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脫》(影響.新劇場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有無「出脫」,青春說了算

2020影響.新劇場「青少年扮戲計畫」《出脫》

今年「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的「青少年扮戲計畫」,由影響.新劇場與參與學員共同呈現了作品《出脫》。台語「出脫」的意思是指出息、出頭或成就。對青少年來說,長大後有沒有「出脫」,是對自己的期許,是家人的期待,更多是來自社會上的認同。演出以學員的生命經驗或田野調查資料,利用劇場美學轉化成每段演出的主題,最後孩子們以現實狀態說出「青春宣言」,劇場在此時成為他們心靈的歸屬,來自社會的歧視、壓迫與不被理解,通通被拋諸腦後。

今年「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的「青少年扮戲計畫」,由影響.新劇場與參與學員共同呈現了作品《出脫》。台語「出脫」的意思是指出息、出頭或成就。對青少年來說,長大後有沒有「出脫」,是對自己的期許,是家人的期待,更多是來自社會上的認同。演出以學員的生命經驗或田野調查資料,利用劇場美學轉化成每段演出的主題,最後孩子們以現實狀態說出「青春宣言」,劇場在此時成為他們心靈的歸屬,來自社會的歧視、壓迫與不被理解,通通被拋諸腦後。

自二○一五年起,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影響.新劇場的呂毅新導演合作,於每年的夏天舉辦「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註),藉由府城特有的「做十六歲」成年禮俗為發想,以生命教育結合戲劇美學,讓青少年在舞台上以「扮戲」述說自己的生命經驗和故事,在劇場裡完成現代意義上的成年禮。在每年計畫裡,令人備受矚目的「青少年劇場」,由影響新劇場每年招收五十位的青少年(第一年招收卅五位),經過三個月的培訓課程、徵選和密集地演出排練三個階段,青少年在進劇場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從劇場素人到完成一齣專業製作,用戲劇演出記錄屬於十六歲的青春時光。

藉由主題尋找生命經驗的共鳴

從《少年蒙太奇》(2015)、《在路上》(2016)、《萬花筒》(2017)、《發角Huat Kak》(2018)到《共振Resonance》(2019),每年的主題發想,來自導演呂毅新與青少年工作的過程中,試著找到能夠引起青少年想像與共鳴的主題概念;例如《少年蒙太奇》是以非線性的方式串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議題,借用拼貼手法,表現青少年的生活片段與幻想世界;《萬花筒》含有希臘文KALOS(美麗)、EIDOS(形狀)、SCOPE(觀看)的意思,透過光與折射呈現變化萬千的景色,藉以表現青少年豐富多彩的青春樣貌,而今年的主題是以「出脫」(tshut-thuat)為名。

「出脫」在台語裡的意思,是指出息、出頭或成就。對十六歲的青少年來說,長大後有沒有「出脫」,是對自己的期許,是家人給予的期待,更多是來自社會上的認同。在有「出脫」之前,十六歲的靈魂充滿脆弱、徬徨與自卑,在這些期許和認同的背後,看不見的是青少年的自我懷疑與迷惘。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