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其楣(林俊宏 攝)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摸索與希望/台北(一) 〈戲劇〉

汪其楣──眞正屬於台北的戲,也許會在這樣的氣候下日漸成形

台北表演藝術環境的最明顯問題是:場地不足、資訊不足。我們已有若干較穩定的劇團,但缺少可供長久排練、演出的場地,使多數劇團仍如虛懸半空。大衆傳播的强力媒體熱衷影視花邊,對表演藝術僅止於重點式或插花式的報導,觀衆無法從固定的時段、版面獲知相關資訊,怎麽談藝術推廣?

京戲、歌仔戲都有不同的觀衆羣,多數不同類型的小劇場也有許多觀衆激賞、願意投入和共鳴。雖然演出還不盡理想,但已證明今日台北人除了聽音樂、喝咖啡之外,另一部分的心情及感官也在尋找交流點、宣洩口。真正屬於台北的戲,能夠反映觀衆生活情感的戲,也許會在這樣的氣候下日漸成形。

兩廳院、國父紀念館、幼獅、社教館等公家場地一定要改變公務員式的上班管理制度,以符合劇場工作的作息之需。要是每天只能排練到晚上十點、裝台頂多只給三天,怎麼可能要求專業而精緻的演出成果?當然場地不足是迫使演出編排如此緊凑的主因。我們需要更多場地:長年演出傳統、民俗戲曲的,小型掌中戲專用的,及許多比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更自由的劇院,好給年輕人去做更新的開發嘗試。唯有鼓勵創作、增加好作品的演出機會,才是提昇藝術欣賞的根本與長遠之計。

 

(閻鴻亞 採訪整理)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