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復興低音管演奏家維索爾倫(臺北市立國樂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管子遇到文藝復興低音管

雙管齊上 一觸即發!

唐朝的「管子」與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低音管」有什麼關係?原來分別屬於東西方的兩種樂器,卻有相同的祖先。在北市國的「管的進擊」音樂會中,將兩者從古老時空拉到當代舞台,邀來管子演奏家胡志厚與低音館演奏家維索爾倫,各自揮灑,展現這一「管」跨越時空的魅力!

唐朝的「管子」與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低音管」有什麼關係?原來分別屬於東西方的兩種樂器,卻有相同的祖先。在北市國的「管的進擊」音樂會中,將兩者從古老時空拉到當代舞台,邀來管子演奏家胡志厚與低音館演奏家維索爾倫,各自揮灑,展現這一「管」跨越時空的魅力!

【TCO】超時空系列「管的進擊」

9/13  14: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3832170轉252

二○一五/一六樂季對於臺北市立國樂團(TCO)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里程碑!新任團長鄭立彬指揮五月上任後,在短短兩個月間設計出一套別出心裁的系列音樂會。「管的進擊」隸屬於「超時空系列」,以跨越時空的概念出發,將古老的樂器從遙遠的記憶中帶回舞台,並與國樂團合作。

究竟踏著歷史的痕跡尋來的聲音是什麼樣的?與國樂團合作時,又會有怎樣的聲響?這場音樂會讓我們翹首以盼!

東西古樂的文藝復興

透過樂器學的爬梳,我們可以發現「管子」與「文藝復興低音管」(義:Dulcian、英:Curtal)擁有同一個「祖先」:來自中亞波斯地區、十二世紀甚至更久遠的蕭姆管(shawm),是氣鳴樂器中雙簧樂器的原型之一。

管子活躍於八世紀左右的唐朝、文藝復興低音管則是十六世紀前後的文藝復興時期。這兩個古老的樂器雖仍留存於世,但致力演奏並發展他們的音樂家寥寥可數,這次TCO邀請胡志厚與伍特.維索爾倫(Wouter Verschuren)兩位音樂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地域,但在樂器發展史上,他們具有相似的貢獻:將即將消亡的雙簧樂器——管子與文藝復興低音管帶回表演舞台上。

業已古稀的胡志厚,師從民間管樂演奏家楊元亨,除了當一個學習演奏樂器的學生,他更將散落在民間的藝術碎片重新拾起與整理,並轉向專業學院式教學,讓更多人演奏並了解管子。在他之前,管子僅是民間婚喪喜慶的配角,無人為管子編寫教材與作品。來自荷蘭海牙的伍特是一位優秀的低音管演奏家,他對低音管歷史的興趣,激發他鑽研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浪漫時期的古樂研究,在教學與研究之餘,與身為鍵盤音樂家的妻子凱瑟琳.庫克(Kathryn Cok)加入多個室內樂團,這些樂團的宗旨都是將多數人遺忘的十七世紀作品重新演繹。

古老樂器與當代耳朵的碰撞

除了兩位優秀的「管」樂家外,本場音樂會特邀來自美國的法海德.庫迪耶夫(Farkhad Adelievich Khudyev)來指揮全場。庫迪耶夫去年甫於「TCO國際指揮大賽」中與TCO和台北愛樂管絃樂團合作,並自百位指揮中脫穎而出,獲選「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這位指揮參賽前其實對國樂團並不熟悉,但他十分積極,親自抵台買下TCO的唱片聆聽研究,尋找出屬於他自己獨特的「國樂團音響」。此次的音樂會,管子與文藝復興低音管各自帶來兩首器樂協奏曲——《絲綢之路幻想組曲》(選段)與《江河水》展現管子獨有的音色與特質;《七度音程奏鳴曲》與《夜》皆為巴洛克時期作品,正是文藝復興低音管活躍的時期。曲目風格迥異,庫迪耶夫將會如何處理呢?樂器是來自「過去」的,但我們聆聽的耳朵是「當代」的,且讓我們拭「耳」以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