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坤老生王珮瑜制作的《春水渡》探讨法海和许仙两人的互渡关系。(瑜音社 提供)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上海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 创新视角中与传统相遇

去年岁末的最后一票好戏「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汇集了京、昆、梨园戏、河北梆子、川、楚、粤等七个剧种,共有十一场演出。泉州梨园剧团复排的《刘智远》、《朱文》、《朱买臣》三出南戏残本,即便有语言上的隔阂,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昆的《伤逝》、《四声猿.翠乡梦》,老生王珮瑜制作、京昆合演的《春水渡》,从体裁主旨和舞台样态来看,最能接近小剧场的意念。

去年岁末的最后一票好戏「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汇集了京、昆、梨园戏、河北梆子、川、楚、粤等七个剧种,共有十一场演出。泉州梨园剧团复排的《刘智远》、《朱文》、《朱买臣》三出南戏残本,即便有语言上的隔阂,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昆的《伤逝》、《四声猿.翠乡梦》,老生王珮瑜制作、京昆合演的《春水渡》,从体裁主旨和舞台样态来看,最能接近小剧场的意念。

作为经贸实力远播的大都会,上海也拥有无可比拟的国际面貌,相对娱乐休闲显然也发展迅速,每逢秋季固定举办国际艺术节,一连数月,可说是戏节不断好戏百出。岁末年尾最后一票好戏——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以下简称小戏节)开锣演出,如果是想接触传统又怕门槛内涵过深不敢涉入,新观众选择小剧场系列的新编戏曲,倒是不错的经验。今年的小戏节汇集了京、昆、梨园戏、河北梆子、川、楚、粤等七个剧种,共有十一场演出;去年台湾国光剧团曾经推出《青春谢幕》,但今年海外剧目无一参演。这次能观赏泉州梨园剧团抢救复排出的《刘智远》、《朱文》、《朱买臣》三出南戏的残本,本地鲜少见到的楚剧,感受玩笑闹趣的地方戏,还有河北梆子《喜荣归》,这是一出考验人性悲悯的新编作品。

梨园中的梨园戏

去年小戏节的《御碑亭》令观者念念不忘,应该说从前几年《大闷》推出后,福建梨园戏在上海找到一群的知音,尽管有语言上的隔阂却无欣赏上的障碍,小梨园流派的传统剧目《刘智远》,位列四大南戏之中,和其他剧种的《白兔记》相去甚多,留有许多宋元南戏的古朴样态,以喜见悲情的特殊表现触动观者,其中的《井边会》堪称「三可」——其中咬脐郎之可爱、小军之可笑、李三娘之可悲,不同于西方笑料,体现真实人情的悲欣交集。

《朱文》现存三折,是明代《永乐大典》中所载「宋元遗篇、海内孤本」,被誉为梨园作为南戏活化石的重要见证,浓烈闽南特色的《朱买臣》作为上路流派剧目的嘴白戏,冲淡了逼休悲戚不同的处理,其中大量的泉州俚语,剧团贴心安排讲座,普及泉州俚语,足见有心经营台下方得知音。

昆曲大出手

几大昆剧团中,上昆的角色和剧目向来是领先之势,本届的小戏节,贡献了数部剧作,《伤逝》、《四声猿.翠乡梦》及京昆合演的《春水渡》,从体裁主旨和舞台样态,最能接近小剧场的意念。

首演于十三年前的《伤逝》改编自鲁迅小说,主演依旧是原班人马,小生在现代戏中未有可以借鉴的参照原型,主演者黎安转化戏曲中的动作,淡化台步的程式规范与生活化相结合,以围巾套用水袖见证了爱情的曙光,灯光的频闪应用于慢动作,使得争吵情节既有锣鼓点亮相的展示,也有回忆的追思感。

京剧坤老生王珮瑜,以个人品牌「瑜音社」制作《春水渡》是本届唯一的委约作品,探讨法海和许仙两人的互渡关系,上昆的坤小生胡微露首度跨界小剧场,功底扎实又超越了固有的角色塑造,两个男性的故事,却由两位女性来演绎,而且京昆同台唱和,探讨没有爱情的《白蛇传》,纯情的青年遇上好事的老头,渡人者却被人渡,法海见不得人间恩爱,履劝许仙不成,最终勘破顿悟,决心再入红尘修行。剧情难题将许仙置放在水漫金山的困局上,走或留、人与妖、决定和否定、父权拥护者和爱情的摇摆、京剧的高亢、昆曲的舒缓……不同角度穿梭台上的超大镜面中,轮回的寓意深远,时间却力有未逮。诚如黎安所言,新编戏让人了解传统可以千变万化,传统功夫不缺,小戏节方能旺盛下去,许多只看小剧场的专属看客,因与《春水渡》结缘后,开拓了京昆的接触面,这也算是另一种戏缘互渡吧!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