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斯.瓦东克的录像《人像柱》。(台北市立美术馆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坠落之声 通往生命边境

「迫声音」特展来自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策划,透过「形、音、像」这三项元素,从物体、身体、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径,诠释坠落心理,为观众勾勒出失重、满溢、静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迫声音」特展来自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策划,透过「形、音、像」这三项元素,从物体、身体、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径,诠释坠落心理,为观众勾勒出失重、满溢、静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迫声音:音像装置展

即日起~2014/1/5 台北市立美术馆

INFO  02- 25957656

虽然没有翅膀,但我们仍有足够的力量坠落。  ——保罗.克劳岱尔

坠落,一股受到重力牵引、不可逆返的物理行为,穿越悬而未决的时间,十八组影像与声音共构的音像艺术,交织出的幻象空间,引领观众通向生命边境之路,也形塑出北美馆「迫声音」特展的主体概念。若说形、音、像为当代新媒体艺术的「三原色」,那么,透过这三项元素组成的「迫声音」作品,各自展现对于「坠落」与「穿越」的独特视角与观点,为观众勾勒出失重、满溢、静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声音的存在  让艺术回归纯粹感受

「迫声音」来自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策划,该中心成立于一九八二年,由皮耶-亚兰.杰夫荷努与詹姆斯.吉鲁东创立,目前是法国六个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网络之一,在此提供音乐创作者、表演者、研究者驻村,让音乐创作资源与科技、其他艺术类别展开跨领域合作,更重要的是,该中心拥有固定的科技研究团队,让艺术构想获得真正落实的可能机会。

基于这样的背景,展现在「迫声音」作品中,无论是声响、噪音或音乐,都不是刻意安排或以辅臣角色,加诸于视觉影像之上,策展人詹姆斯.吉鲁东以「对位法」形容「迫声音」作品里的影像与声音之间的身分与关系,这些声音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结构性,更深具决定性,让艺术回归纯粹感受,同时也开启坠落、穿越等创作原型的探索门扉,予以科技语汇的新诠释。

从多种路径  诠释坠落心理

希腊神话配戴蜡翅膀飞上天的少年伊卡鲁斯,因忘情于飞翔的喜悦,终因蜡熔坠海身亡,坠落象征灾难。公元前四八○年,帕埃斯图姆石棺盖上描绘运动员跳水的瞬间,在这个穿越边界的时刻,坠落成了飞翔,依此重生。「迫声音」从物体、身体、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径,诠释坠落心理。克里斯.瓦东克的《人像柱》,巨大站立的男女逐渐滑落,《近昏厥》让观众看见高楼稳定向下坠落的景象,十五分钟的慢速时间,观众宛如成了坠落的当事人,同时响起喃喃的口白,念著一段文字彷如别离世界的告白。

保罗.帕契尼的《坠落》三联作,看似挑战坠落的物理特性,让演员悬挂于半空中与对象物共舞,或攀爬于高墙表面等,三联作均在垂直萤幕上播放,更加深视觉的不稳定性,营造出无可逃避的命运深渊,令人晕眩。三部作品分别与不同的作曲家合作,为画面形塑特殊氛围。提耶瑞.德.梅的《迹痕》邀请高加索切尔克斯的舞蹈家演出,透过热感应录像将他们的动作痕迹捕捉下来,利用体热的部位较能印下影像,反之,血液循环较不顺畅、身体较冷的区块易消散不见的热感应原理,最终展场呈现的状态宛如幽灵舞动。

尼可拉.弗洛克的录像《表演绘画》记录他将黑、白颜料滴落在编舞家暨舞者哈席德.乌杭丹的身上,透过乌杭丹的即兴独舞,将身上的颜料甩至四周洁白的立墙上,成了画作的空间,延伸绘画、姿势与舞蹈的三角关系。

部分作品透过物质的坠落,导引出观众身体感。米歇尔.方索瓦的《水藏》乍看像是一颗大泪珠,细究才发现是一串装满水的塑胶袋,仅靠众多细线悬挂支撑,塑造紧绷压力。《天使坠落》是古典艺术的命题,但皮耶-亚兰.杰夫荷努将坠落低限化成在黑暗中的一道雷射红光,水珠循线垂直滑落,滴在下方水盆弹起声响,稍纵即逝的坠落,在瞬间凝结,又再弥漫升起的水气中消散。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