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本寧(林韶安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曲編劇 後浪滔滔 速寫新生代編劇

邢本寧 找到夥伴 一起用戲曲說想說的話

因《賣鬼狂想》備受矚目的邢本寧,因高中時的崑曲初體驗而啟蒙了對傳統戲曲的愛好,因大學修習「戲曲編劇」課程而找到唱演之外、參與戲曲的方式。深深體會到:「傳統存於戲曲演員的肉身之中。戲曲演員的身體和表演體系,就是歷史的顯現。」成立了「本事劇團」的她說:「戲曲一直有量身設計的傳統。我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核心演員,我們有共同想說的話,可以互動,一起用戲曲這個形式來說。」

因《賣鬼狂想》備受矚目的邢本寧,因高中時的崑曲初體驗而啟蒙了對傳統戲曲的愛好,因大學修習「戲曲編劇」課程而找到唱演之外、參與戲曲的方式。深深體會到:「傳統存於戲曲演員的肉身之中。戲曲演員的身體和表演體系,就是歷史的顯現。」成立了「本事劇團」的她說:「戲曲一直有量身設計的傳統。我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核心演員,我們有共同想說的話,可以互動,一起用戲曲這個形式來說。」

上半年,邢本寧甫與國光劇團合作戲曲小劇場,以《賣鬼狂想》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身為年輕戲曲編劇的她,拿出筆記型電腦,上頭卻有個簽名:「羅國輝(註1)」。確實,她從小就是球迷,甚至當過一年體育記者,就連迷上傳統戲曲的觸動點,也是「很身體上的喜歡」——相較於詞藻之精巧、聲情之婉轉,她更為身段之美打動。小時候學舞、念北一女時邊在校隊打排球邊當詩社社長,現在仍然兼而嗜看現代舞與傳統戲曲的她,一路走來,如何成為一名「戲曲編劇」?對這身分,年輕的她,又如何看待、思考?

參與戲曲,唱演之外的另種可能

自小,邢本寧跟著媽媽看戲,從迷戀楊麗花,到第一版的《慾望城國》、《暗戀桃花源》……不過,說起「真正重要的啟蒙經驗」,在高中。

當年,她在學校演講廳看了江蘇省崑劇院五位演員的宣傳示範演出,「想說快段考了,就去新舞臺看第一場演出吧。」首場,舞台上是張繼青的《爛柯山.癡夢》,觀眾席的小高二生就此癡迷,幾乎天天報到——「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念書,學校中間休息也一直念,傍晚念完了,就去看戲。那年他們來,我看了七場。」

順應這番因緣際會,隔年,她參與了在國光劇團展開的崑曲傳習計畫,從零開始,待著、學著,觀察資深曲友和大師級演員的互動、學習,用她的話說,是「近距離親炙傳統戲曲表演的高度」。熱度延燒到她申請上台大戲劇系、加入崑曲社,散個步都在唱戲。

「念到大三,王安祈老師第一次在台大戲研所開課,教戲曲編劇,我跑去修。這才開始想像,參與戲曲的方式,除了唱、演,還有另種可能,叫做寫戲曲劇本。」邢本寧說:「那可以說是我大學生涯最愉快的一堂課,也開啟了我想寫戲曲劇本的想法。安祈老師從兒時就對傳統戲曲有深厚的累積,在教學上強調去找新觀點、翻轉老故事。比如,她會給我們看不同版本的《曹操與楊修》,分析其中的修改、進化。」大學時期,邢本寧也大量觀賞不同劇種的傳統戲曲演出,同時汲取老師及修課同學彼此之間,著重戲曲劇本的文學性與思考深度的滋養。

大學畢業後,擔任體育記者的那一年,她邊去臺北藝術大學,旁聽陳芳英及劉慧芬所開設的課程。課堂上偶然的師生對談,啟發她學著從唱唸布局觀照戲曲劇本的結構,這才看見傳唱不絕的骨子老戲,是在完整的音樂結構當中起承轉合,同時又與劇情緊密扣合。於是,為了對京劇音樂有進一步了解,她也開始接觸京胡。隔年考上研究所,她便紮實地讀書、寫作,認真鍛鍊戲曲編劇的基本功。

「劉慧芬老師要我先看四十場經典老戲,觀察每場的上下場方式。這才發現,演員的上下場千變萬化,而且決定了劇本是否順暢,非常重要。」邢本寧說,老師初步提點了她,戲曲(此指京劇)演員讀劇本的角度——「第一個要認可你劇本的讀者是演員,而不是你想像中的觀眾;演員要演得開心,他的唱、念、做、打可以藉由你的本子發揮,你的戲才會開心。」又比如,老師鼓勵她把動作寫進唱詞,這概念也促成了《賣鬼狂想》中,設計出「摸羊」的戲劇動作:讓兩位演員演/講/摸/戲耍一頭不存在的羊,除了讓鞭子在觀眾見證下「虛擬成羊」,體現戲曲虛擬之美,也扣合劇情,得以進一步通往劇場內體現的虛實辯證。

傳統,存於戲曲演員的肉身之中

邢本寧形容,她寫《紅衣與金箭》時,就拿本《辭海》放在旁邊。寫唱詞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有一種重新認字的快樂」。也從實踐中,印證課堂上老師所說的:「不要連三平、連三仄。」、「真的很難用江陽轍(註2)」談戀愛。」等道理。而這些體會,包括不同韻腳所蘊含的情感差異、每個行當各自擅長轍口(註3)的共鳴腔,除了案頭作業的精進,更立體化了她對戲曲劇本的想像——「戲曲劇本作為純文字的劇本閱讀,可以很有文學深度,但我也傾向它是一種『譜』,可以是樂譜,可以是一個表演基礎的譜。」

再舉個例,排練《賣鬼狂想》時,演員陳清河將一些自己修潤的台詞,用手機錄音,念了傳給邢本寧聽。兩人晚上透過臉書,一邊念、一邊聽,一邊討論如何「更美聽」,讓劇本更活靈活現。邢本寧發現,「能不能唸」是戲曲演員很關注的一點;這些工作經驗,也讓她更深刻體認:「就台灣的工作狀況來說,有跟演員實際討論劇本的機會很重要!」

以一己編劇之身,成立「本事劇團」的她,談到後續規劃,相較於題材、方向,她更看重合作的夥伴:「戲曲一直有量身設計的傳統。我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核心演員,我們有共同想說的話,可以互動,一起用戲曲這個形式來說。」

「戲曲這種形式,比較擅長表達怎麼樣的情感?戲曲要追求的美學,到底是什麼?」深受余英時論述啟發的她也表示,身為戲曲編劇,討論「傳統」無可迴避;歸根究柢要面對的,仍然是如何思考「文化」這件事:「傳統存於戲曲演員的肉身之中。戲曲演員的身體和表演體系,就是歷史的顯現,這是當代戲曲編劇,一定要珍惜、尊重的『傳統』。」

註:

  1. 現名高國輝,中華職棒義大犀牛隊選手,外號「棒球情人」。
  2. 戲曲所指「轍口」即為「押韻」。將韻母歸納成「轍」,北方地區有所謂的「十三轍」。江陽轍是指韻母有ang、iang、uang的字。
  3. 同註2。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現為本事劇團團長、編劇。
  • 就讀臺大戲劇系時受王安祈老師啟發,有志於寫戲曲劇本。後入北藝大劇本創作研究所師從劉慧芬老師研習傳統京劇寫作之法,畢業京劇劇本《紅衣與金箭》獲最高分殊榮,並獲刊於《戲劇學刊》。
  • 曾參與1/2Q劇場《半世英雄.李陵》的崑曲唱詞編寫。
  • 創立本事劇團,編創戲曲荒謬劇《三顆頭》。為國光劇團撰寫三位丑角擔綱的小劇場戲曲《賣鬼狂想》​獲台新藝術獎提名​。相信戲劇能超越日常的繁瑣,想像的邊界,使人得以自由。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