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得之為聲,目遇之成色;沒有框架的人,說無遮攔的事
思想不短路

成熟的創意者:一個能熬過青春期的赤子

一個曾被巴黎音樂院放棄、鬼頭鬼腦的邊緣人,在歷史洪流中被推上廿世紀初期新古典浪潮的反浪漫急先鋒,百年後他的清淡小品還被用在娛樂片中給劇情提味,讓觀眾洗腦。這整件事所反映的不僅止於藝術風格的更替,筆者更想到近半世紀全球不同勢力間的分合與日趨極端的對抗。

一個曾被巴黎音樂院放棄、鬼頭鬼腦的邊緣人,在歷史洪流中被推上廿世紀初期新古典浪潮的反浪漫急先鋒,百年後他的清淡小品還被用在娛樂片中給劇情提味,讓觀眾洗腦。這整件事所反映的不僅止於藝術風格的更替,筆者更想到近半世紀全球不同勢力間的分合與日趨極端的對抗。

電影配樂只是在劇情背景敲敲邊鼓嗎?若將配樂抽離,即使不至於讓電影索然無味,也將改變欣賞時的感官經驗。由新銳女星Anya Taylor-Joy主演的《后翼棄兵》Queen’s Gambit是Netflix近期最夯的一部迷你影集,於劇情跌宕中即出現兩段讓不少觀眾洗腦的鋼琴旋律,一時成為社群網站上的熱搜話題。從簡約的曲調與和聲中散發出莫名的淡淡感傷,源出自法國作曲怪咖薩替(Eric Satie,1866-1925)早期譜寫各三首的《裸男舞者》Gymnopédies和《真知信念》Gnossiennes

從裸男、雜種到惱人之物的反骨創意

薩替少時曾在巴黎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卻因被老師們嫌他在彈琴上先天不足、後天懶散而輟學。作曲方面自學出身的背景與夾雜神經質的叛逆個性,讓他的作品經常瀰漫著不按牌理出牌的嗆辣特色。而且不僅是音樂本身,一些天馬行空的點子也反映在非傳統的標題或表現手法上。前述兩套鋼琴小品應屬薩替最常被後人演出的樂曲,下筆時他才廿歲出頭,當時作曲家華格納過世不到十年,其和聲厚重的大堆頭德國樂劇已席捲全歐,而奧國後起之秀馬勒也正發表他碩大的第一號交響曲《巨人》。薩替一方面轉而投注於清爽的沙龍風格小品,識趣地不與德奧作曲家正面交鋒;另方面竟然宣稱將推出一部反華格納歌劇《崔斯坦的小雜種》Le bâtard de Tristan,實際上卻似乎未曾動筆!

風水輪流轉,原本可能一輩子做音樂邊緣人的薩替,在一九一○年代為當時引領風騷的法國藝文界青年才俊尚.考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相中,成為反浪漫樂派的新古典主義精神導師,並撮合他與畢卡索及俄國芭蕾舞教父迪亞吉列夫等人合作,於一九一七年推出舞劇《遊行》Parade,其中音樂設計的部分還加入打字機與警報器,觀念極端前衛!可惜離群索居的薩替數年後即去世,人們在他巴黎近郊髒亂不堪的家中發現一些未出版的遺稿,包括一八九三年左右創作的一部怪異作品《惱人之物》Vexations,這首共僅一百零五個音符(大多為升降記號頻繁的和弦)、長約半分鐘的鋼琴小品,薩替竟在樂譜上特別交代需反覆彈奏八百四十次!似乎在反諷華格納篇幅冗長的樂劇,不過是以綿延不絕的半音和聲堆砌而成。

一九八七年筆者曾在芝加哥的WFMT古典電台裡聽到當地一個現場即時轉播,由四十三位鋼琴家輪番上陣接力演出《惱人之物》,每人彈廿次共花了大約七小時才完成。有趣的是,今年初剛過世、擅長演奏現代音樂的荷蘭鋼琴家Reinbert de Leeuw(1938-2020),曾於一九八三年為此曲灌錄過一張唱片,但他只彈了卅五次,並指示聽者若想體驗完整版,就將唱片反覆播放廿四次!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個曾被巴黎音樂院放棄、鬼頭鬼腦的邊緣人,在歷史洪流中被推上廿世紀初期新古典主義的反浪漫急先鋒,百年後他的清淡小品仍被用在娛樂片中給劇情提味,讓觀眾洗腦。這整件事所反映的不僅止於藝術潮流的更替,筆者更想到近半世紀全球不同勢力間的分合與日趨極端的對抗。

一九四五年結束的二次大戰是人類首場真正全球性合縱連橫的世界之戰,然而戰爭的結束並未帶來和平,而是演變為俗稱民主╱極權、資本╱共產的東西方兩大陣營持續對抗,以及恍若近千年前十字軍東征還魂的宗教戰爭。一九九○年代起,世局由分轉合,一連串事件包括柏林圍牆拆除後東西德統一,台海兩岸及南北韓不約而同地嘗試開放民間交流及政治接觸;一九九三年歐盟在《馬斯垂克條約》生效下成立,一九九九年接著啟動歐元;為因應全球氣候暖化,從一九九七年《京都協議》到二○一五年《巴黎協定》在節能減碳上進行的跨國合作等等。但飯還沒煮熟,進入廿一世紀後的廿年間,無論是社會階級、宗教、能源、金融等各方面的問題,反顯得剪不斷、理還亂!從平均十年一震、牽一髮動全身的金融風暴,英國脫歐,敘利亞難民潮,中美進入新冷戰牽動的台海及朝鮮半島新危機,到美國在二○一六和二○二○兩次日益激化的總統大選所反映的社會嚴重割裂等等。而隱藏在這些事件背後有隻黑手,亦即最初從單純商業利益考量所設計,操控網路交通的人工智慧。人們自由徜徉於無盡網海所汲取的知識與消息,可能是不知不覺中經由AI大數據根據使用者日常習性及偏好所量身訂做,反映在政治議題上,造成兩方群眾看到的都是彼此的「假新聞」!

身在其中的藝術家還得吃飯,又能做些什麼呢?寫齣《XX小雜種》也是個有趣的選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