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融合现代舞与高空悬吊,并结合升级动态捕捉技术,图为舞者徐立恩演出的〈迷〉片段。(诚品表演厅 提供)
跨界 即时互动多媒体剧场《追》

藉科技让表演自由 追寻自我的永恒课题

继二○一五的《路》之后,白鹭鸶基金会董事长陈郁秀持续跨界的艺术追求,将与一票明星创作者推出全新创作《追》。《追》的实验精神来自于艺术与科技的交会,透过悬吊装置、感应装置结合光学感测、VR定位感应等动态捕捉技术,舞者更自由地展现;演出以〈寻〉、〈迷〉、〈殉〉三段故事建构,看似各自独立,实则串起对当代社会的观察,探讨该往何处去、该如何自处等生存本质大哉问。

继二○一五的《路》之后,白鹭鸶基金会董事长陈郁秀持续跨界的艺术追求,将与一票明星创作者推出全新创作《追》。《追》的实验精神来自于艺术与科技的交会,透过悬吊装置、感应装置结合光学感测、VR定位感应等动态捕捉技术,舞者更自由地展现;演出以〈寻〉、〈迷〉、〈殉〉三段故事建构,看似各自独立,实则串起对当代社会的观察,探讨该往何处去、该如何自处等生存本质大哉问。

【诚品跨界】即时互动多媒体剧场《追》

11/16~17  19:30   11/17~18  14:30

台北 诚品表演厅

INFO  02-66365888转8819

继《路》(2015)之后,白鹭鸶基金会董事长、前文建会主委陈郁秀担任艺术总监,再度领军一票全明星创作者——威尼斯影展VR最佳体验金狮奖得主黄心健、二○一七世大运开幕式导演及编舞家谢杰桦和林立川、视觉艺术家AKIBO、钢琴家卢佳慧、前太阳剧团舞者张逸军等,推出全新创作《追》,陈郁秀说:「希望透过这个作品宣示艺术创作就是不断实验,透过实验才会有伟大的创新。」

本作的实验精神来自于艺术与科技的交会。透过悬吊装置、感应装置结合光学感测、VR定位感应等动态捕捉技术,舞者穿上装有十七个感应器的特殊服装,让感应器遍布躯干四肢与头顶,技术顾问黄心健说:「这个装置让舞者更自由,让影像跟随舞者,舞者不受限于影像。」在《追》中,舞者跳离地面,悬吊装置让舞者移动的动线有了更宽广的可能,谢杰桦补充:「动补技术让肢体作为扩张的起点,整个空间成为一个身体。让演出不只是平面,而成为立体。」

透过技术  艺术家描绘当代生活

对自我的寻求是创作者永恒的命题,科技则是当代创作者与受众沟通的必要工具,谢杰桦说:「做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去回应世界,并体察自己。科技在这样的创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当代生活就是用科技沟通,当代观众理解事情的方式势必跟过往不同,科技必然是一个新的沟通语言。」

有意思的是,科技作为沟通语言,创作者也试图透过技术本身的特质,描绘当代生活样貌。本作中,动态捕捉并非仅于一人,多人合演一角的多人动态补捉技术更是本作值得一探究竟之处。黄心健说:「这或许也阐释了现代人的焦虑、不安,潜藏的多重人格。」

三段故事  铺陈生存本质的大哉问

这不是陈郁秀在白鹭鸶文教基金会科艺案的首次出手。二○一二年起与黄心健合作的《潮 继承之物》是该系列的滥觞,接著有结合多媒体科技艺术的作品,如钢琴家卢佳慧独奏会《梦键爱琴》(2016)将画家江贤二作品与音符流动结合于一体,《追》的前身、多媒体互动剧场《路》则是从作家林克孝记录追寻沙韵古道过程出发,诉说台湾的故事。

时隔三年,陈郁秀推出《追》,除了技术升级,剧情上也企图画出比《路》更大的格局,以〈寻〉、〈迷〉、〈殉〉三段故事建构,看似各自独立,实则串起对当代社会的观察,探讨该往何处去、该如何自处等生存本质大哉问,陈郁秀说:「作品故事从一对生活在斗室、心却面向著全世界的年轻人开始说起,关于他们对于内心向往的追求、对自己的追寻,在心灵深处寻求自己,浪漫中有现实。这段将会伴著观者走过自己。」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