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京輝在劇場」抖音首頁。(截自手機App)
北京

報復式演出紛紛出籠 迎接復甦也需直面問題

在防疫措施將入場觀眾人數由座位數的30%上調至50%後,許多劇場、演出單位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復甦,開心麻花、孟京輝的蜂巢劇場都紛紛推出製作,孟京輝以「孟京輝在劇場」直播進駐抖音。但面對劇場須與觀眾同在的特性,線上演出只能是輔助工具,而當表演與人不能同在場,表演藝術何以為繼?現實是,如果無法創造出避險機制,表演藝術將永遠是最後復甦的行業。

在防疫措施將入場觀眾人數由座位數的30%上調至50%後,許多劇場、演出單位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復甦,開心麻花、孟京輝的蜂巢劇場都紛紛推出製作,孟京輝以「孟京輝在劇場」直播進駐抖音。但面對劇場須與觀眾同在的特性,線上演出只能是輔助工具,而當表演與人不能同在場,表演藝術何以為繼?現實是,如果無法創造出避險機制,表演藝術將永遠是最後復甦的行業。

八月十二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三版),觀眾人數由座位數的30%上調至50%,雖然這樣的票房仍然不可能收回大多數節目的成本,但是讓人看到了希望。沉寂了大半年的北京演藝市場,八月份終於讓人感受到了逐漸復甦的氛圍。

劇場開始練兵  迎接復甦

一些在票房上常勝的劇團復工了。開心麻花在地質禮堂駐場的演出自八月底起推出《醉後贏家》、《談判專家》和《烏龍山伯爵》三部戲,試著水溫;孟京輝的蜂巢劇場則像報復式演出般在八月下旬到九月份推出《空中花園謀殺案》、《我愛XXX》、《他有兩把左輪手槍和黑白相間的眼睛》、《四川好人》、《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五部戲。明知票房回收不符成本,練兵意味濃,但為再造榮景做準備,不得不為。同時,趁著TikTok事件的發酵,孟京輝也於八月一日以「孟京輝在劇場」直播進駐抖音,同時他的經典劇目《戀愛的犀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空中花園謀殺案》、《我愛XXX》也各立帳號,線上線下跨次元火力全開。

大半年沒有收入,對某些行業來說可能只是按下暫停鍵,等待重啟,但對表演藝術行業來說,則絕對是毀滅式的,潮水褪去,沙灘上還能看到多少人真不好說,所以,能夠歸零而重生的都是英雄,尤其是在中國極其商業化的演藝市場上奮鬥求生存的民間機構。

困境來得猛烈且持久,也讓人想明白很多事。表演藝術的最大魅力,在於人與表演必須同時在場共感共鳴,這個本質或許可以適度延伸,但無可替代。劇場不開,人與人必須保持物理距離,這是點到了死穴。疫情期間,為了生存,很多人為表演藝術在網路上嘗試了各種出路,但終究明白了表演與人同在場的珍貴。就如「北小京看話劇」在最新的一篇劇評〈戲劇不會被替代〉中,評論了四齣線上演出之後所疾呼的「戲劇邊界、方式、場域的改變,於劇場而言應該是開闊之路,而絕不是替代關係」。劇場觀演是一種儀式,劇場可說是人類精神的教堂,不論你是自己禱告或是參加彌撒,場域的氛圍是最關鍵的。線上演出取代不了現場觀演,網路也只能是表演藝術的輔助工具,就像孟京輝與抖音的合作,勢必產生讓人想進劇場的慾望。

世界已經改變  直面問題

但更嚴肅且現實的問題是,沒有劇場,表演與人不能同在場,表演藝術何以為繼?也就是表演藝術工作者何以生存?這是這次疫情直面所有人的質問。有人下定決心或不得已轉行;有人暫時轉業,伺機而動;有人養精蓄銳,進修優化;有人苦撐待變;或是像北京鼓樓西劇場因為演不了《櫻桃園》,靈機一動,轉賣櫻桃,因此開發出副業。北京文旅局統計,二○一九年北京演出市場共演出22,823場,觀眾1,040萬人次,票房17.44億元,今年的數字肯定不到十分之一,而要回到去年的榮景,沒有人估算得出來需要多少年。

個人生存是問題,產業的生存更是大問題。復甦有望,問題才開始。疫情之後,人才、資金、內容、國際交流,整個產業的風貌絕對不同於疫情之前,如何應對?如何接受?現實是,如果無法創造出避險機制,表演藝術將永遠是最後復甦的行業,也是人才與資金流失最快的行業,當然也是最快崩潰的行業。只希望我們走過了死蔭幽谷,心中已無所畏懼,直面問題。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