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流行歌手魯弗斯.溫萊特。(Matthias Clamer 攝 2016香港藝術節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多元絢爛 映照香江姿彩

2016香港藝術節之不可不看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下旬登場,一如以往包羅萬象繽紛多彩,四十檔節目,包含了古典樂、爵士/世界音樂、戲劇、舞蹈、雜技、歌劇、傳統戲曲與音樂劇場,叫人難以抉擇!藝術節的節目正如香港這個城市的精神,東西交錯、新舊雜陳,有藝術名牌如彼得.布魯克,也有視覺驚奇不斷的跨界節目,而難得一見的莎翁歷史劇也能在此得見……藝術讓人驚奇,香港讓人驚奇!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下旬登場,一如以往包羅萬象繽紛多彩,四十檔節目,包含了古典樂、爵士/世界音樂、戲劇、舞蹈、雜技、歌劇、傳統戲曲與音樂劇場,叫人難以抉擇!藝術節的節目正如香港這個城市的精神,東西交錯、新舊雜陳,有藝術名牌如彼得.布魯克,也有視覺驚奇不斷的跨界節目,而難得一見的莎翁歷史劇也能在此得見……藝術讓人驚奇,香港讓人驚奇!

2016香港藝術節

2016/2/193/20

INFO  www.hk.artsfestival.org/tc/index.html

若要我跟台灣的觀眾推薦今年的香港藝術節,首先我會力推美國流行歌手魯弗斯.溫萊特(Rufus Wansright)的「首席女聲——交響樂視聽音樂會」。被他岳父、加拿大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讚美有著無以倫比的聲音,溫萊特為電影《史瑞克》唱的主題曲〈哈利路亞Hallelujah〉,相信聽過的人都能琅琅上口。溫萊特才華洋溢,橫跨流行與表演藝術,二○一二年他為羅伯.威爾森執導的音樂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作曲,在柏林劇團的演出至今一票難求。「首席女聲——交響樂視聽音樂會」的上半場,是這齣二○○九年在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首演的歌劇之多媒體音樂會版,影片中則有美國攝影大師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的扮裝演出;下半場是他本人詮釋當代流行歌曲,勢必能讓所有觀眾成為他的堅定粉絲。

像溫萊特這樣的藝術家,往往在流行演唱會市場會因商業性不足而擠不上舞台,又在表演藝術圈因純粹性不足而被忽略,但香港藝術節的特色,向來就是試圖在經典與流行中取得平衡,「首席女聲——交響樂視聽音樂會」被選入藝術節,也就滿足了那些雜食性強的挑剔美食家。

藝術名牌  超級吸睛

另一個值得推薦的大戲,是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莎士比亞的『王與國』系列》(Shakespeare ‘s Great Cycle of Kings)。Hallelujah,終於有機會可以好好品嘗正統莎翁的歷史劇系列,不必再忍受《哈姆雷特》或《暴風雨》等吃膩的燒臘戲碼,而能觀賞到《亨利四世》上與下、《亨利五世》的全版烤鴨,導演是剛於二○一二年繼任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的格雷格里.多蘭(Gregory Doran),他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莎士比亞導演之一」。這次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浩浩蕩蕩到香港,他的公開伴侶、知名莎劇演員安東尼.舍爾(Anthony Sher)也會領銜演出。

我常說藝術節是一個城市的精神在表演,香港到處都有名牌,藝術節也不例外,年高九十四歲的「空的空間」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他的最新作品《戰場》九月底才剛在巴黎演出,一票難求。時隔不到半年,這齣戲即來香港演出,也是觀眾之福。是他繼一九八五年九小時演出的《摩訶婆羅達》,卅年後,再度回到這個印度史詩作品。即使這齣戲當年引發後殖民劇場的爭議,如今彼得.布魯克彷彿在說,不要看我一時,要看我一輩子。《戰場》不是《摩訶婆羅達》的重演,而是全新製作。《戰場》全劇只用四名演員,演出故事中潘達閥五兄弟與庫拉閥家族在戰爭分裂後,彼此對戰爭的思考片段。在巴黎恐怖攻擊後,這齣論及復仇的史詩戲劇,更能帶領觀眾思考文明的意義與脆弱之處。

當然,香港不是只有外來的舶來品,中西混搭一樣是這個城市的特色。香港導演鄧樹榮的《馬克白》,是今年被邀請到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演出。鄧樹榮是本地非常有代表性的導演,之前也擔任過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院長。二○一二倫敦奧運期間,他執導的《泰特斯》也代表香港參加「環球莎士比亞戲劇節」,被視為是一時之選。

多元合作  燦爛繽紛

香港藝術節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特殊活動,就是「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今年已經舉辦第五屆,共有十二位年輕舞蹈家在三檔節目呈現他們的創作。這個舞蹈平台是透過藝術節的力量,讓年輕的編舞家可以被看見,同時支持他們去自由發揮。在這裡也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香港藝術節試圖將之擴大成更大的一個策展平台,讓不同企業與社團都有機會能參與這個代表香港的藝術活動,開展出藝術節與社會的各種合作模式。

舉例來說,除了「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外,還有威爾第歌劇《父女情深》、馬戲《真相奇幻坊》、萊比錫《聖馬太受難曲》都是屬於「香港賽馬會藝粹系列」,而都靈皇家劇院《諾斯達的威爾第、蕭斯達高維奇與普羅科耶夫》則是屬於「信和集團藝粹系列」。在香港藝術節節目手冊的第七頁,很清楚地交代了今年香港藝術節經費是一億一千萬港幣(約四億六千萬台幣),其中政府資助30%,民間贊助32%,票房37%,另外1%是其他收入。很明顯,如果沒有民間企業的參加,香港藝術節不可能有如此盛大的規模,這可說是舉辦了四十四屆的香港藝術節不能被忽略的另一個重要成績。

在舞蹈方面,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節目是111藝團(Compagnie 111)的《舞轉人生》。這裡透露一個八卦:111藝團的另一個非常受歡迎、結合雜技與舞蹈的節目《Plan b.》,原本是要邀約到二○一五年臺北藝術節演出,最後因為檔期關係,只好作罷。不過香港已經是第二次邀請111藝團了(之前是二○一二年,邀約的是舞者與機器手臂同台的《機器人幻想曲》),可見他們的確很受歡迎。這次的《舞轉人生》讓他們獲得二○一四英國奧立佛獎最佳舞蹈新作(Best New Dance Production)的提名,內容以佛朗明哥舞者為演出主體,視覺效果非常棒,從一開始的紅衣段落,會讓我聯想到類似電影《黑天鵝》所傳達的某種舞者執念,是一個藝術性很高,又雅俗共賞的演出。

另一個也頗兼具娛樂效果的,是瑞士導演丹尼爾.芬茲.帕斯卡的作品,他的《華麗夢境—給契訶夫的一封信》於二○一四年三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充滿詩意的畫面,加上充滿創意與幽默感的演出段落,讓許多觀眾印象深刻。這次他們受邀到香港藝術節的《真相工作坊》則是以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為靈感,結合了戲劇、舞蹈、馬戲與音樂,創造出迷幻的想像世界。從二○一三年首演以來,已演出了兩百場以上,有廿萬名觀眾欣賞過,應該是很適合全家在香港旅遊的參訪行程。

東西交錯  探索驚奇

我對香港藝術節的感覺,總是節目很多樣,彷彿反映了這個城市東西交錯與歷史的複雜性,所以傳統節目向來也是少不了的。像今年有粵劇《李太白》由年屆八十的粵劇名角尤聲普領銜主演,是一九九七年後的第三度重演,讓不少戲迷引領期待。另外一個歷年來的特色,也是台灣沒有的,就是香港藝術節每年都會有一檔全版的歌劇演出,從樂團到演出全部原汁原味呈現。今年的歌劇大戲,是威爾第的《父女情深》,由出身指揮家族的義大利青年名指揮羅貝托.阿巴多(Roberto Abbado),率領都靈皇家劇院於二月底到香港演出。羅伯托曾於二○一三年來台指揮北市交演出威爾第《安魂曲》,獲得不少好評。《父女情深》的導演由高齡八十五,有巴洛克式華麗全才的西爾瓦諾.布索堤(Sylvano Bussotti)擔任,他不僅是知名的作曲家、作家、詩人,也是電影導演,負責本劇的導演與服裝設計,也是這個製作的一大亮點。

往年香港藝術節都有台灣的節目,今年也不例外,是由優人神鼓與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的《愛人》。這個演出由德國作曲家佑斯特(Christian Jost)作曲,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導演,是結合了鼓樂、合唱、武術與禪修,舞台上超過百人陣容的大型製作。這部作品最早於二○一四年四月初在柏林於發電廠藝文中心(Kraftwerk Mitte)首演,兩年後終於回到亞洲,先後在台灣國際藝術節與香港藝術節演出。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有四十檔節目,類型包羅萬象,有古典樂、爵士/世界音樂、戲劇、舞蹈、雜技、歌劇、傳統戲曲與音樂劇場,要在這短短的兩千多字文章裡面面俱到地介紹,就像自認可以一天遊香江,就能真的認識香港一樣,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但即使如此,我相信一些重點節目的提示,勢必能帶領讀者去探索更多的驚奇——藝術始於驚奇,旅遊也是一樣。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