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論壇的主要講者與兩廳院代表:(右起)鄧富權、姚立群(論壇顧問)、橋本裕介、金成姬、尚-巴普蒂斯特.蒲、劉怡汝、施馨媛(國家兩廳院節(李欣哲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回探自身啟動連結 建立亞洲社群平台

國家兩廳院Asia Connection論壇側記

作為引進國際藝術新潮流與打造台灣為亞洲創意樞紐的重要場館——國家兩廳院,面對歐美國家夥伴對「亞洲」觀點與創意的探尋,開展了「Asia connection計畫」,期待成就一個亞洲夥伴可以共享網絡與資源的平台。今年首辦「Asia connection論壇」與東亞劇場拼圖展演,論壇中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柬埔寨的藝術機構策展人及臺北藝術節策展人分享對「亞洲連結」的經驗與看法。

作為引進國際藝術新潮流與打造台灣為亞洲創意樞紐的重要場館——國家兩廳院,面對歐美國家夥伴對「亞洲」觀點與創意的探尋,開展了「Asia connection計畫」,期待成就一個亞洲夥伴可以共享網絡與資源的平台。今年首辦「Asia connection論壇」與東亞劇場拼圖展演,論壇中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柬埔寨的藝術機構策展人及臺北藝術節策展人分享對「亞洲連結」的經驗與看法。

國家兩廳院於八月十、十一兩日,辦理Asia connection論壇,邀請來自日本、韓國、柬埔寨的藝術機構策展人及臺北藝術節策展人,從他們過去與亞洲藝術家的合作與策展經驗,分享他們對於「亞洲連結」的經驗與看法。

第一天的論壇由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開場,簡介兩廳院辦理Asia connection論壇的原因。劉怡汝表示,今天的兩廳院不應該只是節目演出的劇場,更應該是創意的樞紐,也應該是結合人才培育、展演、藝術節,並與國內外場館、團隊夥伴共創共製的「平台」。

在過去的合作經驗中,國家兩廳院面對非常多來自歐美國家的夥伴,才發現台灣對亞洲的了解相當有限。亞洲文化的展現,已經不是自我認同的追尋,而是整個世界的下一步。作為「創意樞紐」,兩廳院需要與台灣及亞洲的夥伴有更多的對話、合作與意見交流;也要更多以節目製作為基底的想像,以製作向世界發聲。

隨後展開的各場論壇,由各機構的總監、策展人或製作人,分享個別組織在「亞洲連結」的經驗,最後的圓桌論壇則由參與的講者彼此回應,也接受觀眾的提問;第二天則由兩個共製案例:東亞劇場拼圖《隱形城市—三城記》的導演們,與編舞家陳武康《打開羅摩延那的身體史詩》分享開始,之後由合作的單位提供五分鐘的短講,並與所有的參加者交流;最後則由兩位製作人回應兩天的論壇過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