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夫蘭管絃樂團對奧地利指揮威瑟穆斯特相當滿意,與他續約到2018年。圖為2008年他與克里夫蘭管絃演出留影。(© MITO SettembreMusica 取自維基百科)
焦點專題 Focus 2011-2012國際新樂季.古典樂壇趨勢觀察 英美

美國尋求突破逆境 英國仍靠俄系指揮撐場

美國的經濟風暴仍未過去,也讓各大樂團莫不費心突破逆境,從新樂季的企畫、曲目、演出邀約的音樂家均可見端倪,也有少數玩出新意。英國各大團則仍靠俄系指揮與俄系曲目撐場面,還有永遠不敗的貝多芬!

美國的經濟風暴仍未過去,也讓各大樂團莫不費心突破逆境,從新樂季的企畫、曲目、演出邀約的音樂家均可見端倪,也有少數玩出新意。英國各大團則仍靠俄系指揮與俄系曲目撐場面,還有永遠不敗的貝多芬!

美國自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今年再爆發國債問題,引起全球震盪,美國本土的表演藝術是否受到影響?從各樂團規劃來看,似乎已經得到肯定的答案。

費城管絃辦桌募款  巴爾的摩交響值得注意

費城管絃樂團宣布破產,在今年重整過程中,罕見地由雙首席指揮擔綱,杜特華包辦開幕、閉幕音樂會,新任音樂總監聶切瑟昆(Yannick Nézet-Séguin)由老首席全力發揮。樂季曲目明顯以通「俗」為主,《天方夜譚》、《藍色狂想曲》、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阿蘭輝茲》、《天鵝湖組曲》……值得一提的「新創意」,是以「辦桌」方式舉行開幕音樂「餐」會募款。樂季重點系列是由杜特華、聶切瑟昆、客席指揮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接力完成的「貝多芬」系列。另外新製作音樂會歌劇演出理察.史特勞斯的《艾蕾克特拉》。巧合是,上升中的克里夫蘭管絃樂團,重點主題系列是布拉姆斯協奏曲系列,而歌劇音樂會則是理察.史特勞斯的《莎樂美》。

奧地利指揮威瑟穆斯特(Franz Weler- Möst)個性低調不愛宣傳,當年曾任在倫敦愛樂首席指揮任內,被英國樂評刻意挖苦「平均都比別人糟(Frankly Worst than Most )」。不過,他比現任柏林愛樂首席的「英國希望」拉圖(Simon Rattle)更早被維也納愛樂邀請擔任新年音樂會指揮。雖然柏林愛樂也宣布和拉圖續約到二○一八年,但可以確定的是曾經和威瑟穆斯特合作過的克里夫蘭管絃樂團、蘇黎士國立歌劇院及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確實「已經」浴火重生,克里夫蘭毫不猶豫也續約到二○一八年,算是不景氣中的例外。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巴爾的摩交響,首席指揮瑪林.艾索普(Marin Alsop)率領的樂團演出水平不斷獲得各大樂評肯定。新樂季挑戰馬勒,算是這位伯恩斯坦嫡系女傳人正式迎戰。同樣演出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時間緊接在紐約愛樂九一一雙子星遺址演出的紀念音樂會後的九月十五日,兩個樂團或許以往的知名度不能相提並論,但實際表現已經不在話下。

杜達美國際知名度上升  波士頓交響靠名家撐場 

其他幾個美國傳統大城市的大樂團,從企劃、曲目、演出邀約的音樂家,都在尋求逆轉突破的契機。不過,只有少數玩出新把戲,因此,大多數值得注意的只剩下演奏家的知名度。

洛杉磯愛樂在迪士尼音樂廳,有著目前最年輕的首席指揮杜達美(Gustav Dudamel),新錄音持續發行,國際知名度上升中,確實吸引許多票房,但他對處理音樂大而化之、不注重細節的態度,多少影響了同樣在不景氣中的唱片公司對他的未來謹慎投資。

波士頓交響在前首席指揮詹姆斯.李文體恙未癒不得不出奇招,網頁以馬友友的微笑號召,開幕音樂會由慕特(Anne Sophie Mutter)小提琴獨奏兼指揮演出莫札特協奏曲,全樂季靠明星大堆頭撐場面。

紐約愛樂首席指揮亞倫.吉伯特(Alan Gilbert)至今尚未建立美國全面性的影響力,雖然包攬了九一一紀念音樂會演出馬勒《復活》但從各種新聞未見重要篇幅,隱約透露樂評人並未全力背書。

芝加哥交響開幕曲目特殊  辛辛納堤管絃新設創意總監

芝加哥交響迎來慕提(Riccardo Muti),這位總監人脈廣,但安排的曲目特殊,開幕音樂會「以義大利之名」,除了孟德爾頌,其他曲目想要找到傳統錄音先聽為快都不容易,對老一輩樂迷是否有吸引力,年輕樂迷是否買帳,有待持續注意。

舊金山愛樂打出「美國系列」,邀請美國各大樂團到舊金山演出,包括紐愛、波士頓、費城、洛杉磯、芝加哥……說實話,沒有預算邀請歐陸樂團的窘境可以猜測。

最值一提的新點子,來自辛辛納堤管絃樂團!雖然樂迷可能記憶較深刻的,是已過世的大眾王子康澤爾率領的「辛辛納堤大眾管絃樂團(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不過,辛辛納提管絃樂團之前在大葉維(Paavo Jarvi),也就是葉維家族第二代長子的率領下,已透過唱片錄音提高樂團曝光率。新樂季新創設「創意總監」,分別由三位藝術家各負責一個系列。年長的指揮德布果(Rafael Fruhbeck de Burgo)在今年獲得《音樂美國》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指揮,負責「經典作品」系列,以基本功及多樣化的傳統基本曲目,吸引傳統樂迷。年輕的鋼琴家郎朗,目前在歐美紅得不像話,「上升中的新星」系列,準備透過這位音樂家的高人氣,拉抬票房且提高同儕年輕音樂家的知名度,附帶的也給郎朗機會,擴大在新生代中的人脈和影響力。作曲家格拉斯(Philip Glass)負責「無界限」系列,當然除了美國當代創作,還附帶有挖掘新世代作曲家的意義。三系列未必都討好,但也分散風險,不過效果待驗證,但大膽創意值得讚賞。

俄系總監主導英倫  年輕指揮揮灑實力

英國最具指標的,仍然是最具實力的倫敦交響(LSO)。現任首席指揮葛紀夫(Valery Gergiev),新樂季當然會有傳統俄羅斯曲目,而且這一次以柴科夫斯基和斯特拉溫斯基為重點,尤其強調新出爐的柴科夫斯基大賽首獎得主系列音樂會,顯然一兼二顧,不僅為倫敦交響加入新賣點,也為祖國貢獻心力。

此外,美國有老指揮布隆斯泰特助陣,倫敦交響也有桂冠首席的柯林.戴維斯。八十多歲的老指揮也再度重出江湖,並且祭出招牌曲目貝多芬系列,還有鋼琴家內田光子助陣演出協奏曲全集。尤其是他指揮生涯最重要的貝多芬彌撒,這是戴維斯生涯的票房萬靈丹,包括當年就任、卸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以及他自己的八十歲生日音樂會都是這首作品。

倫敦愛樂在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的率領下,今年同樣以俄羅斯曲目為主打,但明顯各大樂團互通聲氣避免硬碰。倫敦愛樂的主題是浦羅柯菲夫和拉赫瑪尼諾夫。

同樣是俄羅斯系統的瓦西里.培申科(Vasily Petrenko),遠離敦一級戰區,擔任皇家利物浦愛樂管絃樂團首席指揮,任內表現優秀,錄音入圍得獎,去年以蕭斯塔可維奇打頭陣,今年雖然只有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不過他有更驚人的安排:同時雙線挑戰馬勒和貝多芬交響曲,包括《千人》、兩首第九,還有貝多芬五、六,不僅考驗樂團,也考驗年輕指揮是否能藉此證實自己的實力,更上一層樓。

立陶宛的安卓斯.尼爾森(Andris Nelsons)在目前柏林愛樂首席指揮拉圖(Simon Rattle)當年的發跡之地——伯明罕市立交響擔任首席指揮,似乎還沒有辦法隨心所欲,雖然在指揮的天賦及表現上已受肯定,但是全樂季由他自己指揮的場次來看,開幕演出威爾第《安魂曲》、樂季中演出包括布拉姆斯、蕭斯塔可維奇、華格納、西貝流士、艾爾加……什麼都碰不是壞事,但是對樂團票房是否有幫助有待考慮。不過還好有許多當紅獨奏家支持,預估應該可以順利稱過年輕指揮的過渡期。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美國樂季現象觀察

現象一:老指揮布隆史泰特縱橫美國

老指揮重出江湖:布隆史泰特屬於老一輩北歐指揮,曾經在東德時期率領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也曾經是舊金山愛樂的總監,在美國的地位不在話下,新樂季似乎要跨美國各大樂團,完成一系列貝多芬作品演出,包括《莊嚴彌撒》。由於耆老逐漸凋零,布隆史泰特屬於碩果僅存的少數實力派,由於目前沒有錄音合約,如果有機會現場近距離接觸,絕不能放棄。

現象二:智慧型手機科技的運用

正當各家智慧型手機系統熱戰正酣,但各大樂團網站對於新科技的運用,僅以紐約愛樂較為積極,對於新世代的招攬,到底是科技有效,或是洛杉磯愛樂以年輕指揮親合力取勝,助觀眾票房年齡平均值是否下降,都值得繼續觀察。(王世強)

 

英國樂季現象觀察

現象一:新世代藝人出頭天?

俄羅斯指揮、俄羅斯曲目,是否能讓英國樂團度過英國新世代指揮青黃不接的階段?BBC逍遙音樂節的世界紀錄被日本熱狂之日音樂節「短暫超越」,但英國本土音樂及其他表演藝術消費能力,似乎還是比其他地區表現出色,已經逐漸取代傳統歐陸及北美,可以發現新世代藝人在英國曝光機會相對較高。

現象二:實體唱片錄音勝過數位下載

全世界都在玩新科技斷強調下載、網路收看,但是,虛擬音樂廳的技術似乎對英國市場起不了作用。比起紐愛、柏林愛樂、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等,英國各大樂團網站規劃相對簡單。反倒是傳統載體的實體專輯,英國各大樂團似乎都有自己的發行品牌,在英國的實體唱片錄音,對古典樂迷來說,似乎仍有可為。(王世強)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