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不完的(续)
专栏 Columns

写不完的(续)

李安替美国拍了一部「主旋律」电影,拍得好,全世界持不同观点的人,默默地再看,默默地被教育。他比巴斯天幸运多了,因为时代所带来的民主自由环境,让李安不须真的去战场,也可以在资讯的帮助下,做到一个导演内心真实的表白,而又可以脱离心理事实的造作,观众也不需要真的去战场,通过电影这种作品,也可以达到了心情与心灵的自我超越。

李安替美国拍了一部「主旋律」电影,拍得好,全世界持不同观点的人,默默地再看,默默地被教育。他比巴斯天幸运多了,因为时代所带来的民主自由环境,让李安不须真的去战场,也可以在资讯的帮助下,做到一个导演内心真实的表白,而又可以脱离心理事实的造作,观众也不需要真的去战场,通过电影这种作品,也可以达到了心情与心灵的自我超越。

上回说到比利时的战地画家巴斯天(Alfred Bastien),他在上世纪一战的战场上,画了不少的画,在加拿大有个美术馆里,收的几乎全是他的作品,都是战场上的画面,原因是巴斯天画了很多欧洲战场上,加拿大派出的部队惨烈作战的情况,所以巴斯天也成为了加拿大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记录者之一吧!!

一幅画,经常就是一个故事

而,在台北的那次拍卖会上,那个不到卅岁的年轻人,居然自己买走了一幅,巴斯天在自己家画下的一个起居室的角落。我说过巴斯天会画那幅「渴望宁静」的画,是在修行,起码是一种修行的心,而这种修行跟修道院又没啥关系,他修行的原因是他改变不了屠杀的世界,他也离开不了生死激荡的战场,他是个人,不是机器,他受不了了,他比打仗的军人还要受不了,打仗的人只有杀人跟被杀死的两种机会和准备,所以心态跟一个扛著画架,带著颜料,甚至还被保护著的战地画家太不相同了。画家静静地,专心地画下那些真实的「人类大屠杀」,时间长了,他想说的事情,可能完全跟道德、修养、教育、知识、爱情……都没关系了,他可能早就像一个从战场上,长期厮杀而活下来的人,生活在一个只希望宁静多一点,和对和平无边的祈祷了,聊什么天?说什么故事?对他来讲好像都是残忍的。

想想他的作品和心情,以及他的同行们的心情,有谁能够细细地去体会?现在的生活已经是这么繁忙,这么热闹和这么多新的生存问题……本来想去问一问那位年轻人,为什么要买那幅画?算了,不问了,我只是很佩服和赞叹,这年轻人能有这份心,去买那么一个:在战场上漂泊的灵魂。一幅画,经常就是一个故事,或者一个表情要比一个人的话语,更能泄露他的真实感受。当然演员例外,因为表情就是他的话语。

李安导演在他的新片里,就充分地运用了演员的表情,尤其是那八个从中东战场上回美国接受表扬的班兵……经过语言和艺术的加工,一方面表达出一部分美国人对战争的反对观点,也带出了各种人对来自战场的军人,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这些不同的观点,在非常言论自由的美国社会中,反而起了不少矛盾,李安挑起了美国人最不想面对、也最不想去讨论的社会话题,可是也因为美国的民主自由,把人们从自由所衍生出来的恨、怨和不了解,通过自由,终于可以让一个社会不被「沟通不良」而打倒,反而因为懂得沟通,而更显得民主自由的可贵,以及爱的无尽传达。这个多元的社会,爱终于还是可以不受太多挫折,终于还是可以得到传达,太重要了!就像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否,必须使大家都可以先站在一个,不让对方太挫折的基础上,再去沟通。李安好像帮美国人拍了一部片,可以让美国人更有理由地珍惜自己国家的多元文化,是被他们始终就有的「民主自由」的精神,所包容的,而且松柏长青的教育美国一代一代的人,教育著全世界各种不同的民族:民主和自由的可贵。如果没有了民主和自由,战场上死掉的那么多人,好像就更没有意义了。

藉著「我们」的可能与当然,来表达实现「我」

李安替美国拍了一部「主旋律」电影,拍得好,全世界持不同观点的人,默默地再看,默默地被教育。他比巴斯天幸运多了,因为时代所带来的民主自由环境,让李安不须真的去战场,也可以在资讯的帮助下,做到一个导演内心真实的表白,而又可以脱离心理事实的造作,观众也不需要真的去战场,通过电影这种作品,也可以达到了心情与心灵的自我超越。也因为这种超越,我们(演员)所表白的,方才不必是「我」的真实或事实,但却是生活中「我们」的可能或者当然。以上后面这一小段,我是看了李安的电影,对我自己「演员」这个工作,有感而发的。不是吗?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藉著「我们」的可能与当然,来表达实现「我」,所以演员只要用功,文明不会离你太远。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