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輝《邊界》(張震洲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6表演藝術回顧/現象觀察 全面刺激文化震盪 重新思考自我定位

現象3:與國際導演合作,啟發台灣演員什麼思考?

隨著「國際共製」的模式愈趨頻繁,台灣演員也有愈來愈多機會與他國導演合作,今年除了兩廳院、臺北藝術節,嘉義阮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的劇團等民間團隊也推出自己的跨國製作。在與國際導演的合作經驗中,工作模式、思考方式的「文化激盪」可以想見,台灣演員從其中所獲得的體悟,除了刺激創作思考外,也促使他們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身為「台灣演員」,他們可以帶給世界什麼?

隨著「國際共製」的模式愈趨頻繁,台灣演員也有愈來愈多機會與他國導演合作,今年除了兩廳院、臺北藝術節,嘉義阮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的劇團等民間團隊也推出自己的跨國製作。在與國際導演的合作經驗中,工作模式、思考方式的「文化激盪」可以想見,台灣演員從其中所獲得的體悟,除了刺激創作思考外,也促使他們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身為「台灣演員」,他們可以帶給世界什麼?

台灣與國際共同創作的製作模式,在表演藝術圈行之有年,除了兩廳院旗艦計畫,邀集國際級編導演人才與國內傑出演員合作的大型製作;以策展見長的「臺北藝術節」從優質國際節目的引薦到打造創作平台一直不遺餘力。此外,演藝團隊自發的國際共創製作也族繁不及備載,由公部門與民間團隊牽起的跨國合作頻仍,已成為當代劇場製作新趨勢。

不同工作方式的「文化震撼」

二○一六年台灣與國際共製節目有:兩廳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的當代布袋戲《邊界》;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的《酒神的女信徒》The Bacchae;臺北藝術節的《歐洲連結》;嘉義「阮劇團」與日本「流山兒★事務所」導演流山兒祥合作的全台語版莎劇《馬克白》、「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與日本「第七劇場」共製計畫《交換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等。從這次訪談中發現,雖然台灣劇場的國際交流機會愈來愈多,然而,多數人還是首次參與國際合創製作,也因異文化的碰撞,開始關注到自己身為「台灣演員」的角色定位。

四月,由大陸知名旅歐操偶藝術家楊輝,與台灣演員洪健藏、陳佳豪在兩廳院實驗劇場同台演出《邊界》。數度讚譽台灣演員專業與合作「非常協調」的導演楊輝,提起開啟《邊界》合作契機:「我大概二○一五年初與李惠美總監在巴黎相遇,向她談到我看了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對書中很多主人翁的命運很感動!同時也在想這樣的長篇故事,怎樣用我所知道的藝術方法體現給觀眾。」

流亡海外的他「喜歡當代與傳統、東西方美學哲學的結合」,在台灣演員身上他看見了這樣的特質。演員洪健藏在遇到楊輝老師之前,已有豐富的操偶經驗,他提到一個有趣的觀察。「傳統布袋戲,猶如京劇有自己的程式套路和身段表現,我們以往受到的操偶觀念是如何呵護偶、照顧偶,但是傳統出身的楊輝老師,從來不教這些東西。他對偶戲的思考非常自由,可以把偶拿起來丟,也讓我們這樣去玩,從中尋找『自然』與『瘋狂』的局限與無限,兩種極端的表現形式。」

刺激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十月,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在戶外廣場重現古希臘圓形劇場的樣貌,演出經典希臘悲劇《酒神的女信徒》,由希臘悲劇專家之一的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執導,他獨創的表演系統,用以訓練演員肢體與聲音能無礙地在演出中「原音重現」。然而,兩廳院藝文廣場畢竟不是真正古希臘圓形劇場,偌大空間讓聲音無法聚集,飾演底比斯城國王母親艾格葳的蔡佾玲,在尋找導演使用聲音的訓練過程中聲帶受傷。她提到「意外的收穫」:「當聲帶受傷後,我知道不能再推我的喉部,必須找到更深的發音部位和更放鬆地讓聲音出來,就是訓練中講的『下腹的力氣』。因為排練初期受傷,重新檢視發聲的方式和呼吸的控制,現在我有不同的方式可以使用聲音,即使聲音的狀態沒有這麼好的時候也都可以處理。這是我之前比較沒有辦法掌握的。」

「同黨劇團」與法國「守夜人劇團」(Cie du Veilleur)導演馬修・華合作的《歐洲連結》,除了十月在台灣的十場演出之外,明年將在法國巡演五十場。關於這次台法合作,同黨劇團於排練之初便飛往法國,每天在與實際演出場地差不多的劇場排練,並於每週Open rehearsal後的Q&A中聽觀眾的觀後心得。演員王瑋廉提到:「國際合作帶給了自己在劇場觀察上更多的參照點,像是這次劇組人員在創作工作上的理想與實踐,都讓我獲得啟發。」演員王詩淳提及,這個劇本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曾經有殖民歷史的法國和有著被殖民過去的台灣,在詮釋以台法演員共飾一角的表演形式時,有些感悟。現在的她:「能以更開放的心態、更宏觀的角度看待這一切。更想要真真切切地確立身為一個台灣演員,我們獨特的地方在哪裡,能提供什麼東西給別人?我覺得對彼此不同國家文化的尊重和了解很重要,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溝通的機會,這個橋梁才真的能夠搭起來。」

把屬於台灣的自己展現給世界

四面環海的台灣,從引進國際優質節目發展至更深入的跨國合創製作,就猶如兩名異國戀人進入婚姻一般,是比相同文化成長的伴侶關係有著更多挑戰。有親炙國際級劇場導演的劇場美學經驗的藝術取經;有藉與來自不同文化的劇場人合作,碰撞出不同以往的創意思維;當然也有期許以國際合作模式將作品帶到國外巡演的企圖。《邊界》演員洪健藏提到,參與國際共製刺激他思考身為台灣演員的定位:「台灣在地的創作者,都要更勇敢地把自己的經歷轉化成創作素材。經過這次製作,我開始思考台灣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並思考可以帶著什麼東西從台灣走出去?」如何藉著「跨」國際合創製作節目的「創意交混」消弭模糊曖昧的文化疆界,相信勇敢嘗試更多的碰撞與實驗,必能開展出新的表演藝術形式。

作者按:楊輝導演表示《邊界》2017年5月將開始歐洲巡演。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