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俯瞰人間 傳達繫於未來的寓言(Marina Levitskaya 攝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天使俯瞰人間 傳達繫於未來的寓言

法國遺忘劇團《墜落的天使》

將於十月底於「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演出的《墜落的天使》,是法國馬戲藝術家拉菲爾.柏帖勒帶領其遺忘劇團呈現的舞台作品。透過馬戲、舞蹈和戲劇等元素的交會,並融入悲喜劇的調性、電影感的氛圍,《墜落的天使》邀請觀眾穿越一場瀰漫著詩意、哲思、荒謬、歡樂的旅程。當中不乏對於人類自毀傾向及其危險的反省,以及經由它所激起的內在力量。

將於十月底於「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演出的《墜落的天使》,是法國馬戲藝術家拉菲爾.柏帖勒帶領其遺忘劇團呈現的舞台作品。透過馬戲、舞蹈和戲劇等元素的交會,並融入悲喜劇的調性、電影感的氛圍,《墜落的天使》邀請觀眾穿越一場瀰漫著詩意、哲思、荒謬、歡樂的旅程。當中不乏對於人類自毀傾向及其危險的反省,以及經由它所激起的內在力量。

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

法國遺忘劇團《墜落的天使》

10/31~11/1  19:30

新北 臺藝表演廳

INFO  02-22722181轉1751

《墜落的天使》La chute des anges/When Angels Fall(2018),是一齣結合劇場、舞蹈與馬戲元素的舞台作品。主題的隱喻性、精湛的技藝,以及表演者之間的默契,塑造出一個富含戲劇情境、燈光聲響效果的豐富世界,期待獻給觀眾一個洋溢著回響、奇蹟與情感交流的經歷。

一場關於人與自然相互聯繫的冥想

編導拉菲爾.柏帖勒(Raphaëlle Boitel,1984-)是位馬戲藝術家,自年少起即參與各種演出,包括街頭表演、劇場、舞蹈、電影作品等,二○一二年創立「遺忘」劇團(La cie l’oublié(e)),試圖自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間,發展出一套編作動作的語言,並以舞蹈、劇場、影像與馬戲元素等語彙的混合,作為創作基礎,陸續推出數件充滿詩意的作品如《遺忘》L’Oublié(e)/The Forgotten(2014)、《黑色野獸》La Bête Noire/The Black Beast(2017) 、《地平線》Horizon(2019)等。即將於九月在台灣演出的《墜落的天使》,是二○一八年的創作,透過天使的形象,傳達一則繫於未來的寓言。

因為對創作者來說,談論未來或許是談論現在的最佳方式。舞台上的虛構時空,回應文明的傳奇,探討其劃時代的記錄與消亡,並觸及生活環境的惡化等面向。通過身體展演、三度空間和光的明暗對比,在舞台上投入對於脆弱感、順從度、消極性等生命經驗的關注,及科技為現代社會與生態帶來的問題。猶如一場關於人與自然相互聯繫的冥想,同時也再度思索人的自然屬性。透過馬戲、舞蹈和戲劇等元素的交會,並融入悲喜劇的調性、電影感的氛圍,邀請觀眾穿越一場瀰漫著詩意、哲思、荒謬、歡樂的旅程。當中不乏對於人類自毀傾向及其危險的反省,以及經由它所激起的內在力量。

傳達兼具強度敏感度和趣味性的語境

作品的靈感出處,十分多元。主要包括:生物學家賈德.戴蒙的著作《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Collapse :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2005) 、歷史學家湯因比的《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 1934–1961,及哲學家丹尼.馬爾蓋的科幻小說Colère(2001年於法國出版,簡體版小說譯名為《極度恐慌》)。此外,來自多部奇幻電影中的視覺場景、角色與空間的對應與調度、人物面對生活所採取的行動與態度等,皆成為這齣舞台作品的重要參考。如克里斯.馬克的實驗短片《堤》La Jetée(1962)、泰瑞.吉連的《未來總動員》12 Monkeys(1995)、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文.溫德斯的《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1987)、彼得.威爾的《楚門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艾方索.柯朗的《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2006)等。其他還有普羅亞斯的《極光追殺令》Dark City(1998)、雷米斯的《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 (1993),以及卓別林執導的《摩登時代》Modern Times(1936) 。

一如這些電影裡的呈現方式,這場展演藉由傳達一個兼具強度、敏感度和趣味性的語境,讓觀眾依據個人思考感受,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主導。當代社會的描繪,被賦予超時空和超現實的想法;視覺感官和情感的投射,不僅從上述影片中吸取養分,也受到其他藝術家的影響,例如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e)作品中的明暗色調,攝影師杰弗里斯(Lee Jeffries)的肖像、馬克安托.馬修的漫畫作品Otto、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1949) 、馬克.麥卡錫的長篇小說《長路》The Road(2006) 、科學家于貝爾.雷弗(Hubert Reeves)及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著作,以及達達藝術家丁格利(Jean Tinguely)、動態雕塑家安東尼.豪(Anthony Howe)的動力學裝置作品、建築師伍茲(Lebbeus Woods)的草圖、畫家波希(Bosch)或馬格利特(Magritte)的超現實主義繪畫等。

輕盈的馬戲身體超越規範的現實

舞台的展演內容,首先來自於身體的鍛鍊與演繹。本身具備馬戲功夫的身體,表現輕盈之力,喚出超越規範的現實。場上的人物,被賦予強烈的身分認同及獨特性,反映存在的複雜意義。空間造型上,光線和陰影的運用,描繪出如西洋古畫般的明暗氛圍,或是類似天文攝影、火山爆發的氣勢。舞台及其上空,都是戲劇場景。空中轉動的器械,是懸掛於舞台空中的移動設備,宛若觀看人世的眼睛,或是偉大操縱者的臂膀,將人當作傀儡來操作。地面,是移動的空間,動作調度將受制於操縱者的抉擇。空間整體透過舞台裝飾、木偶技術與表演者的互動所營造出的戲劇效果,揭示操控關係的結構與布局。至於天使,或許正是最適合談論人間嘲諷的角色。不再飛翔的天使、折翼的天使,抑或是渴望飛翔的人們……就在這挫敗與軟弱的困局中,浮現出希望的寄託。

在法文版的節目介紹裡,摘錄有一句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話:「長久以來,我以為藝術家的角色是去動搖觀眾。今日,我想在舞台上提供這個變得艱困的世界不再給予他的東西:片刻單純的愛。」(註)《墜落的天使》捕捉塵世的幽微與衝突,傳達內在的聲音,以及細緻、純粹的情感牽動,一如驚奇,或是感動,藉由天使的身段,喚回生命的初衷、愛的觸動。

註:(原文)Longtemps, j'ai pensé que le rôle de l'artiste était de secouer le public. Aujourd'hui, je veux lui offrir sur scène ce que le monde, devenu trop dur, ne lui donne plus : des moments d'amour pur. - Pina Bausch.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