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的辦公室開闊明亮。(李佳曄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逗陣來╱衛武營的發展沿革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六)

曾經與未來 讓藝術生根長大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原為軍營的衛武營,推倒高牆,在二○○三年決定華麗轉身為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後,二○○六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掛牌成立,隔年正式運作。

在尚未能進駐場館的數年時間中,籌備處的藝術小兵們還沒進駐這棟巨大劇院中的二樓,各部門幾乎沒有間隔的開放式時尚辦公室,也還尚未擁有這一大片看得見高雄地標85大樓、絕景夕陽的落地窗。

幾年時間,這群藝術工作者從借用位於都會公園另一端的舊營舍,整修改建為281及285棟展演廳與榕園廣場、戶外園區,作為辦公室與演出空間,以打游擊戰的方式,每年皆舉辦了百餘場藝文展演活動,大量的戶外演出,比如「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全球衛星戶外轉播(從二○○九年起,至今連續舉辦了七年)、優人神鼓《金剛心》戶外公演、「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音樂會」、《寶島一村》戶外公演等,逐步讓前來公園運動、散步的民眾們習慣藝術融入生活場景的姿態。

#衛武營藝術祭

值得一提的是,二○一六年開跑的「衛武營藝術祭」(前身為「衛武營童樂節」及「衛武營玩劇節」)強調以更多元藝術形式,搭起藝術交流與全民參與的平台,以「高雄發聲」為主軸,為今年開館,定位為「眾人的藝術中心」鋪路,集結台灣、美國、韓國、義大利、法國、日本等一流表演藝術團隊,演出許多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重要作品,如結合燈光藝術、電子音樂與數位科技的參與式劇場《機器人歌劇》;高雄在地的奇巧劇團取材自日本昭和文學家大佛次郎小說,融合歌仔戲、搖滾樂、豫劇及寶塚歌劇風於一身的胡撇仔戲《鞍馬天狗》(2016);而去年藝術祭的重頭戲,除了國寶廖瓊枝與臺灣國樂團聯手搬演,以歌仔戲為基礎,橫跨戲曲、戲劇、國樂、舞蹈及創作曲目的經典之作《凍水牡丹——風華再現》之外,還有四十七年歷史的日本劇團「維新派」的熄燈戶外公演《AMAHARA當臺灣灰牛拉背時》。

維新派以亞洲群島移民及漂流為主題,在衛武營草地上搭建了壯闊的告別舞台——長六十公尺、寬廿二公尺、高七公尺的巨大船型實境舞台,面朝85大樓,在黃昏時刻帶領觀眾見證日本編導松本雄吉壯闊又魔幻的遺作。這個當年演完隨即解散的維新派告別作品,不僅讓參與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整死了一班參與其中的工作人員,技術部的程楚心說,夏季高雄午後暴雨濕氣重,讓超現實的草原船艙時常得面臨木頭泡水翻翹的現實問題,每天巡船艙換地板是舞台監督的日課也是修練。

但也多虧開館前的藝術祭海量戶外經驗累積,今年十月中開幕季演出,除了有「揭幕—璀璨閃耀」衛武營開幕音樂會,邀請國內外音樂高手齊聚在台灣唯一的葡萄園式音樂廳演出,為衛武營揭開序幕外,當晚也有衛武營團隊又愛又恨的拿手好戲戶外劇場,將上演由歐洲重量級藝術創意團隊phase7與國內表演團隊共同打造開幕式「眾人的派對Arts for the People」,結合都會公園腹地,當晚公園、劇場將成為兩萬人可共同參與的瘋狂派對。

除了單檔節目外,衛武營藝術祭還涵括了兩個對台灣新一代創作者相當重要的當代表演藝術發表平台——「臺灣舞蹈平台」與「衛武營馬戲平台」。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