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肇陽、吳言凜、沈威年飾演劇中重要的三人組。(林韶安 攝)
焦點專題(二) Focus 重磅挑戰!! 編劇 vs. IP

「改編」老字號新嘗試 「私閱讀」解構再重組

果陀劇場X《解憂雜貨店》

創立超過卅年的果陀劇場,以大量跨文化、跨媒介改編立足台灣劇場,歷年為數較多的是歐美改編與原創作品,而以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的《解憂雜貨店》是其中的少數,卻也是營運長葉向華「心儀已久的對象」,在因緣際會下成局,一拍即合。而擔綱編劇的涂谷苹也是推理小說迷,試圖通過「先解構再重組」的過程,於小說的「私閱讀」後建構出劇場該有的戲劇行動,以在不特意設定特定時空下,跨越文化、地域的限制去感動觀眾。

創立超過卅年的果陀劇場,以大量跨文化、跨媒介改編立足台灣劇場,歷年為數較多的是歐美改編與原創作品,而以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的《解憂雜貨店》是其中的少數,卻也是營運長葉向華「心儀已久的對象」,在因緣際會下成局,一拍即合。而擔綱編劇的涂谷苹也是推理小說迷,試圖通過「先解構再重組」的過程,於小說的「私閱讀」後建構出劇場該有的戲劇行動,以在不特意設定特定時空下,跨越文化、地域的限制去感動觀眾。

果陀劇場《解憂雜貨店》

9/4~6  19:30   9/5~6  14:30

9/11~13  19:30   9/12~13  14:30

9/18~19  19:30   9/19~20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87721867  www.facebook.com/godotfans

「有足夠的粉絲量,才可以稱為IP吧!?」與果陀劇場營運長葉向華、編劇涂谷苹談這次改編日本東野圭吾小說《解憂雜貨店》為劇場版,最後用了這句玩笑話收尾,也足以成為討論「劇場IP改編」的開場白。

說到改編,其實是老生常談;且始終是劇場製造「故事」的一條重要途徑,更甚者,我們已很難有一個完全沒被講過的故事,但「說故事的方法」(或者說是「故事怎麼說」、「故事說得好不好」)卻能打開重新理解故事的窗口,不再是老生常談而已。那麼,套進「IP」這個概念後,劇場改編產生什麼變化,與過去不同?IP是否開啟不同的故事生產公式?或者說,曾在日本、中國等地改編為電影、舞台劇等形式的《解憂雜貨店》何以被稱為IP改編?果陀劇場於作品背後根植的不只有原作被選擇改編的理由,更有授權關係、行銷手段等更複雜的脈絡。

選擇:果陀劇場的初衷

至今已創立超過卅年的果陀劇場,對於「改編」的掌握是嫻熟的,並以大量跨文化、跨媒介改編立足台灣劇場。早期創作是台灣觀眾踏入世界劇場的重要媒介之一,如創團作《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原著為美國劇作家阿爾比Edward Albee 的The Zoo Story)、將懷爾德(Thornton Wilder)原著移植到台灣語境的《淡水小鎮》等;近年更在文類、媒介間持續跨越,像是改編自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同名小說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以希區考克(Sir Alfred Hitchcock)電影改編的《步步驚笑》等,都顯現果陀劇場於作品的賣座率與經典性間尋求介質,去拿捏改編的可能性也製造聲量。

葉向華表示,果陀劇場所嘗試的是以題材去打動台灣觀眾;歷年為數較多的是歐美改編與原創作品,而本次以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的《解憂雜貨店》是其中的少數。但,這其實是他心儀已久的改編對象,且遠在《解憂雜貨店》電影版(2017)上映前。真正啟動的契機是天助也是巧合,日本負責洽談版權的「通耀ACCESSBRIGHT」公司主動找上果陀劇場,希望從兩岸的相關演藝團隊裡覓得適合的華文授權改編者,於是一拍即合。

同時,編劇涂谷苹也是個推理小說迷,從英國阿嘉莎.克莉絲蒂(Dame 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到日本推理小說,包含「社會派」與「本格派」,她細數起松本清張、宮都美幸再到東野圭吾。她認為,自己在東野圭吾的小說裡看到了人性的暖度,而《解憂雜貨店》也因此深深烙印在她的記憶裡——這種沒有被類型化的書寫,超過了推理(劇或小說)的範疇。

對《解憂雜貨店》與東野圭吾的喜愛,讓這個創作的推動起了個美好的頭,過程卻因肺炎疫情而有所波折;不過,在趨緩後的「後疫情時代」準備演出,似乎形成了另一個最好的時機——劇情裡這間會幫人解決憂慮的「浪矢雜貨店」,面對著男友罹患不治之症的少女、夢想成為音樂人的魚店之子等人的疑問;而此時的劇場,也正以即將開門的《解憂雜貨店》回應著我們充滿未知與無助的恐懼,於虛實間等候被療癒的時刻。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