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兩廳院與瑞典重唱團體Ringmasters和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合作,舉辦國內首次「輕鬆自在場」示範演出。(國家兩廳院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9表演藝術回顧/現象觀察.趨勢探索 現象2:文化部推動兩廳院領頭,劇場共融熱烈展開

改變軟硬體思維 打破身與心的高牆

讓文化參與成為國民共享的權利,是文化平權的目標,隨著「文化基本法」的正式公布,文化部也展開積極推廣,鼓勵全國場館與表演團體,在軟、硬體部分灌注「共融」思維,讓不同族群、年齡、地域、性別和身心障礙的民眾都能共享文化藝術。從「劇場共融」和「共融藝術」兩面向觀察,從相關科技的運用、節目設計的思維、創作參與者的多元,都可見到鮮明的成果。

讓文化參與成為國民共享的權利,是文化平權的目標,隨著「文化基本法」的正式公布,文化部也展開積極推廣,鼓勵全國場館與表演團體,在軟、硬體部分灌注「共融」思維,讓不同族群、年齡、地域、性別和身心障礙的民眾都能共享文化藝術。從「劇場共融」和「共融藝術」兩面向觀察,從相關科技的運用、節目設計的思維、創作參與者的多元,都可見到鮮明的成果。

隨著今年六月「文化基本法」的正式公布,文化部積極推動文化平權計畫,鼓勵各地方場館和表演藝術團體,以「共融」的思維與視角,打造友善平權的表演藝術環境,確立不同族群、年齡、地域、性別和身心障礙的民眾,平等享有參與、欣賞及共享文化藝術的近用權利。回顧二○一九年台灣表演藝術領域體現平權精神的「共融」現象,主要可以從「劇場共融」和「共融藝術」兩個面向觀察。

劇場共融 以人為核心的共融場域

為了進一步落實劇場平權理念,今年七月由文化部與國家兩廳院共同主辦的「國家兩廳院藝術共融工作坊」,極具指標性意義。活動邀請全國各地方縣市場館人員及表演藝術團隊一百五十人,以專題講座和工作坊的形式,針對平權理念的推廣與共融精神的實踐進行交流。

近年國家兩廳院除改善無障礙硬體設施,也積極推動無障礙服務,包括口述影像、情境字幕、手語翻譯和觸覺導覽等。科技技術的革新與應用,亦能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友善易用的文化體驗環境,如二○一四年英國國家劇院與愛普生(Epson)公司合作研發的Moverio智慧眼鏡,便是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的技術,讓聽障觀眾在欣賞演出時能接收到更全面的演出細節。此項器材技術雖然尚未引進台灣的場館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六月兩廳院正式宣佈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合作,將軟體「雅婷逐字稿」引入成為兩廳院的無障礙服務項目,用於演前導聆、演後座談和工作坊等推廣活動,為聽障觀眾提供更即時、完善的藝術體驗。

結合此次工作坊主題,兩廳院與瑞典重唱團體Ringmasters和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合作,舉辦國內首次「輕鬆自在場」(Relaxed Performance)的試行演出。藉由演出場館燈光和聲響的微調,營造舒適沒有壓力的表演藝術體驗環境,打破以往死板的劇場規定,鼓勵親子、樂齡和不同障別的身心障礙朋友走入劇場,自在體驗表演藝術的魅力。此外,兩廳院也秉持藝企合作的精神,邀請玉山銀行與櫃買中心共同加入,以皇家大會堂銅管五重奏(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Brass Quintet)音樂會爲始,展開推動輕鬆自在場的合作。明年的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輕鬆自在場」將陸續推出售票場次,體現劇場共融的精神。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