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鼓樓西劇場因經營壓力加上一部自製劇目被勒令停演,導致自製乏力。(王泊 攝)
北京

始於理想終於可惜 北京小劇場的低迷風景

北京的小劇場中最重要的四個小劇場:位於東城區的蓬蒿劇場、蜂巢劇場、國話先鋒劇場,與西城區的鼓樓西劇場,呈現了文化古城表演藝術的精采豐富,但近期似乎都陷入發展困境:最早創立的蓬蒿劇場負責人揹負巨債正努力苦撐;主打孟京輝作品的蜂巢劇場,其「先鋒性」一直停留在卅年前;國話先鋒劇場是北京小劇場劇目的展演櫥窗,但其經營以出租為主缺乏特色;鼓樓西劇場自製乏力,外租檔期多,處於發展低潮期。

北京的小劇場中最重要的四個小劇場:位於東城區的蓬蒿劇場、蜂巢劇場、國話先鋒劇場,與西城區的鼓樓西劇場,呈現了文化古城表演藝術的精采豐富,但近期似乎都陷入發展困境:最早創立的蓬蒿劇場負責人揹負巨債正努力苦撐;主打孟京輝作品的蜂巢劇場,其「先鋒性」一直停留在卅年前;國話先鋒劇場是北京小劇場劇目的展演櫥窗,但其經營以出租為主缺乏特色;鼓樓西劇場自製乏力,外租檔期多,處於發展低潮期。

望穿冬季,雪在春天到來。在北京,這種期盼、落空、復得的事所在多有,只能習慣。

北京的小劇場算是一道風景,給這座文化古城抹上現代的妝容,北京表演藝術的豐富精彩,這些小劇場貢獻良多。就城市特色來說,以小劇場來想像北京是不會錯的。

不枉「看戲到東城」這句宣傳詞,北京四個最重要的小劇場有三個在東城區:蓬蒿劇場、蜂巢劇場、國話先鋒劇場,最年輕的鼓樓西劇場則在西城區。這四個小劇場都始於理想,也為北京夯實了戲劇傳統的承接工作,可惜的是,目前的發展卻都有些美中不足。

苦撐中的實驗基地  卅年前的「先鋒」

到北京,第一個必須認識的小劇場就是蓬蒿劇場,因為它是中國第一個私人經營的劇場,同時也是這四個劇場中硬體設備最差的,但是,它做了許多別的劇場不敢做、做不了的事,在廿一世紀的北京小劇場發展史中它絕對占最重要的篇幅。蓬蒿劇場二○○八 年 八月成立,位於東棉花胡同卅五號,與中央戲劇學院舊校區只一牆之隔,一棟老舊的小四合院改建而成,老北京的味道。東棉花胡同與南鑼鼓巷垂直交錯,蓬蒿與嘈雜的觀光街有一段距離,確是喧鬧中的一方靜土。在六七年前南鑼鼓巷尚未成為觀光街,也沒有地鐵站時,在蓬蒿看完戲走出來是安靜得有點可怕的黑暗,如今晚上走出蓬蒿,則必須穿過人潮仍然洶湧的南鑼鼓巷到地鐵站,對比強烈。

蓬蒿的劇場是在中庭加蓋出來的,座位勉強達到一百,設備也因陋就簡,適合工作坊、演讀會或小型不複雜的演出。蓬蒿最令人佩服的是從不出租場地賺取租金,這在全中國可能也是唯一的例子。另外,蓬蒿也扶持以孵化原創劇本為職志的「新劇場創作計畫」,提供這個計畫所有的排練、劇本朗讀和演出的場地。北京很重要的南鑼鼓巷戲劇節就由蓬蒿自二○一○年發起、承辦,前六屆都有東城區的經費補助,不但是東城區的招牌活動,也成了北京文化名片之一。這個藝術節廣收實驗作品,也引進國外創意新作,頗有看頭,尤其是第六屆開啟新生單元,鼓勵年輕人的創意能夠落實為作品,影響可見。可惜,自二○一七年起,政府斷絕補助,房東要賣房子,蓬蒿創辦人王翔為了保留這個劇場,揹負巨債,正努力苦撐之中。

蜂巢劇場是先鋒戲劇倡導者與實踐者孟京輝的專屬劇場,位於東直門交通樞紐。這個劇場本是為演出孟京輝經典話劇《戀愛的犀牛》改建,此劇也因為在這個劇場駐場演出,成就了第一部中國大陸先鋒話劇演出破千場的神話。蜂巢劇場因為孟京輝個人魅力和《戀愛的犀牛》成為北京的文化地標,各地文青來北京必去瞻仰之地。而演出先鋒戲劇竟然也能成為一種商業經營模式,孟京輝現象也是中國僅有的。可惜的也正是孟導演的先鋒性,一直停留在卅年前,新作品亦無多大突破,先鋒一直處於實驗的過程之中。

缺乏個性的展演櫥窗  發展低潮的劇場

國話先鋒劇場成立於二○○五年,隸屬於中國國家話劇院,是這四個劇場中設施最完備的小劇場,而且因為租金合理,技術服務到位,也因此它的業績最為顯赫,可以說是北京小劇場劇目的展演櫥窗。可惜的是,它完全以出租來經營,來者不拒,缺乏劇場個性。

鼓樓西劇場成立於二○一四年四月 ,以演出自製當代西方經典劇目的中文版為劇場特色,開幕大戲是愛爾蘭作家名作《枕頭人》,一炮而紅,之後的三部作品也立即成為討論的話題,很快成為北京重要而有特色的劇場。可惜的是,經營壓力加上一部自製劇目被勒令停演,導致自製乏力,外租檔期多於自製作品,目前處於發展低潮期。

期待這四個小劇場都能生存得更好,不要再有可惜。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