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得意的兩件半事情
音樂飛行

我最得意的兩件半事情

我真心地認為,還有什麼比音樂劇這個融合戲劇、歌唱、說白、肢體、美術的項目,更能夠讓孩子們體會美感的多面性與整體性?並且為台灣音樂劇未來的創作、展演、欣賞、推廣奠下堅實根基,但這需要表演藝術與教育體系的共識,讓它成為學校課程、社團活動項目,進而成為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團體項目,形成一個深遠的政策,提升下一代對於表演藝術與文化創意的投入與欣賞。

我真心地認為,還有什麼比音樂劇這個融合戲劇、歌唱、說白、肢體、美術的項目,更能夠讓孩子們體會美感的多面性與整體性?並且為台灣音樂劇未來的創作、展演、欣賞、推廣奠下堅實根基,但這需要表演藝術與教育體系的共識,讓它成為學校課程、社團活動項目,進而成為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團體項目,形成一個深遠的政策,提升下一代對於表演藝術與文化創意的投入與欣賞。

在我幾乎卅年的音樂行政公職生涯裡,催生「鄉土歌謠比賽」,觸發了台北市「育藝深遠」的誕生,還有推動「兒童音樂劇」,這些是我最得意的兩件半事情,總算有做些對的好事。

讓鄉土的聲音唱遍世界

以前「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是由教育部社教司編列預算,然後交由三個交響樂團輪流辦理,因為出任高市交團長,使得我有機會熟悉它。一九九九年因為精省,省府底下的社教館改隸教育部,當時的社教司周燦德司長正在調整這幾個館的業務,把音樂、舞蹈、美術比賽給各社教館辦理,但唯獨台東社教館沒有項目,他問我的意見,我說就來辦個「鄉土歌謠比賽」好了,一方面可以輔助「鄉土語文教學」課程,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發揮創意,也可增加作曲家們創作與編曲的機會。

不過真正的原因是,我發現國小組的合唱經常在拼場面,唱些大到超出孩子們音樂能力與理解力的曲子,規模小、缺乏資源的學校很吃虧,聲勢弱、成績也不理想,我心想那為什麼不另闢項目,讓孩子們家唱自己族群的歌,藉著歌舞服飾展現認同,進而傳承他們的音樂文化。

都快要廿年了!演變至今,現在由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接手主辦的「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分成福佬、客家、原住民、東南亞四個語系組別,一○六學年度國小到高中共計兩百七十一隊參加,在苗北藝文中心舉行比賽;假如當初沒有因緣際會能夠獻策並規劃辦理,原住民小學合唱團的天籟歌聲將不易登上全國舞台,將動人的歌聲唱進我們的文化認知,唱遍世界各角落;此然人生一樂也,畢竟做了件好事!

「育藝深遠」是當時北市交剛好換了團長在調整團務,文化局長廖咸浩是我台大外文系學長,以前就曾合作過,他找我相聚問起如何解決北市交票房低迷的問題。我的建議是,票房低迷不可能迅速解決,需要長時間才能見效,但是在這段時間裡,不妨先提升樂團的教育功能,把我在高市交辦的「國小學童音樂會」搬過來,讓孩子們去正式音樂廳聽一場特別為他們規劃的五十分鐘音樂會,在此之前將樂團分成許多個重奏小組,配合各校音樂課,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樂器、音樂家與音樂,後者是「我們去拜訪你們」,前者是倒過來,一來一往構成「音樂的拜訪」,樂團也得以出力推動音樂欣賞教育;然而,這需要跨局處合作,高市交轉隸文化局之後,學校就變成自由心證,未能形成一項政策。

廖局長將這基本想法加入自己的創見予以擴大,加入北市國、北美館與戲劇,取名為「育藝深遠」,並在市政會議中提出,獲得馬前市長支持而形成全台唯一的國小藝術教育方案;因緣際會,一念之間,另一件好事!「成之不必在我」,唯希望當今執行者真正好好「用心」。

兒童音樂劇讓孩子體會美感的多面性

至於「兒童音樂劇」,唉!只完成了一半。二○○一年我提出這計畫時獲得文建會陳郁秀主委的大力支持,由已故的洪綺玲老師負責執行,前後共辦了三次的徵選與推廣,共徵得了四十五齣兒童音樂劇,也熱熱鬧鬧地辦了推廣研習與正式演出,後來因為會裡長官想要先強化國小推廣,結果新作徵選叫停,只剩個別老師斷續零散地在推,有點可惜。前幾年,我在北市交團長任內重新在幾個小學推動它,但需要擴大執行才能夠收到成效。

我真心地認為,還有什麼比這個融合戲劇、歌唱、說白、肢體、美術的項目,更能夠讓孩子們體會美感的多面性與整體性?並且為台灣音樂劇未來的創作、展演、欣賞、推廣奠下堅實根基,但這需要表演藝術與教育體系的共識,讓它成為學校課程、社團活動項目,進而成為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團體項目,形成一個深遠的政策,提升下一代對於表演藝術與文化創意的投入與欣賞。

嗚呼矣!下一個周司長,廖局長何在也?

 

文字|陳樹熙 熱愛飛行卻又不太會降落,矛盾但真誠,好奇又武斷,希冀引起您微笑並深思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