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淩蕙 ( 蔡淩蕙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裡泰國(上) 表.外國人眼中的微笑之國╱台灣觀點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蔡淩蕙 泰國人對其音樂極為虔敬且自豪

作曲家,耶魯大學音樂碩士及賓州大學博士。作品曾於台灣、奧地利、法國、美國、香港、韓國、南非、日本、新加坡演出,也曾為比賽指定曲。除樂團外,多次與劇團合作。近年主要指導學生進行台灣開口獅之音樂探索與創新,於教學外並涉獵台灣傳統音樂研究及創作融合傳統元素之樂曲。目前為台灣作曲家協會秘書長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主任。帶領學生積極與亞洲其他國家傳統音樂交流,並投身跨國創作。

作曲家,耶魯大學音樂碩士及賓州大學博士。作品曾於台灣、奧地利、法國、美國、香港、韓國、南非、日本、新加坡演出,也曾為比賽指定曲。除樂團外,多次與劇團合作。近年主要指導學生進行台灣開口獅之音樂探索與創新,於教學外並涉獵台灣傳統音樂研究及創作融合傳統元素之樂曲。目前為台灣作曲家協會秘書長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主任。帶領學生積極與亞洲其他國家傳統音樂交流,並投身跨國創作。

Q:請談談與泰國藝術家合作或以泰國為主題的創作經驗。

A分享三個經驗,分別是我自己的創作作為現場舞蹈音樂、我跟泰國音樂家的合作、以及我擔任指導者的角色。

一是樂曲做為現場舞蹈音樂:二○一一、二○一六年我的琵琶獨奏曲《佛跳牆》與泰國舞者合作兩次,編舞家將音樂中的動態,以泰國古典舞動作呈現,例如將「琵琶輪指」轉化為類似京劇身段「圓場」的舞蹈動作,並與現場琵琶演奏家互動。

二是與泰國音樂家的合作:二○一一年與泰國傳統歌者、Jackae(介於箏和吉他之間的樂器)、Sor-U(二絃類樂器)演奏者,在只能通一點英語的狀態下,我們以一幅高其佩的指擦畫作為媒介,彼此協議好例如:「這裡唱長音……這裡齊奏……這裡大聲輪奏……」,用這種比手畫腳的方式,四人共同完成一首樂曲的創作與錄音。

三是指導:二○一六年台灣和泰國的傳統音樂家共同為舞獅創作配樂。泰國北方民族有類似舞獅的Toa,傳統以鼓Klong Yao與鑼群伴奏,我們則將台灣北部「開口獅」和南管、北管樂器帶去泰國。兩種「舞獅」都有固定音樂,因此雙方不論舞者或樂手,從互相學習動作、禮儀或禁忌、節奏與旋律開始認識彼此。泰國人派出古典舞者和古典音樂家,台灣則是由北藝大傳統音樂學生兼顧舞獅和演奏。雙方的音樂家都很容易落入習慣的語彙,因此我的角色就是引導他們用自己的傳統樂器,建構出更有想像力的音樂。最後將「兩獅相遇」作成一個約十分鐘的故事,在東部海邊的皇室度假宮殿前演出。

Q:對泰國文化、藝術印象最深刻的事,或文化衝擊經驗。

A泰國人對其音樂極為虔敬且自豪,對於哪些音樂用在節慶或喪禮場合、代表之情緒,有嚴格規矩,尤其講究不同種族樂器不混用。但在國際交流時,免不了為了教學或創意而打破規矩的情況,泰國藝術家也都能安然看待。

泰國音樂家很習慣為舞蹈與劇場伴奏,對於服裝的要求高,在二○一一年與舞者的合作,對方為了琵琶演奏者趕製「戲服」,在二○一七年也為北藝大傳音系的純泰國音樂演出訂製廿多套傳統服裝。

Q:推薦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泰國藝術家作品。

ASineenadh Keitprapai導演的劇場作品Shade-Borders,講述女性的身體自主、界線,正視身體的痛楚與接受沒有乳房的自己。另外還有Nikorn Kacharoen導演的劇場作品在黑盒子劇場以英語演出,以台灣南管音樂伴奏,講述人的生死與輪迴。

Q:如果用一個關鍵字來描述你所知的泰國當代藝術現況,你會如何形容?

A「萌」。選這個字,可能因為我對於當代藝術使用到傳統元素的部分特別感興趣,這方面我認為泰國還在萌芽當中。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