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子失蹤事件》音樂劇版一景。(韓A-Reum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K-MUSICAL IS RISING! 韓潮音樂劇浪 重裝登台╱人物訪問

從舞台劇到音樂劇 從推理查案到描繪人生

訪導演徐在亨、劇作家韓 A-Reum談《王世子失蹤事件》

《王世子失蹤事件》最早是由劇作家韓 A-Reum與導演徐在亨合作的舞台劇,後來兩人再聯袂改編為音樂劇,讓作品生命繼續延展。劇名雖然叫做《王世子失蹤事件》,但因王世子失蹤而開始的情節,過程中卻不知怎麼地調轉了方向,披露的更多是宮中小人物的生活與感情、過去現在與未來。今年下半年,《王》劇也可能應邀訪台演出,屆時台灣觀眾就可親臨現場、一睹這個頗具特色的作品。

《王世子失蹤事件》最早是由劇作家韓 A-Reum與導演徐在亨合作的舞台劇,後來兩人再聯袂改編為音樂劇,讓作品生命繼續延展。劇名雖然叫做《王世子失蹤事件》,但因王世子失蹤而開始的情節,過程中卻不知怎麼地調轉了方向,披露的更多是宮中小人物的生活與感情、過去現在與未來。今年下半年,《王》劇也可能應邀訪台演出,屆時台灣觀眾就可親臨現場、一睹這個頗具特色的作品。

二○○五年,導演徐在亨(서재형)與劇作家韓 A-Reum(한아름,其名無漢字)所創作的舞台劇《王世子失蹤事件》為當年「首爾藝術殿堂」(예술의 전당) 「自由青年劇場系列」之一;五年後,兩人決定將這個作品改編為音樂劇,將自己的劇作、以另外一種形式再次創作,也讓《王世子失蹤事件》的作品生命能繼續延伸,在二○一一年、一二年及一五年多次重演再製,成為韓國原創音樂劇中,一個特別的例子。

這個故事也相當與眾不同,導演曾在當年舞台劇演出訪談裡說:「劇名叫做《王世子失蹤事件》,所以,王世子到了最後都不會出現。」理當是因為王世子失蹤而開始的情節,過程中卻不知怎麼地調轉了方向。起初,觀眾與舞台上的角色們一起,在宮內的調查庭上發現宮廷內侍在王世子失蹤時,殆忽職守的事實,從這個線索追查下去,卻發現人人各說各話、證言兜不在一起,除此之外,還有更多關於宮中這些小人物們的感情生活、個人狀況,需要被一一釐清。當台上與台下的眾人,試圖解開這個謎團時,也會隨著角色的說詞,被帶往了過去、現代、未來等各種時空,甚至分不清楚確實發生的現況和想像場景的差別。

音樂劇《王世子失蹤事件》同樣保持了舞台劇作的幾項特色:極簡的舞台和每每重現的場景,更加入了各種不同的音樂元素,從打擊節奏、爵士音樂到韓國傳統樂舞的搭配,去呈現這個作品中,場景不停轉換、說詞各唱各調的特殊風貌。作家韓 A-Reum曾在以前演出談話中,提到她特別欣賞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作品,以及其中的音樂性;而徐在亨也在提到創作概念的訪問裡,詳述了他希望觀眾能夠不只是坐在位置上接收訊息、看著故事發展成形,而能切身參與其中,與角色一同發想可能的真相。合作多年的兩人,會如何將他們的創作理念、發想概念,在演出中呈現,著實令觀眾好奇。於是,在得知台灣可能將有團隊計畫邀請《王世子失蹤事件》音樂劇於今年抵台時,本刊便邀請了兩位創作風格獨特的搭檔,分享他們的作品和生涯。

Q:兩位的訓練背景為何?彼此合作時,是如何分工的呢?

徐在亨(以下簡稱「徐」):我其實是很偶然踏入這一行的。高中曾經參加過戲劇社,大學讀的是環境工學,同時也有持續在上學校的戲劇課程。後來就決定忠於自己的興趣,改念了首爾藝術大學,主修戲劇。

A-Reum(以下簡稱「韓」):我小時候住在蠶室(首爾地鐵的一站),家對面就是樂天世界藝術劇場,那是韓國最早搬演音樂劇的地方。九○年代初期,我在樂天看了很多音樂劇,邊看就邊想說「我長大要當個音樂劇演員!」直到要上大學的時候,有人說我文章寫得不錯,建議我不妨試試看去念寫作方面的科系,才改變志向,去讀劇本創作了。大學畢業後我到巴黎繼續研讀戲劇和導演的課程,回國後就一直在這個領域工作了。至於合作時的分工方式,基本上,主題和素材的挑選,都是以我為主,導演負責處理藝術表現和呈現的形式——我們兩個可以說是最好的搭檔。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