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亭.祭姪》中,藉著流动的光影变化,原本具体的文字形象仿佛飞腾起来,活跃成为立体的身体书写。(新舞台 提供)
企画特辑 Special

情动于中 舞笔跃然

访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谈舞剧《兰亭.祭姪》

刚于11月正式升任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的杨云涛,是杰出的舞者与编舞家,身上有著丰厚的民族舞与现代舞素养,让他的舞作在传统况味中呈现现代的流畅与自由。十二月他将率领香港舞蹈团首度访台,带来获2013香港舞蹈年奖「最值得表演舞蹈制作」的《兰亭.祭姪》,以书法为题材,让行笔走韵化身舞动肢体,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洒脱自在、与《祭姪文稿》中,颜真卿的字字悲愤,在舞作中一一表露。

刚于11月正式升任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的杨云涛,是杰出的舞者与编舞家,身上有著丰厚的民族舞与现代舞素养,让他的舞作在传统况味中呈现现代的流畅与自由。十二月他将率领香港舞蹈团首度访台,带来获2013香港舞蹈年奖「最值得表演舞蹈制作」的《兰亭.祭姪》,以书法为题材,让行笔走韵化身舞动肢体,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洒脱自在、与《祭姪文稿》中,颜真卿的字字悲愤,在舞作中一一表露。

香港周2013—香港舞蹈团《兰亭.祭姪》

12/13~14  19:30 台北 新舞台

INFO  02-27237953

香港最具规模的三大职业舞团——香港舞蹈团、城市当代舞蹈团和香港芭蕾舞团,各自有不同的艺术取向。城市当代舞团和香港芭蕾舞团分别以突出的现代舞和芭蕾舞训练为基柢,香港舞蹈团则以延续中国古典舞的肢体美学为发展特色。今年年底「香港周2013@台北」,即将推出一系列展览与表演节目,其中由香港舞蹈团演出的舞蹈诗剧《兰亭.祭姪》,曾获得2013香港舞蹈年奖「最值得表演舞蹈制作」,是这次的重点节目之一。

总能在有限框架中  找到无限出路

舞剧《兰亭.祭姪》的编舞与导演杨云涛,刚于11月正式升任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接任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在他的舞蹈养成背景中,先是进入民族舞系,之后陆续加入广东现代舞团、北京现代舞团和城市当代舞蹈团,成为亮眼的独舞者。除了参与表演,杨云涛也累积不少编舞作品,从双人小品《咖啡.伴侣》(2000),到大型音乐剧、舞剧的共同编导《边城》(2004)、《笑傲江湖》(2007),创作题材毫不设限。

杨云涛认为,正是因为自己交错复杂的艺术经历,让他在编创上累积多重养分。面对不同的故事题材,杨云涛总能在有限的框架中,找到无限的出路。他经常从自身的文化背景中汲取灵感,从当代的角度著眼,提出自己的诠释。对他来说,现代与传统并不是决然的断裂,「传统作品也是十分具当代性,因为这些作品能够触碰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在当今世代中依然有高度的存在价值。」属于现代社会的流畅感和自由度往往作为一种传统的延续,并存在他的舞蹈中。

舞蹈对杨云涛来说是一种感性的抒发,如《诗经》所描述的「情动于中,行之于言」,自认心细敏感的他,回到创作的起点上,通常是来自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在其中有所感悟,而透过编舞将这份情动转化成艺术的语言传递出来。

创作离不开人  编创从人际交流而来

谈到艺术、谈到创作,杨云涛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人」,「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一部好作品,其中必定展现了人的思想、对人的生命有所关注。」杨云涛的人本思想和性格上的浪漫,说明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特质。当他在面对创作,同时也是在面对自己、面对生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说的是一个外在世界的故事,但其实我们说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我们始终是在对世界的认识中体认到自己,而「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摸索和确定自己存在价值的过程」。

在编舞时,杨云涛并没有刻意辨别所谓东方舞蹈和西方舞蹈的肢体风格,反而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融混在身体中不同的表现可能。无论是表演或创作,重要的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如何透过身体,适切而有效地述说内在的精神与情感。

他与舞者排练时,通常说的比做的还多,「编舞者透过舞者的身体传递自己的概念,这两者之间需要思想上的结合」,舞者并不是机械性地输出编舞指令,而是彼此交流之后的结果。从个人主观的感受,到另一个人的身上产生共鸣,与其说是编、导,更是编舞者与舞者之间无私的交换与沟通。

舞蹈与书法  都在「动」中显现

对于书法,杨云涛有著相当的亲切感。从小看著父亲提笔书画,家里随处都是抄写的手稿、字帖。自己虽不特别专研书法,但是「不一定要会跳舞才能欣赏舞蹈,不一定要会写书法才懂得书法的趣味。」杨云涛从舞蹈体会到笔墨连贯、停顿的微妙韵律,起笔、运势、落笔、收尾,无不勾引出一种身体的空间感和速度感。杨云涛认为书法和舞蹈一样,都是展现「过程之美」的艺术,「书法和舞蹈都是在『动』中显现、藉著动的过程而存在」。

杨云涛提到,书法虽然是一种静态、平面的呈现,但是当我们的视线跟随著这些线条运行,感受到笔划之间的旋动起伏,其实十分具有动感。在舞作中,杨云涛利用多媒体影像,在舞台上实验出多样的视觉流动感,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层次。舞蹈与视觉影像的结合并不稀奇,令杨云涛感兴趣的,是影像的运动和身体动作之间的呼应关系,「影像是一种平面、视觉性的呈现,但又能表现出书法具有的内在的运动感,而与舞蹈契合。」藉著流动的光影变化,原本具体的文字形象仿佛飞腾起来,活跃成为立体的身体书写。

过去也有不少编舞家以书法为题材创作,像是林怀民《行草三部曲》融合太极导引和武术表现出东方身体亦刚亦韧的特质;或是沈伟在《连接转换I、II》中,强调身体移动的轨迹,肢体成为挥洒在空间画布的笔线,两者都呈现出书法的线条和流动之美。在《兰亭.祭姪》中,杨云涛除了从动作呈现书法的流动性,在另一个层面,他更琢磨人物的情感表现,寄思想和情感于舞蹈之中。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洒脱自在、与《祭姪文稿》中,颜真卿的字字悲愤,在舞作中一一表露。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