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利.拉寶芙音樂廳內景(Mikaël Falke 攝 BOZAR Center For Arts-Brussels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NSO 帶著「台灣」去歐洲╱第一站:布魯塞爾 孕育音樂家的搖籃

布魯塞爾亨利.拉寶芙音樂廳

NSO二次歐巡的第一站,就是歐盟所在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演出地點在國際樂壇上可說非常具代表性,就是每四年一次的「伊利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賽場之一——「寶薩藝術中心」中的「亨利.拉寶芙音樂廳」,曾經誕生過許多優秀的演奏家,包括這次隨NSO歐巡演出的小提琴家陳銳。此廳的聲響效果號稱是全球前幾名,此外還有兩大亮點不可錯過——有著新藝術風格的管風琴,還有高雅氣派的皇室包廂。

NSO二次歐巡的第一站,就是歐盟所在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演出地點在國際樂壇上可說非常具代表性,就是每四年一次的「伊利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賽場之一——「寶薩藝術中心」中的「亨利.拉寶芙音樂廳」,曾經誕生過許多優秀的演奏家,包括這次隨NSO歐巡演出的小提琴家陳銳。此廳的聲響效果號稱是全球前幾名,此外還有兩大亮點不可錯過——有著新藝術風格的管風琴,還有高雅氣派的皇室包廂。

比利時,是當今世界少數保有皇室制度的國家之一,即使首都布魯塞爾位居「歐盟」政治中心,但是對於許多遊客來說,美麗又雄偉的「皇宮」才是比利時的精神指標。然而路過皇宮門前,有一棟旗海飄揚的建築令人不得不停下腳步,它不像一般的歌劇院或音樂廳那般矗立眼前,但那應有盡有的內涵,使得它成為整個比利時藝文活動的核心。

「寶薩藝術中心」(BOZAR Center For Arts-Brussels)的計畫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由伊利莎白女王提出,最後委託比利時「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建築大師維克多.奧塔(Victor Horta)設計。廳內有數個空間,包括藝廊展場、會議室、小劇場、電影院與音樂廳五個主場,還有書店及咖啡館,兼具多種使用效能。為了使它成為現代性的標誌,因此從音樂廳到其他空間,都使用鋼筋混凝土,這對當時來講是不但一種新的建築技術,也讓音樂廳的設計更為大膽。

藝術中心總共有八層樓、八個出口,並在不同的樓層中銜接五條街道。所以一走進建築物裡面,感覺就像是3D立體迷宮一般,但也因此可以與周遭鄰近環境相連結。而硬體之外,規劃的展覽與節目從文學、科學、電影、建築、教育到音樂、舞蹈、戲劇,包羅萬象幾乎囊括所有藝文領域,不但刺激了市場,也成為一個最早經營「公共—私人」夥伴關係的成功範例。

舉辦精采大賽的音樂殿堂

中心裡面最大的一個廳,就是全球藝文圈享有盛名的「亨利.拉寶芙音樂廳」(Henry Le Boeuf Concert Hall)。為什麼有名?因為它是孕育音樂家的搖籃——國際知名「伊利莎白女王音樂大賽」(Queen Elisabeth Music Competition)的音樂殿堂。四年為一週期,一年換一種比賽項目,因此每年吸引大量參賽者、愛樂者、甚至唱片、經紀公司等從世界各地齊聚此地,為的就是一睹新一代的冠軍出爐。

音樂廳完工於一九二九年,目前是比利時國家交響樂團駐館的場地。從一完工起,就是許多歷史上重要音樂家時常演出的地方。音樂廳原本的設計也是維克多.奧塔,直到藝文與音樂愛好者、也是第一屆藝術中心常務董事亨利.拉寶芙(Henry Le Boeuf)與他的助理Pierre Janlet插手,兩人蒐集了許許多多歐洲一流的音樂廳的範例給他,甚至在信裡寄上音樂廳的草圖給他,才說服奧塔將原本的長方形音樂廳的設計,改為現在的橢圓形。為了感念他的貢獻,因此音樂廳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事實上,橢圓形的概念來自於知名的小提琴家易沙意(Eugene Ysaye),用意在於讓演奏家可以更體會到觀眾環繞在四周、擁抱舞台的感覺。因此不同於一般馬蹄形的音樂廳那樣將兩側包廂置於觀眾席左右,亨利.拉寶芙廳最前面的包廂,是從舞台的左右兩邊排起。也就是說,無論是左方或右方,只要坐在第一間包廂內,視線的正下方就是舞台了。

不能放過的兩個「景象」

廳內分四個樓層,一共是兩千一百個座席,每個樓層劃分不同區域,必須從不同入口進出。舞台上可以容納高達兩百位藝術家一起演奏,依據演出所需,還可以使用特殊設備調節,使它適用於戲劇或舞蹈的表演。若有需要,還可以將前方可動式舞台向前延伸。由於不管在哪一個位置都可以聽得很清楚,因此音樂廳以其聲響效果為傲,號稱是全球前幾名。而為了維持音響的水準,音樂廳還在二○○○年做了大整修,並調整了廳內的聲音,使它更接近完美。

不像一般音樂廳的金碧輝煌或繁複裝飾,亨利廳雖然以紅色絨布加上金色椅背布置觀眾席,但其餘牆面、廊柱等都相當樸素典雅。不過走入音樂廳可別急著用耳朵,有兩個一前一後的「景象」一定不能放過:前面的管風琴不但是建築師奧塔畢生唯一設計過的「樂器」,也是一件藝術作品,因此顯得它獨一無二,仔細看,就會發現這那管風琴音柱的排列與鑲嵌,埋藏著些許新藝術的味道。而往後看,在二樓正後方可以發現皇室的專屬包廂,金色滾邊的線條配上左右幾根立柱,上緣左右兩側的獅子中間托著金色皇冠,看起來高雅又氣派;幸運的話,還可以看見皇室成員在此出現,這時觀眾會在演出前,起立向他們致意。

若說,皇室包廂是這間音樂廳的亮點;那麼亨利.拉寶芙音樂廳就是整個寶薩藝術中心的珠玉。但不管亮點或是珠玉,徜徉在藝術的薰陶當中,就會讓人發覺當初想讓藝術拉近彼此距離的用意,在這裡,早已經圓滿達成。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巡演小點滴

加碼斷弦秀  驚險也精采

規劃許久的歐巡終於啟航,未料樂團抵達第一站,就狀況多多。首先是從機場搭巴士到下榻旅館前,其中一台就被車子擋住,經過交通警察疏散,才得以順利通過。隔天樂器車到音樂廳前,竟又被車子擋路動彈不得,最後交通警察不但前來處理,更直接由兩台重機當前導車一路引進。沒想到在巷口又遇到一台車擋道。這麼一耽擱,又加上後台窄小得分批卸下樂器箱,讓行政人員心驚膽跳。因為是第一場、又是不熟悉的場館,若無法排練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所有人不約而同跳下來幫忙,形成了身穿漂亮的演出工作服與閃亮皮鞋的樂團團員,卻緊張地推箱子、組裝樂器的局面。

所幸演出順利開始,上半場演出浦羅柯菲夫《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指揮帶著樂團隨著音樂跌宕起伏,小提琴家陳銳也賣力演出。直到樂曲尾聲,卻突然從台上傳出一聲極為響亮的撕扯,劃破了交響的和諧!不妙~弦斷了!但在那一瞬間,陳銳一轉身,首席吳庭毓也立即遞出手上的提琴,兩人默契十足交換樂器後接著拉奏,樂句銜接幾乎沒有缺漏。接著陳銳趁空檔拔掉弱音器,並從口袋拋出備弦,此時吳庭毓已經將陳銳的琴傳到隔壁的首席李宜錦,再傳至後方由第一小提琴手陳逸群換弦。坐在這個位置上,陳逸群時常拉到獨奏家斷弦的琴,但在舞台上換弦,卻是第一次!尤其遇上不熟悉的提琴勾弦法,又在急迫的時間壓力下,她一下台便全身是汗。

倒是觀眾在享受優美的樂音時,也目睹了這精采又驚險的一刻。雖然所有台上的演出者,都希望這樣的事,最好不要再發生了!(李秋玫)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