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熙文的《Korean Man》結合好萊塢歌舞劇和板索里的說唱藝術。(林芳宜 攝)
焦點專題(二) Focus K-Music to the World—從音樂節看韓國的音樂推廣 精選展示的韓國音樂之旅

2017的Journey to Korean Music

今年進入第十年的Journey to Korean Music,是KAMS針對韓國非流行音樂的主要國際行銷推廣活動,每年由KAMS選出團隊,安排Showcase演出,受邀前來的國際音樂人士,在五天的時間內,觀看大約廿場不同編制和風格的入選團隊。二○一七年的規劃共為七組,加上一組特別節目,每一組有一至三個節目不等。而今年受邀者約為卅位,分別來自智利、芬蘭、墨西哥、哥倫比亞、美國、德國、巴西、西班牙、英國、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地,包含音樂節策展人、藝術總監、音樂經理人、唱片公司等。

多元形式  讓人親近傳統

雖說以非流行音樂為主,內容比重還是以韓國傳統音樂為最大比例,第一個參訪行程即是「國立國樂院」(National Gugak Center)的自製電影《木偶》Kokdu首映表演會。《木偶》指的是傳統送葬禮隊的人俑,電影委託金泰勇(Kim Tae-yong)執導,以一對姊弟的日常和遇到木偶的奇幻旅程構成,中間穿插盛大豪華的傳統舞樂現場表演,木偶和姊弟同時出現在影片中和舞台上,運用虛實交替,串接各種傳統樂舞的展現,如宮廷的國樂團、舞蹈、祭儀、民間出殯時的吹打隊伍等。一如影片文宣上的標題:一個國樂與電影相遇的奇幻世界(The Fantasy World Where Gugak Meets Film),國立國樂院演出組負責公共關係與行銷小組的研究員魚真(Uh Jean)表示,國樂院希望透過不同的手法,重新喚起民眾對傳統音樂的關注,透過電影劇情中不同的情境,讓各式各樣的傳統音樂可以自然展現,而現場演出則是讓觀賞者體驗正式的展演。這是國樂院首度打破「常規」的推廣方式,但所費不貲的型態,另一方面也限縮了推廣的便利性,因此國樂院目前正在評估,將現場表演融入影片中的的可能性。

除了國樂院這個大型製作外,傳統節目還有重現十九世紀末韓國文人雅士詩書琴畫的《昔日的未來—風流》,在傳統的貴族韓屋中,體驗茶道、聆聽散調,對承襲相同文化根源的我們來說,是藝術文化與生活結合的古老傳統,但這卻也是一套經過內容設計,行銷國際的表演產品。

融入傳統風格  創新製作型態

除了上述兩項「純傳統」的製作外,Showcase的節目類型大多是結合傳統樂器演奏和演唱的新形態製作,如甫受邀來台演出的「Gong Myoung」、「Coreyah」以及「nuMori」、「Black String」,均是以搖滾樂團的結構,置入韓國傳統樂器,以板索里(Pansori)的說唱技法融入搖滾與爵士唱腔;這類的樂團,表演曲目的彈性空間很大,可說是遊走傳統、爵士、即興、甚至當代音樂之間,而作為旋轉門的工具,即為傳統樂器和演唱的技術。整體來說,這是最容易取得國際舞台通行證、可以敲每一扇門的編制,也是目前韓國民間中小型樂團中,數量最多的種類,當然傳統元素是讓這些樂團踏上國際舞台時,最能展現特色的優勢,然而在這優勢之下,未必每個樂團都有達到國際水平的技術和藝術質感,能否可以勝出,還是端看各買家的專業觀察力與品味喜好。

以傳統樂器為核心的,還有一種曲風較偏向傳統與世界音樂風格的音樂家和樂團,如集伽倻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於一身的朴靜秀(Park Kyung-so)演出曲目即保有傳統伽倻琴曲目,但同時也跟許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樂器的音樂家們合作演出,韓國傳統音樂家大多同時擅長即興,這讓他們較容易與建立在西洋音樂調性的樂器合奏,朴靜秀即為一例。同樣以獨奏家遊走各國,同時與其他音樂家發展各種不同編制的還有吹管演奏家朴志夏(Park Jiha),早年她與伽倻琴演奏家徐廷旼(Seo Jungmin)組成二成奏숨[SU:M] ,演奏的多為建立在傳統風格上的作品,近年在二重奏和獨奏之外,她也發展出與西方各種樂器的組合,而風格由傳統逐漸偏向New Age,亦是國際間各大音樂節常客。至於全部由竹製吹管樂器組成的Bamboo Wind Allstars,是韓國唯一純竹管樂器的樂團,編制較少見,但風格則為較大眾取向的融合風。

說唱板索里  創新樣貌令人驚豔

上述兩種風格上的大方向,都不令人意外,亞洲的傳統音樂太多樣,背後的文化脈絡太繁複,想要在全球化的樂壇上占有一席之地,得備妥策略——亦即捷徑,從音樂的內容思索,這兩種從傳統音樂、傳統樂器演奏技法所發展出來的風格,也有其必然性。另一個在韓國傳統音樂中最重要的類型——板索里,卻不斷發展出令人驚豔的創新。板索里可以說是韓國傳統音樂的主要基石,然而依附在文本上的說唱藝術,因為語言的關係,無法擁有跟樂器一樣的捷徑,或許正因為如此,反而讓板索里藝術家們從嚴苛的挑戰中,走出兼具專業實力和真正結合各種表演藝術的新形態。

這次參與Showcase的四組板索里作品,完全跳脫傳統的框架,卻又確切地展現板索里不可思議的魔力:出身自板索里名家後代的李熙文(Lee Hee-moon)帶來兩部完整卻完全不同的作品《Deep舍廊Love》以傳統板索里的編制和表演方式,訴說李熙文板索里藝師母親的生命史,反映板索里藝師隨著時代進展,逐漸消逝的現實;但下半場的Korean Man,所有演出人員搖身一變,成為好萊塢式的歌舞秀,伴奏也換成爵士樂團,只見李熙文脫下韓服、戴上誇張的假髮和墨鏡、換穿西裝短褲,從頭到尾載歌載舞,表演完全到位,不是從上半場觀看的話,幾乎無法相信是同一位演出者。

相對於李熙文的完全顛覆風格,李娜萊(Lee Na-rae)和BodySoundSpeakJoAhRa 則可稱為「改良的創新」,兩人均縮短傳統板索里的時間,以六十至七十分鐘的長度,演繹傳統的文本,李娜萊的伴奏樂團與第一種類型相似,接近加了傳統擊樂和伽倻琴的搖滾樂團;JoAhRa則維持傳統的二人組,即主唱加上一位杖鼓鼓手。Song-hee Pansori Lab的權松熙(Kwon Song-hee)雖然也是二人組,但鼓手崔惠元(Choi Hye-won)將傳統的杖鼓擴充為一組完整的擊樂樂器,再加上電子音效,使得作品瀰漫著後搖滾的風味,而權松熙的演唱除了傳統的板索里技法之外,還能切換西洋的美聲唱法,大幅度提昇了人聲的色彩和層次。

這四組板索里各有所長,保留傳統的部分和創新的部分都各異其趣,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唱者一人必須擔負整場的說、唱、演,一如我們的傳統戲曲,主唱者的功力強,則即使語言不通,觀看依舊毫不冷場,反之基本功不夠紮實的話,觀者就坐立難安了。這四組製作同時也證實一點,愈是傳統框架明確的表演藝術,愈需要卓越的藝術創意與技術,才能源源不斷地永續傳承,同時在傳承的過程中,留下各世代自己的語彙和特色。

民間包場Showcase  看到官民合作的力道

為期五天的Showcase,除了被選上的「個體戶」之外,還有經紀公司的「包場」,著實超越筆者對Showcase的想像,這些經紀公司有些以發行唱片為主,如位於加平的Music Box,從策劃爵士音樂節、出版發行唱片到經紀演出,一手包辦,我們在加平看了三個隸屬旗下的樂團;有些擁有表演場地,如Plankton Music Label,端出四個完全不同風格、不同編制的團隊;位於首爾近郊的Platfrom 61平時即是聚集各類音樂團隊的表演平台,今年也在此規劃了七個演出,讓國際參訪者同時認識這個空間。

經紀公司的包場showcase,顯現韓國政府組織與民間產業鏈的深度結合,而經紀制度對於音樂家的培植與規劃,也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無論是來自政府有效的支持策略,或是民間形成的經紀制度,都是台灣所匱乏的,台灣的音樂家擁有同樣的質感和水平,卻有如散落一地的寶石,在政府沒有策略、民間沒有制度、音樂家沒有專業自覺的狀況下,隨意翻滾、各自求生。

整體來說,Journey to Korean Music的團隊與節目內容,雖然都有一定的水準,但沒有太多令人驚豔的作品,尤其泰半團隊已經是國際舞台的常客,更有已創團廿年的樂團,以策展人的角度來看,這類已定型的樂團,只有極為優異的團隊才具備邀演的價值,而對於有些團隊幾乎連續幾年不是出現在這一邊,就是出現在PAMS那一邊,也讓筆者不解,期待明年能夠看到更多的新血和更年輕的團隊、更多的創意。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