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德羅.厄利什的《電梯迷宮》(忠泰美術館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藝術這個不存在之地

由策展人胡朝聖借用德國作家茱迪思.夏朗斯基《寂寞島嶼:五十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概念,策畫「不存在的地方」聯展,展出六國、十一位藝術家的十八件作品,從手工到新媒體藝術涉及面向廣泛,也涵蓋表演、互動、虛擬實境等元素,呈現藝術家在各自的文化、信仰、美感基礎上,所揮灑的不同創作能量。

由策展人胡朝聖借用德國作家茱迪思.夏朗斯基《寂寞島嶼:五十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概念,策畫「不存在的地方」聯展,展出六國、十一位藝術家的十八件作品,從手工到新媒體藝術涉及面向廣泛,也涵蓋表演、互動、虛擬實境等元素,呈現藝術家在各自的文化、信仰、美感基礎上,所揮灑的不同創作能量。

不存在的地方

即日起~8/6 台北 忠泰美術館

INFO  02-87726178

藝術家是人類心靈地圖上的一座座寂寞島嶼,他們在島嶼上開闢路徑,推開層層迷障與霧靄,透過祭典、儀式、咒語和技法與外界達成連結,召喚並開啟人們的天眼——在「藝術」這個不存在之地。

策展人胡朝聖借用德國作家茱迪思.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的《寂寞島嶼:五十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概念,策畫「不存在的地方」聯展。《寂寞島嶼》作者讓島嶼們承載了不可思議的故事,如同藝術家在各自的文化、信仰、美感基礎上,展現不同的創作能量。

超越「眼睛所見」的想像

「不存在的地方」展出六國、十一位藝術家的十八件作品,從手工到新媒體藝術涉及面向廣泛,也涵蓋表演、互動、虛擬實境等元素。例如當代社會影像大量流通,人們對於眼睛所見的真實、虛擬界線益發模糊,金澤廿一世紀美術館著名裝置《泳池》作者、阿根廷藝術家林德羅.厄利什(Leandro Erlich)這次展出作品《電梯迷宮》,同樣利用了錯視原理讓電梯內部空間無限綿延。

厄利什大多以非高科技、日常空間為主題,挑戰觀者的既定感知,開啟對人、環境、空間的不同感受與重新詮釋。陶亞倫的《鏡中鏡外》則藉由VR虛擬實境設備,拓展人們對「現實影像」的嶄新體驗,戴上VR,人的身體、線性時間等原有的感知疆界逐漸被打破。

相對的,廖昭豪以手工製作混淆眼觀的真實,他那些巨大的《消波塊》堆砌在展場內,碩大的量體在白盒子空間裡更顯突兀,然而這些龐然大物卻是以脆弱的紙漿製作完成。廖昭豪的創作多挑選建築堅硬形象的物件,如擋土牆、紐澤西護欄等,高仿真的技術勾起人們自身經驗的主動投入,面對這些製造物喚起對環境的記憶與感受的連結。

蘇匯宇的《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午夜時段》重現服用安眠藥後、尚未入睡期間體驗到藥效與電視影像混合的特殊經驗,延伸迷濛的知覺與感官經驗,宛如在現實上演迷幻實境秀。他的作品與美國攝影家格雷戈里.克魯森(Gregory Crewdson)之《無題(父親),冬》相對應,男人面無表情地坐在客廳電視前,蒼白的皮膚漫射著電視螢幕的藍光,遠處廚房低頭的女子,營造出孤獨、不安的情緒。

作品呼應當代議題

澳洲藝術家尚恩.格萊德維爾(Shaun Gladwell)本身是滑板好手,許多作品便以滑板作為空間介入的主角。錄像《滑板手與低限主義》結合頂尖滑板好手與Donald Judd、Carl Andre等著名低限主義雕塑互動,搭配美國簡約主義作曲家格拉斯(Philip Glass)、電子音樂家Kazumichi Grime的樂聲,滑板手嫻熟的技能劃入安靜的美術館空間當中。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蘇格蘭館代表藝術家瑞秋.麥克林(Rachel Maclean),首次受邀在台展出,她的影像絢麗飽滿,風格強烈,所有角色均由她一人飾演,拍攝後在電腦進行大量後製完成。展出《先生,可否請……》改編自馬克.吐溫的《王子與乞丐》,麥克林一人飾演片中十多名角色,她以雙螢幕對照方式呈現,將流行文化、媒體、大眾消費等議題融入在片中。

崔廣宇長期以游擊姿態介入城市空間,《模仿》和《彈簧木實驗》模仿植物和往返奔跑於漂浮在水道的木板上,讓人發噱的同時,也質疑既有體制框架。

藝術家宛如獨立島嶼,打造的虛幻、戲謔、常規視界之外的世界,「不存在的地方」作品呼應當代議題,激發觀者對世界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想望。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