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看似关注了诸多层面,却都如蜻蜓点水般地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层挖掘的意图。(我城剧场 提供)
新锐艺评 Review

框架里的记忆

一个「制式化」的剧本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我记得……》里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规格化」的「样本」人生!起心动念皆毫无悬念地走到落幕,这就是导演将舞台场景设计成「框架」的原因吗?因为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跳脱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样本」思维模式!于是他用「框架」来呈现场景,用「框架」来告诉观看者:「对!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维中!」

一个「制式化」的剧本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我记得……》里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规格化」的「样本」人生!起心动念皆毫无悬念地走到落幕,这就是导演将舞台场景设计成「框架」的原因吗?因为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跳脱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样本」思维模式!于是他用「框架」来呈现场景,用「框架」来告诉观看者:「对!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维中!」

我城剧场《我记得……》

7/30  台北市政大楼亲子剧场

我城剧团的开团大戏《我记得……》,导演陈培广找来了朱芷莹、谢盈萱、黄健玮、庄凯勋、隆宸翰讲述了一段跨越廿五年的青春故事……

是的,又是「怀旧」!在这段跨越了野百合学运的青春故事里,我仿佛看到了《女朋友.男朋友》;而在纠葛的爱情里,我似乎又想起了《心动》的旋律……在这盘「杂烩」式的菜肴中,导演似乎想要品尝的人能够「如人饮水般」的各自感受,于是透过剧中人物幽幽的道出:「念出来,就过去了!」这看似饶富禅意的偈语。事实却是,在这横跨了廿五年的时代里,导演所端出的大杂烩实是「了无新意」、「乏善可陈」。《我记得……》看似关注了诸多层面,却都如蜻蜓点水般地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层挖掘的意图。

「规格化」的「样本」人生

一个「制式化」的剧本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我记得……》里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规格化」的「样本」人生!起心动念皆毫无悬念地走到落幕,这就是导演将舞台场景设计成「框架」的原因吗?因为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跳脱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样本」思维模式!于是他用「框架」来呈现场景,用「框架」来告诉观看者:「对!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维中!」

再来看看演员吧!导演找来了四个能力不错的演员,却仅仅让他们发挥了他们能力所及的「基本演技」,甚至有些演员的表演方式还过于刻意而显得流气。是不是只有张牙舞爪的方式才能显示「人生的残酷」?是不是只有过于激动的情绪才能表达出对逝去青春的诸多不满?而这些不满,导演都让演员借由「抽烟」、「喝酒」、「吸毒」这些方式来表现成人世界与青春年少的差异!

人生场景里的「赝品」

回到我城剧团在《我记得……》所开出的菜单上来吧:「还记得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大人吗?」剧中没有一个人在时光的流逝后成为当年他心目中「理想」的「大人」,却在「现世」的生活中「麻木」地活成了另外一个陌生的自己。这教条式的警世意味,通俗得像张「反共复国」的标签,贴在每一个角色身上。所以,导演端出了第二道菜:「从来没有人跟我们说过,人生失败之后该如何继续生活?」由是,导演接续了个琼瑶式的梦幻结局,让所有人都如同黄粱一梦般的幡然醒悟,该生孩子的生孩子去、该复学的重新啃起书本来……多么「美好」的人生啊!最后,导演才在菜单上贴出压轴的第三道菜色来:「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值得第二次机会?」起、承、转、合,多么制式化又让人索然无味的菜肴!

「怀旧」是商业市场里永远不会消失的一种品项,那些曾经与共同经历的时代氛围、青春印记永远会被缅怀过去者所买单。然而,若发想者陷在「画地自限」的记忆里走不出新意来,那「怀旧」就变成了人生场景里的「赝品」,提供的,只是让观看者聊以自我慰藉的「安慰剂」罢了。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本单元征稿启事】

为培育发掘华文地区表演艺术类评论人才,本刊以公开方式征求表演艺术类评论,入选者即可于本单元刊出。征求评论之条件如下:所评论的作品须在台湾演出,并于首演起两个月内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须为首次发表文章,包含不曾公开于平面媒体或电子(包括网路网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发表,每篇字数1,200字。入选刊登作品可获奖金NT$2,400元。投稿评论文章请e-mail至mag13@mail.npac-ntch.org信箱,主旨标示「新锐艺评」投稿,并注明真实姓名、地址、电话。详情说明请参PAR表演艺术网站(par.npac-ntch.org)。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