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耶.布列茲音樂廳(Volker Kreidler 攝 Pierre Boulez Saal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NSO 帶著「台灣」去歐洲╱第四站:柏林 探訪柏林

藝文選擇多不勝數 「新鮮」角落待你探索

柏林可說是藝文愛好者的天堂,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從經典到前衛,各式各樣叫人眼花撩亂。而在這人文薈萃之都,也不斷有新的景點待你探索——最新落成的皮耶.布列茲音樂廳,彷彿柏林版華山特區的文化釀酒廠,還有充滿活力的哈克雪庭院,都是從舊建築重新轉型的最新文化景點。

柏林可說是藝文愛好者的天堂,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從經典到前衛,各式各樣叫人眼花撩亂。而在這人文薈萃之都,也不斷有新的景點待你探索——最新落成的皮耶.布列茲音樂廳,彷彿柏林版華山特區的文化釀酒廠,還有充滿活力的哈克雪庭院,都是從舊建築重新轉型的最新文化景點。

對於一個喜歡參與藝文活動及表演藝術的人來說,柏林可說是一個充滿各種選擇的天堂。柏林的三家歌劇院、愛樂廳、博物館島等經典去處,相信已經都在必訪清單當中。而就在今年三月,在柏林的市中心又新落成了一座音樂廳──皮耶.布列茲音樂廳(Pierre Boulez Saal),讓喜愛樂者們又多了一個新選擇。

如「變形金剛」的最新音樂廳

這個以去年甫去逝的法國作曲家布列茲命名的音樂廳建築,其實直到二○一○年都還是柏林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的舞台倉庫,就在歌劇院整修之際,因音樂家巴倫波英(Daniel Barenboim)的推動,這棟建築被賦予了新生命,成為一座最多可容納六百八十二位觀眾,適合獨奏、室內樂或中型樂團演出的音樂廳。

在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與音響學大師豊田泰久(Yasuhisa Toyota)的共同操刀下,音樂廳內橢圓的造型,及廳內觀眾席模塊化的特殊設計,讓舞台與觀眾席可以因應不同的演出形式來調整,成為它最大的特色。依照不同的需求,舞台可以是在被觀眾包圍的中央,或者是在廳的一側,讓音樂演出在這個音樂廳裡有更多的可能性。再加上精采的節目安排,絕對是愛樂者不可錯過的朝聖點之一。

柏林版的華山特區

除了造訪新落成的音樂廳,超過百年歷史的「文化釀酒廠」(Kulturbrauerei)也是一個可窺見柏林的發展足跡、又可感受其多元生命力的好地方。這個建於十九世紀中葉的釀酒廠,是目前少數在戰爭中倖存並保存良好的歷史酒廠建築。兩德時期隸屬於東柏林,統一後經過重新整修及規劃,現在變成了一個複合式的藝文中心;簡而言之,就是柏林版的「華山」。走到這裡,還可以一睹十九世紀工業建築的樣態;每一棟建築上的字樣都說明了它原本的機能,而現在也都逐一化身為餐廳、小劇場、電影院、博物館、表演廳、音樂及戲劇舞蹈學校等等,多樣且有趣的活動,可以滿足所有吃喝玩樂與寓教於樂的需求,成為柏林居民日常的好去處。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劇場Theater RambaZamba,這是一個為身心障礙者所創立的劇場,用藝術來代替治療,目前已有卅五位專業的身心障礙演員,他們接受專業的訓練,一年約有九十場的演出。

充滿年輕活力的住商混合聚落

再把腳步移回到市中心,漫步到充滿年輕活力氣息的「哈克雪庭院」(Hackesche Höfe)。建於一九○六年、由八座不同大小的五層樓新藝術運動風格(Jugendstil)建築與庭院組合而成的哈克雪庭院,坐落於曾是猶太人生活匯集的哈克雪市場(Hackescher Markt)。當時流行一股生活型態改造的運動,這座庭院就是在這股思潮影響下誕生的,以建造一個健康又時尚的生活與工作環境為目標,是德國第一個住商混合聚落。

哈克雪庭院也因柏林的歷史經歷各種興衰,東德時期商店被關閉並改成了公社,直到統一後修復再度回復到往年的風采,至今仍維持著住商混合的精神。在這裡,可以發現一些特別的小店及設計品牌。另外,這座庭院裡還藏有一個小型的綜藝劇院——CHAMÄLEON Theater Berlin,包含了說唱、音樂、舞蹈與雜耍的演出,廣受好評,若想要一個輕鬆的夜晚,相信這裡是個很好的選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達人帶路

NSO音樂總監

呂紹嘉:我是跟柏林一起成長過來的

一九九五年四月,我落腳柏林。位居在東柏林的中心,深具傳統的喜歌劇院是我歐洲指揮生涯的第一站。這是一個讓我眼界大開的地方,不僅國家歌劇院、柏林音樂廳等場館矗立此地,驚人的演出量,更是藝術家徜徉的天堂。當年,柏林圍牆才剛倒塌不久,我有幸在那個時代體會東德尚未被沖淡的人情味,以及親身經歷東西德剛統一的衝擊、雙方嘗試融合的艱困與努力。

那時,我住在柏林的威廉街,四處都仍是空曠的土地,新年的時候還可以遠眺布蘭登堡門廣場燃放的煙火。但對我來說,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從家裡到喜歌劇院,短短五分鐘腳程的這段路。這是我三年內,指揮了不下兩百場歌劇演出的歷程中,每天往返無數次的途徑。這條單純的道路,像是我邁向藝術追求的紀錄,提醒我持續建立基本歌劇劇碼、經過藝術淬煉,了解到如何在不斷重複的演出中,持續深探內涵並保持新鮮感。雖然辛苦,但全心浸淫在所愛的音樂中,我感到相當快樂。

猶記當年在家中往外看,四處都是怪手機械在四周林立建設,短短幾年,周遭的大型建築物就全都蓋起來了。看著樓層漸漸增高,我感覺自己,是曾經跟柏林一起成長過來的!(採訪整理 李秋玫)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