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歌星》排練現場。(林韶安 攝)
戲劇 時代對望中的凝視 《媽媽歌星》

跳躍於時空之間的母女情

魏于嘉的劇本《媽媽歌星》,靈感來自女歌星的未婚生子與她在東京歌舞伎町的旅行經驗,描述一對棲身日本歌舞伎町的台灣非法移民母女的世代差異,情節在空間與時間上活潑跳躍,角色則於年代間穿梭自如。導演陳侑汝透過三面舞台,劇本中的台語、日文老歌元素,搭配具有辨識度的環境音效,喚起觀眾對於特定空間的想像與回憶,進一步靠近角色非法移民的處境。

魏于嘉的劇本《媽媽歌星》,靈感來自女歌星的未婚生子與她在東京歌舞伎町的旅行經驗,描述一對棲身日本歌舞伎町的台灣非法移民母女的世代差異,情節在空間與時間上活潑跳躍,角色則於年代間穿梭自如。導演陳侑汝透過三面舞台,劇本中的台語、日文老歌元素,搭配具有辨識度的環境音效,喚起觀眾對於特定空間的想像與回憶,進一步靠近角色非法移民的處境。

創作社CS監製作品6號《媽媽歌星》

6/15~16  19:30   6/16~17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3020373

創作社今年的製作《媽媽歌星》,選用新生代編劇魏于嘉獲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優等的同名劇本,找來擅長空間操作外化角色處境的跨界導演陳侑汝,共同深入刻畫遊走於依戀與革命邊緣的母女關係。本劇也是魏于嘉在一六年《#》後,第二度與創作社合作。相較於魏于嘉近期被劇場搬演的寓言式作品,《媽媽歌星》在場景與角色設定上顯得貼近日常許多:一對棲身在日本歌舞伎町的台灣非法移民母女,因著世代差異的價值觀,讓兩人的關係在外在刺激降臨時產生波折,透過魏于嘉一派詼諧的對白處理,交織成一首揪心之餘不禁令人莞爾的詩意篇章。

從未婚生子到歌舞伎町

魏于嘉提到,自己關注「單親媽媽」議題已久,當年電視娛樂版面,爆出歌壇天后謝金燕、黃乙玲「未婚生子」大新聞,媒體與社會開始窮追猛打,此一現象讓她對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感到震驚:作為一個事業有成、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為何需要因為自然法則生養下一代而躲躲藏藏?而當她跟著友人造訪日本東京,見到夜間酒色糜爛的新宿歌舞伎町區,在白天呈現的髒亂失序,與比鄰區域井井有條、整齊美觀的街景落差甚大的樣貌,其顯現的邊緣與錯亂讓她靈感湧現,因而完成了《媽媽歌星》的主要底本。

本劇以媽媽「蝶子」與女兒「小花」雙線視角出發,在空間與時間上活潑跳躍,角色於年代間穿梭自如,夢境式的舞台指示既暗示劇場中可能創造出的魔幻時空,也輕易令人聯想起影視作品的蒙太奇手法。面對得在彈指之間轉化場景,有著跨領域創作經驗的導演陳侑汝,選擇不使用影像,回歸到舞台本身,打造被抽象環境圍繞的寫實場景,營造出「迷宮」般的舞台效果,除了可迅速推陳場景與劇情,也是主要角色的內心空間的模擬。導演勇敢地在水源劇場開三面台,將劇本的挑戰轉為給觀眾的驚喜,透過劇本裡大量提到的台語、日文老歌元素,搭配具有辨識度的環境音效,喚起觀眾對於特定空間的想像與回憶,進一步靠近角色非法移民的處境。

時空跳躍中一探複雜母女關係

而夢境帶來的魔幻化,不影響劇組在重建時代與環境上的細緻考究,《媽媽歌星》主視覺選擇手繪電影看板,試圖營造出懷舊感,希望把觀眾拉回保守、女性對自身價值認定較現今更為狹隘的時代。魏于嘉表示,母女關係有趣的地方在於,時而像朋友,時而像老師,但有些時候卻像是彼此競爭的敵人。多種面向層層疊疊建立起複雜黏膩、難以逃脫的宿命情感關係。這種關係並不會因為場景在台北或是東京而改變。

正如同《媽媽歌星》主視覺,透過劇照變成手繪海報,再由手繪海報翻拍成為電子圖檔的「本體」與「複製」過程,親子間映照與對望的關係,仍繼續在日常中流轉輪迴,也將會在劇場裡持續發生。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