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音樂天團「生活離不開馬-聽見安達組合」(屏東演藝廳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原民古調到蒙古呼麥 國境之南星光閃耀

「屏東演藝廳開幕藝術季」一連三月熱鬧登場

屏東演藝廳計畫於十二月三日正式開幕,自十月底起,已然啟航的「開幕藝術季」,以法國鋼琴家夏瑪尤,及來自捷克的SKETY人聲樂團打頭陣。接下來,從本月直至年底,還有更多國內外的演奏家、創作者與表演團隊,將陸續登台、合力慶賀這全新誕生的表演地標,歌頌獨屬南方的文化風情。

屏東演藝廳計畫於十二月三日正式開幕,自十月底起,已然啟航的「開幕藝術季」,以法國鋼琴家夏瑪尤,及來自捷克的SKETY人聲樂團打頭陣。接下來,從本月直至年底,還有更多國內外的演奏家、創作者與表演團隊,將陸續登台、合力慶賀這全新誕生的表演地標,歌頌獨屬南方的文化風情。

屏東演藝廳開幕藝術季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11/4  19:30

聽見管風琴推廣計畫「認識管風琴多變的音色」

11/23  19:30  

德國鋼琴家「史戴爾首度來台鋼琴獨奏會」

11/25  19:30

蒙古音樂天團「生活離不開馬-聽見安達組合」

12/2  19:30

臺灣國樂團「Mauliyav在哪裡?」音樂會

12/9  19:30

南方響像—屏東演藝廳開幕音樂會

12/11  14:30

新古典室內樂團音樂舞台劇「阿嬤的歌本」

12/18  19:30

聽.見管風琴推廣計畫「管風琴╱豎琴合奏天籟聖誕」

12/21  19:30

朱宗慶打擊樂團「耕藝南國.擊慶耀眼」

12/24  19:30

許景淳&劉聖賢 「琴韻人聲—2793的音樂秘密」

12/25  19:30

高雄市國樂團「來自福爾摩沙のMelody」

12/30  19:30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屏東市民生路4之17號(屏東大學旁)

INFO  08-7227288 

屏東演藝廳 www.cultural.pthg.gov.tw/Son/Art/index.aspx

售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www.artsticket.com.tw

座落於屏東市郊、與屏東大學為鄰,原為農委會所屬的農業改良場,現則搖身一變,成了半公頃廣、三層樓高的屏東演藝廳。建物內有足以容納一千餘人,並具環繞式座席與特殊站席設計的音樂廳、可應舞蹈與戲劇演出需求使用的黑盒子實驗劇場、三面建築圍繞而成的戶外廣場,再搭配館內大大小小的排練室,是個各種功能兼備、可供不同藝文團體活用的新基地。演藝廳的建設與規劃,亦考量屏東現行的藝術館,與未來地方對於表演藝術活動之需要,將自身定位為「音樂表演藝術的殿堂」,這裡不僅有全新的設備、更多觀眾席次、更具彈性的空間,還要以音樂作號召,邀攬世界各國、台灣各地的演出團隊到訪,期許能帶動在地發展、活絡交流,從而達到「耕藝南國」的遠大願景。

浪漫古典從小聽到老  現代大漠逐水草而唱

本月初,屏東演藝廳將成為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台灣演出的第一站。月底,首次訪台的德國大鍵琴與古鋼琴家史戴爾,則以屏東作為巡迴獨奏會的壓軸。二○一四年曾獲頒國際古典音樂大獎年度音樂家、長年灌錄的多張演奏專輯皆得法國金叉獎與英國《留聲機》唱片大獎肯定,史戴爾對巴洛克音樂、古典樂派、浪漫樂派作品的詮釋,在當今樂壇占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到訪屏東的演出曲目,上半場選擇以舒曼的《少年曲集》與兒時情景相迎,邀請聽眾一同進入饒富浪漫綺想的青春時光;下半場則帶來舒伯特逝世前所譜寫的最後一首奏鳴曲《降B大調第21號鋼琴奏鳴曲》,從童趣回憶彈到遲暮反思,或許將是個情緒滿溢、心頭往事綿延交織的一夜。

繼夏瑪尤與史戴爾之後,來到屏東的是二○○一年應台北市立國樂團之邀首度來台、去年亦曾參與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成吉思汗」演出的蒙古音樂團體「安達組合」。《射雕英雄傳》裡,郭靖與拖雷自小一同在蒙古部落長大,互以「安達」相稱,這個有著結拜情誼的膩稱,即為蒙古語「兄弟」之意,安達組合即以此團結盟約為基礎,要用融合了現代音樂與傳統意識的全新思維,「讓蒙古族音樂繼續豐滿、讓蒙古文化走向世界」。其中,族群特有的喉音藝術「呼麥」,不僅已是蒙古國的民族文化象徵,更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搭配「長調」與「馬頭琴」成了蒙古三寶。他們長期以地方歌曲為本,結合民歌曲風、世界音樂元素,創作屬於這個時代的蒙古之歌,遊牧於世、將故鄉的草原帶往各個角落。

族群共榮為屏東發聲  回歸故里重現原民魂

蒙古大漠的悠遠情懷落幕,場景也跟著聚焦台灣,十二月三日,屏東演藝廳將以地主之姿,於戶外廣場舉辦盛大隆重的開幕慶典,一整晚的免費音樂演出、滿滿的各式表演,將以「族群融合‧屏東映像」為主題,從氣勢磅礡的〈布蘭詩歌—命運女神〉開場,開啟縱橫串連屏東地方文化的第一樂章,編入包含恆春民謠〈思想枝〉、客家民謠〈天公落水〉、原住民歌謠〈Ljaljai〉及鄧麗君經典曲目的大型組曲,由南台灣交響樂團編曲演奏,搭配屏東縣籍合唱團、高士古謠隊、地磨兒國小合唱團……等,從聽覺到視覺的整體呈現、從鄉里出發穿越古今齊聚一堂,宣告屏東演藝廳成為嶄新藝文基地的這一日,未來就在此立足、向外飛揚。

除了三日當天的廣場開幕,屏東演藝廳在十二月十一日也籌劃了一場在音樂廳內舉行的開幕音樂會,由曾以作品《世紀歸零》一次囊括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作曲、最佳古典唱片及最佳演奏三大獎項的知名作曲家許雅民,寫成新作《南方響像》並指揮帶領管絃樂團與合唱團,一同詠讚屏東之美。同時,他也為鎮館之寶——由德國公司量身打造、採用竹子製成「福爾摩沙笛管」的屏東演藝廳管風琴,譜寫了《三首管風琴開幕曲》,專為此地而作、專為開幕而寫,當然將成為歷史銘刻的世界首演。

此外,以排灣族人的故事為本,結合口述劇情與古謠唱頌的劇場演出「Mauliyav在哪裡?」,也將於屏東演藝廳再度上演。這個原為臺灣國樂團卅周年團慶的製作,當年即由音樂總監閻惠昌與作曲家李哲藝等人,前往屏東泰武國小訪問古謠隊並著手田野調查開始,一點一滴拼湊出有著濃濃排灣族歷史、人文、音樂、觀點的生命故事,亦在劇場導演李小平、執行編導瓦旦.督喜、影像導演邱垂龍等多位創作者協助之下共同完成,一路帶領觀眾認識了解排灣精神,也深深為之感動。回到屏東,這個演出的意義又多了一層,繞了台灣一圈,這次終於能在鄉親的眼前,登上故鄉的舞台。

三個月內,有來自世界的表演者、有專為屏東打造的演出、有在地精神的原民古調,同時還有推廣管風琴的音樂會、藝文講座與工作坊,微電影比賽和恆春民謠音樂節。屏東不僅發聲,也要發光和發熱,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可以期待將有更多到訪的頂級演出者、串連南台灣各地的共同製作、大小型巡迴表演和各種形式的相互交流,甚至結合縣內觀光資源,產生全新的演出企劃、旅遊配套,有了合宜的空間,接下來就得用創意、用作品、用取之不盡的活力和文化,潑灑填滿屬於屏東的獨特色彩。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