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屆台新藝術獎現場,觀眾共同觀賞藝術獎得主專訪影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與歷史、未來、空間、觀者對話

關於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與得獎作品

第十七屆的「台新藝術獎」於五月廿五日舉行頒獎典禮,七位國內外決選委員評選出的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年度大獎,分別由蘇匯宇、周書毅與布拉瑞揚舞團奪得。「對話」是理解本屆得獎作品的關鍵字,創作者們試著與歷史、未來、空間、觀者對話,在當代看似由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恐懼和騷亂所統治的時代氛圍中,試著打破將世界視為眾多分離領域所組成的窠臼,創造出一個尊重異己、理解差距、重視內在即時互聯的「當下性」的創作思考與模式。

第十七屆的「台新藝術獎」於五月廿五日舉行頒獎典禮,七位國內外決選委員評選出的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年度大獎,分別由蘇匯宇、周書毅與布拉瑞揚舞團奪得。「對話」是理解本屆得獎作品的關鍵字,創作者們試著與歷史、未來、空間、觀者對話,在當代看似由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恐懼和騷亂所統治的時代氛圍中,試著打破將世界視為眾多分離領域所組成的窠臼,創造出一個尊重異己、理解差距、重視內在即時互聯的「當下性」的創作思考與模式。

自二○○二年啟動的「台新藝術獎」,今年邁入第十七屆,歷經全年提名、觀察、藝評一百零四件作品,由九位提名觀察人組成的評審團選出最終十五件作品(含五組視覺藝術,以及十組表演藝術作品),並於五月廿五日頒獎典禮公布由七位國內外決選委員評選出的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年度大獎等三項獎項,分別由蘇匯宇《唐朝綺麗男(邱剛健,1985)》、周書毅身體錄像展《Break&Break!無用之地》與布拉瑞揚舞團《路吶LUNA》奪得。

本屆決選委員包括耿一偉、陳泰松、于善祿、孫松榮等四位台灣代表,以及三位國際代表,包括:澳洲OzAsia藝術節總監約瑟夫.米契爾(Joseph Mitchell)、昆士蘭現代美術館當代亞洲藝術策展人魯本.基漢(Reuben Keehan)與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陳頌瑛(Anna CY Chan)。有趣的是,除了頒獎典禮後行之有年的「國際決審會客室」邀集三位國際代表以「台灣當代藝術、當代劇場在亞太地區的殊異、串聯與合作的契機」為題,暢談各自在藝術領域的觀察與省思之外,頒獎典禮前夕,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也特別邀集提名觀察人與十五組入圍藝術家在「滾動四連夜」中以QA直球對決,嘗試開啟更多對話的空間與可能。

魯本.基漢說:「本次入選的最後作品有些共同特點,強調性別、性慾、語言,這跟當今台灣是非常有關的重要議題——來自身體與空間、新的形式與傳統、原住民與非原住民,跨領域間的藝術家的對話,本土與當前急迫性的對話,藝術家們很急迫地回看歷史,但以善意、幽默的方式處理這些題材,要求我們不要遺忘。」

「對話」無疑是理解本屆得獎作品的關鍵字。創作者們試著與歷史、與未來、與空間、與觀者對話,在當代看似由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恐懼和騷亂所統治的時代氛圍中,試著打破將世界視為眾多分離領域所組成的窠臼,創造出一個尊重異己、理解差距、重視內在即時互聯的「當下性」的創作思考與模式,約瑟夫.米契爾指出決選的三個得獎作品「呈現了當代的剪影與藝術模範,不止是台灣,在全球也是適用的」。

年度大獎

布拉瑞揚舞團《路吶LUNA》

《路吶LUNA》是布拉瑞揚舞團繼《無,或就以沈醉為名》(2017)獲第十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後,更進一步殺出重圍,突破獎項分類獲頒「年度大獎」。這也是該獎項自二○一四年轉型頒布不分類的最高額獎項「年度大獎」以來,首度由表演藝術作品摘下,同時也破了台新藝術獎開辦以來首次連續兩年頒發獎項給同一團隊的紀錄。

頒獎當日,舞團正於淡水雲門劇場演出《#是否》,由舞團行政總監林定代表受獎,「我出門前問過老師,你有沒有什麼特別想講,他只說,『謝謝大家,我們是一個很幸福的舞團,因為我們可以回家。』回家的路不好走,今天我們很幸運,有南投的布農族教導我們,才有這個作品。」布拉瑞揚亦於當日演出後謝幕致詞,與同場觀眾即時分享獲獎消息,「回家當然除了找自己、創作、經營舞團,並不容易,但有一群人相信你、陪著你,就不孤單。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做不容易的事情,但我們都還相信。」

二○一四年布拉瑞揚於台東成立舞團,歷經《拉歌》(2015)、《阿棲睞》(2016)、《漂亮漂亮》(2016)、《無,或就以沈醉為名》(2017)、《路吶LUNA》再到《#是否》(2019),以殊異樣貌,不斷與自我、傳統、當下對話。在藝術跨域已成常態的當代,「對話」是基本的創作方法,但對話的「對象」則可見創作者的內在追尋與作品的核心價值,由臺中國家歌劇院委託創作的《路吶LUNA》是該團首度移師田調,與南投布農族「羅娜薪傳音樂團」學習八部合音與古謠。

布拉瑞揚處理本次「跨界」是細微而謹慎的,他在台灣小小島國內進行不同部落間的共感與差異的研究與對話,是在全球化的跨國、跨域當代創作思潮中,提出學習、理解自身源頭的重要性。陳頌瑛直指本作「根植傳統,卻創造了新的語言」,同時也強調當代對亞洲「自身」的研究與理解是亞洲藝術工作者們的共同課題,「當亞洲不再是遙遠的地方,這改變了全球對亞洲的凝視,深入研究亞洲是必要的,我們必須引領對新亞洲的對話,並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想問大家,藝術家們是否準被好進行對話了呢?」

約瑟夫.米契爾則進一步指出:「儘管在全球各地的作品,原民文化都是重要的元素,但在布拉瑞揚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協商,這是不同部落間的學習,是傳統文化之間的對話。轉譯、學習彼此的文化的重點是:必須保有自己,但有與他者對話的開放性,才不會失去了根本。《路吶LUNA》除了作品的成就,也讓我們看見兩個部落中的協調,這是獲得此獎項的關鍵。」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