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专栏 Columns
- 蜉蝣ㄘㄗ
- ☆<?:?卖夹仙24H选物贩卖小铺☆<?:?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即将上场 Preview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精采文章试阅 瘟疫中的日常生活:心灵纾困(可能)提案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32
- 精采文章试阅 FOCA福尔摩沙马戏团 在停滞的时光夹缝里,待续/蓄而动 / 文字 吴岳霖 / 34
- 陈锐 从「空中飞人」变身「网际超人」 / 文字 李秋玫 / 40
- 邓树荣 拿起手机自我对话 探寻「线上」与「现下」 / 文字 兆欣 / 44
- 林威震 14天,让生活另开视窗 / 文字 吴毓庭 / 46
- 梁秩杰 在斗室之中,持续舞动精进 / 文字 林农 / 48
- 温宇航 没戏演的日子,持续炖煮的「慢」滋味 / 文字 林立雄 / 50
- 林慈音 转念沉淀 画下心中的独唱 / 文字 李秋玫 / 56
- 李贞葳 宅在家 耍废只是梦一场? / 文字 林农 / 58
- 杨宜霖 从「复制」的亲子浪漫 到「热线谘商诗」的法式纾困文化 / 文字 黄馨仪 / 60
- 精采文章试阅 黄致凯 花草虫鱼围绕 我家剧场不打烊 / 文字 兆欣 / 62
- 赖玟君 带一座森林出门,气味是我的护身符 / 文字 郝妮尔 / 64
- #撑开想像 #抒情诗 当石头正在病中 / 文字 崔舜华 诗人 / 66
- #支撑现实 #非虚构写作 肺炎与吹水 / 文字 沐羽 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研究生,来自香港 / 68
- 精采文章试阅 #剧场人说 冬季,那么热,这么久 / 文字 吴洛缨 / 70
- #剧场人说 我们要的不是更快,而是更慢 / 文字 高俊耀 / 72
- #剧场人说 末日将临,人生如此荒谬 / 文字 山崎理惠子 / 74
- 岸田国士剧本选摘 《面包铺文六的思考》 / 翻译 山崎理惠子 / 76
- 《终於「不知道」文六》 / 翻译 山崎理惠子 / 77
- 精采文章试阅 #剧场人说 存在不存在的当下 / 文字 王靖敦 / 78
- 精采文章试阅 2020新点子实验场剧作选摘 《如此美好》 / 编剧、导演 王靖敦 / 80
- TAI身体剧场 从纾困到舒缓 在绷绷的织布声中 / 文字 邹欣宁 / 82
- 林燕卿 慢跑如动态冥想 拍摄自然找到平静 / 文字 林农 / 88
- 徐家辉 爬山、环岛 剧场就是要从「身体」长出来 / 文字 张慧慧 / 90
- 观众不能来 剧场依旧散布艺术能量 欧、美场馆的防疫期间特别企画 / 文字 张慧慧 / 93
演出评论 Review
企画特辑 Special
话题追踪 Follow-ups
- 协助制度建立,还是干预「专业治理」? 设置条例通过二读 北艺中心行政法人争议埋隐忧 / 文字 吴垠慧 / 100
- 演出暂停舞台不落幕 八团联手寻找舞台新星 侧记「2020舞台剧潜力新星甄选会」 / 文字 陈淑英 / 102
- 瘟疫危机时,共生物种的政治告白 从莉蒂西亚.杜希《渴望,与一批马的二重奏尝试》谈起 / 文字 詹育杰 巴黎索邦第一大学美学与文化研究博士 / 106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艺视窗 News
焦点专题(一) Focus
- 精采文章试阅 两厅院售票系统2013-2019分析报告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121
- 地区走势、消费行为、疫情震荡…… 解码大数据 透析表演艺术产业实况 / 文字 高竹岚 国立交通大学统计所助理教授、前A剧团音乐总监 / 123
- 全台地区 一探究竟 / 文字 高竹岚 / 127
- 大中小型演出 加场解密 / 文字 高竹岚 / 130
- 购票行为大解密 / 文字 高竹岚 / 133
- 2019年人气大排行 / 文字 高竹岚 / 138
- 是喜新厌旧,还是旧爱最美? 戏剧类新作、旧作与巡演观察 / 文字 黄兰贵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 142
- 本地外地看客皆成长 新兴剧场带动艺术消费力 台中、高雄、屏东新场馆开幕后之观众观察 / 文字 黄兰贵 / 148
- 开幕前后艺文人口流动影响 / 文字 黄兰贵 / 154
- 精采文章试阅 一场瘟疫 揭露原本脆弱的产业体质 疫情前后台湾表演艺术产业之数据观点 / 文字 高竹岚 国立交通大学统计所助理教授、前A剧团音乐总监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