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提到科技与艺术,会想到什么?是AR、VR,在台上拍电影?或从电视到Youtube、Netflix或爱奇艺?还是视觉、听觉如幻觉,更能跟机器人同场共舞、飙戏?等等,让我们先把时间回溯,将科技两字的科学与技术分开,深究在表演艺术界、从一九六○年代开始,在创作者们一面思索、一边想像的半世纪以来,于表演艺术场域所实践的种种技术和两方的互涉关系。

而时至今日,即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掌上拥有世界,甚至有著虚拟一切、化无形为有形的超强能力,站上舞台的身体、亲临现场的观众,仍观看、感受并行动著,并构成「意义的可能空间」,换句话说,即使展演可以「无人」或「去人」,也不能真的「没人」。于是,在「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这句广告语旁,或许还得加上一句「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除了简述当代影像科技的发展史、一探新媒体时代的身体展演外,本期专题也以表演艺术与科技相关的三大关键字:「几何、影像、机器人」为重点,看看艺术创作者们如何结合、延伸他们的想像,在舞台「泛科学」实践。

而取材自山海经、融合南北管与现代音乐的《蓬莱》和改编自艾莉丝.孟若短篇小说的《亲爱的人生》,两部作品也将于三月在国家剧院演出。《蓬莱》演员之一、新生代剧场新星崔台镐,即在本期「聚光灯下」受邀登场,我们也借此机会带读者一探这位在舞台上非常具有「存在感」的演员,他在台下真实的生活又是如何。而另一头,在紧锣密鼓排练之际,《亲爱的人生》编导王嘉明和「超爱」孟若的小说家李维菁,则同桌相谈,一边低头翻书、分享彼此喜欢的孟若故事,也一同崇拜赞誉,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看似朴直简单、实则深藏难料的文字功力和写作策略,当然,最令人好奇的,仍是导演王嘉明如何将「时间的皱折感」给搬上舞台。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