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晚安,是兼具開場與結尾的問候語,雖然我們現在較常用它來結束這一天,似乎說完就要闔上眼睛。再見,用來道別,也帶著「下次相見」的語意,有種對這次遇見、就將離別的不捨。

這一年,晚安。但可能不一定適合用「再見」。

上半年的肺炎疫情,彷彿世界都為此停擺,讓人懷疑末日將至。疾病禍延的不只是身體健康,更撼動經濟、政治、乃至於藝文產業——藝術家染疫、場館關閉、藝術節停辦……我們繃緊神經,每個月的編輯會議從「看著專題成為芭樂票」、「盯著編輯表格發呆」到陸續去探索藝術家的成長記憶與防疫策略、演出的線上製作以及幕後工作者的生活等,甚至也一度苦笑說,年底的年度現象回顧大概只剩下「COVID-19」;終於,迎來台灣的「後疫情時代」。「生生滅滅」似乎是我們這次回顧今年的另一關鍵字,包含倉儲大火、建物整修、數位科技、地方場館、城市行銷等議題都未被疫情掩沒,慢慢在我們暫時緩和的步伐裡梳理出來。在即將與今年告別的時刻,期待能迎來明年的積極作為。

於是,編輯部除了選出了三位2020 PAR People of the year——鄭宗龍、Baboo與莊東杰,肯定他們在表演藝術領域的付出外;更邀請到四位在不同藝術領域有傑出表現的藝術家,包含甫獲金馬影帝的莫子儀、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得主朱安麗、近年創作與邀演不斷的舞蹈家葉名樺與小提琴家陳銳,說說他們的年末感觸,以及自己告別二○二○年的方式;同時,我們收集了幾場跨年表演,讓大家除在台北101看跨年演唱會外,也能有其他跨年行動能夠除舊迎新,掃除陰霾。

這種對新一年的期盼,也在NSO,因為他們於年末宣布,迎來新任的藝術顧問準.馬寇爾(Jun Märkl)。這位德、日混血的指揮家,只於二○一八年與NSO有一次合作,便留下深刻印象——不只是NSO團員對他深表肯定,馬寇爾也很喜歡台灣這個地方。在本期雜誌,我們專訪了馬寇爾,提及過去也望向未來;同時也從「指揮」的角度,與NCO音樂總監江靖波談國樂團的「西樂訓練」指揮,向台北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陳雲紅請益不同類型的指揮模式。我們還回溯指揮的歷史脈絡、職銜釋疑、個性百態與台灣的培訓機制等,用「指揮.不指揮」專題來對這群「無聲的音樂家」進行不止於紙上的對話。

晚安,再見。

我對今年說也對明年說。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