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勇德指挥香港华乐团演出。(新加坡华乐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绽缤纷在狮城——新加坡╱音乐概况

在地化与多元化 缤纷中走向未来

新加坡华乐发展历程与现况

除了承接学习中国传统的乐曲,新加坡华乐界也积极发展拥有在地特色的创作,除了融合马来、印度特色的乐风,更发展现代音乐的声响概念,无明确旋律的现代音响,重视节奏无限强弱悬殊的层叠,丰富而多彩。而除了大型华乐团,也发展出室内乐形式,演出结合西乐,古典融进爵士,传统融合时尚,华乐的声音已经演变得相当多元。

除了承接学习中国传统的乐曲,新加坡华乐界也积极发展拥有在地特色的创作,除了融合马来、印度特色的乐风,更发展现代音乐的声响概念,无明确旋律的现代音响,重视节奏无限强弱悬殊的层叠,丰富而多彩。而除了大型华乐团,也发展出室内乐形式,演出结合西乐,古典融进爵士,传统融合时尚,华乐的声音已经演变得相当多元。

华乐,在不同的地区或称民乐、国乐与中乐,如同它的名称般,在各地也有迥异的发展。在新加坡从事华乐事业廿多年,目前身为几个乐团的指挥与音乐总监的我,仅能从所接触与观察的氛围来简要叙述这一庞大的课题,不足之处请多包涵。在此,我把新加坡华乐针对所演奏和创作的分成下列三部分,每个部分尽可能从音乐作品风格、创作元素特色、演出展现形式来进行分享。

勤苦传承

我有幸出生于一九六○年代后。小学时开始接触华乐,常听师长们诉说前辈们如何在资源有限而条件困难情况下学习华乐器乐演奏。作品有限,很多时候都得靠前辈们聆听唱片把乐谱想听写考试一样记下来。众多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品如《草原上》、《丰收锣鼓》、《农民的歌声》、《美丽的壮锦》、《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等,一般篇幅较短,而在编创手法上也相对较简单。除了大型乐队,这时期器乐齐奏和小合奏也都盛行。此外在民间也有由不同方言特色的地方音乐社团(包括福建南音、广东、潮州、客家、海南等等)。这些地方音乐今后也成了新加坡当代华乐创作的根源。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新加坡华乐,基本上与中国的传统古典与民间音乐为主。

萌芽发扬

六○年代末七○年代初,是新加坡华乐发展的重要转捩点。当时隶属国家剧场的华乐团灌录了第一张黑胶唱片《鼓乐迎春》,曲目包括《丰收歌》、《武术》、《社庆》等。电视台主办了包含华乐的第一次「音乐歌唱大比赛」;教育部成立了「新加坡青年华乐团」等,都激起了华乐演奏与创作的兴趣与风潮。青年华乐团的成员以当时新加坡各学校的华乐菁英为主,很多后来成为「新加坡人民协会华乐团」(职业)与香港中乐团的专业乐师。其中以作曲家潘燿田先生为代表,创作、改编和编配了无数的富有新加坡特色的作品如舞剧音乐《女娲》、《席方平》、《唐璜》;合奏《儿时三月天》、《西岸甘榜》等。

七○年代中后,出现了许多融入新加坡马来、印度乃至欧亚族群的音乐和艺术素材的华乐作品。其中代表作有作曲家杨培贤的《天堂胡姬园》(加入马来与印度民族乐器演奏);沈文友的《浪里银桥绿荫来》(歌颂以新加坡第二任总统命名的大桥)等等。这时期掀开了一股改编马来民歌、印度器乐参合的华乐。除了大合奏、小合奏也有许多的独奏。在开发新加坡特有作品的同时,更多中国、台湾的传统音乐创作流传到岛国,彭修文、顾冠仁、马圣龙、瞿春泉等人的作品尤其流行。

一九八○年代,教育部主办青年节院校艺术汇演(小学、中学、高中华乐团),每年均委约不同的海内外作曲家为这项活动的指定曲目创作。题材从新加坡有关的人文艺术如诗歌、美术、传说,到结合人文价值观教育的寓言、哲理、古诗词等,为普及和积累当代华乐作品,有其非常正面的推动与影响。这时期的华乐,从曲式、和声到织体都更加学院化、复杂化。

一九九七年「新加坡国家华乐团」正式成立,建团迄今树立无数里程碑,其中,由第二任音乐总监叶聪先生引领的「南洋风格」华乐,为新加坡华乐打造了独树一帜的特色。为促进世界各地的华乐创作,并发扬自身特有的「南洋乐派」,新加坡华乐团自二○○六年开始,每隔三年举办「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此举不但募集了众多的新时代华乐,更发掘了一批为华乐创作的新生代。音乐素材不再只局限在本土的民族音乐。从内容、思维到创作手法,已包含东南亚周国的元素,身居异乡的情怀,无明确旋律的现代音响,重视节奏无限强弱悬殊的层叠,丰富而多彩,新颖却引人遐思。

奏响未来

二○一五年,新加坡庆祝了建国五十年。这一年唤起了全民思考新加坡的独特性与未来。华乐在这弹丸小岛上,可说是发展蓬勃生生不息。

除了以上主要以大型华乐团为主的华乐氛围,近年来许多小型的团体相续成立。演奏形式以华乐室内乐为主体的「鼎艺团」,也致力与发扬新华乐室内乐作品,自二○一二年起主办「新加坡国际华乐室内乐作曲比赛」,为这一新颖的型制找到了新的声音与生命力,持续前进。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办的全国比赛,也逐渐吸引更多同类室内乐团参加。胡琴重奏、古筝重奏、吹打乐团、阮咸乐团等相继发展起来,各自所委约和自创的曲目题材不限,从中华古典乃至世界名曲、西方古典至当今流行,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当下年轻人为主的团体之一「鼟乐团」,也早已打破单一器乐的组合。华乐结合西乐,古典融进爵士,传统融合时尚,华乐的声音已经演变得相当多元。就连演出的呈现方式也早已有多样合体。以华乐为主,其他结合的从较近类的戏曲、偶戏、舞蹈、书法、绘画、沙画、演唱,到跨界的电影、话剧、时装、视觉艺术、装置艺术、默剧、美食等,华乐在新加坡的演变相信会与时俱进,成为国家文化的一朵奇葩!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