专业师资,成为舞蹈、歌唱、戏剧三合一的育成场域。

本期专题将剖析两岸的音乐剧教育,一探这个来自欧美的表演形式,如何在华文世界开花结果。此外,广艺基金会首度开办「华文原创音乐剧节」,邀来台湾、中国、香港四出风格迥异的音乐剧同台竞演,本刊将有第一手预报。随著中国市场的崛起,不仅台湾音乐剧西进,两岸合制音乐剧渐成趋势,百老汇也纷纷投入华文音乐剧的制作,面向风云将起的音乐剧战场,我们持续关注。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