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中用以具體呈現「海之道」的,是大草原上結構顯露的船,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即將出發駛往世界的某個角落。(井上嘉和 攝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焦點專題(二) Focus 最後的「維新派」

沿海上之路前進 駛往未知南國

關於《AMAHARA當臺灣灰牛拉背時》

向來關注移民及漂流主題的松本雄吉,曾用「多島海」描繪東南亞地理環境,並將日本與這許多島嶼間的連結,稱作「海之道」。源自松本雄吉二○一○年創作的《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將來台演出的《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可說是全新的製作,失去松本雄吉的維新派成員,沿著那條已然成形的海上道路、將過去的演出概念作為出發點,試圖解讀「松本筆記」的隻字片語,創作了屬於他們的最後作品。

向來關注移民及漂流主題的松本雄吉,曾用「多島海」描繪東南亞地理環境,並將日本與這許多島嶼間的連結,稱作「海之道」。源自松本雄吉二○一○年創作的《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將來台演出的《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可說是全新的製作,失去松本雄吉的維新派成員,沿著那條已然成形的海上道路、將過去的演出概念作為出發點,試圖解讀「松本筆記」的隻字片語,創作了屬於他們的最後作品。

2017衛武營藝術祭

《AMAHARA當臺灣灰牛拉背時》

10/28~29  17:15

11/4~5  17:15

高雄 衛武營戶外園區

INFO  07-7680728 

台北世大運開幕典禮時,象徵台灣的鯨魚在地面大螢幕裡、因火山板塊的撞擊而現身。過去,我們曾以「牛」作為精神代表,無論是日治時代首位參加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灣雕塑家黃土水,晚年留下的《水牛群像》浮雕,抑或廿歲就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畫家林玉山的《水牛》,及其後的作品《雙牛圖》和《歸途》。將在衛武營藝術祭訪台的維新派,便帶來過去曾以「台灣的牛」作為標題,在導演松本雄吉逝世後,重製再現的告別之作《AMAHARA當臺灣灰牛拉背時》。

大時代的小人物  漂流無依的心

廿世紀中葉以前,台灣與日本之間的聯繫、往來頻仍,移民南島、開始新生活的日人,與赴日留學、習得一身本領的台灣青年,他們在大時代的波濤裡、在遠方的陌生土地上,刻苦地活著、懷抱希望、做繁華的夢。不只是台灣,在力求西化的日本帝國試圖以武力擴張國力之前,從十九世紀末起,日本政府開始有計畫地實行商業進駐、農業移工與軍事殖民等政策,除了可舒緩國內人口過剩的經濟問題,也成了其後實行侵略野心的第一步,遠至南美洲巴西,亞洲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斐濟等地,日本移民的身影遍布。

二○一○年,松本雄吉創作「與《他》一起旅行」廿世紀三部曲中的《當臺灣灰牛拉背時》,曾用「多島海」描繪東南亞的地理環境,並將日本與這許多島嶼之間的連結,稱作「海之道」。從三部曲的第一作Nostalgia——有關巴西日裔移工與葡萄牙移民少女相戀,而後在排日運動中流散的故事——即可發現,大環境的風雲變動只是背景,他所關注的是在如此歷史經緯之下、時代與環境的種種無奈之中,那些身處異地、漂流無依的人們,及當地居民,彼此同生共存、逐步建立的情誼。在一五年Twilight的演出訪問裡,松本雄吉也再次提及海之道的概念,他認為「地圖是維新派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無論是標示有形島嶼位置的地理指引,或無形遷徙路徑的過往足跡。

大草原上的船  「海之道」的具體呈現

松本曾言,既然要重製,就須將此視為一個「全新的作品」;從去年開始再次製作、演出的《AMAHARA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失去了被日本劇場界稱作「鬼才」松本雄吉的維新派,依然循著那條已然成形的海上道路、將過去的演出概念作為出發點,試圖解讀「松本筆記」的隻字片語,創作屬於他們的最後作品。在製作名單上,與已逝的導演之名並列的平野舞,在奈良演出記者會上曾說:「雖然筆記上的字有時難以理解,愈看愈覺廣闊無垠、毫無頭緒,其中有幾個文句卻一再浮現眼前,像是『旅行』或『這裡是哪裡』。雖然這不是新的詞彙,多年來我們的作品也都圍繞著由這些字所衍生而成的概念,恰如我們與松本之間的連結。於是,看著筆記裡被多次書寫的文字,我想,這仍是此次演出的關鍵字。」

用以具體呈現「海之道」的,是大草原上結構顯露的船。七年前,猶如舢舨碼頭,不同島嶼層層疊疊、高低散置的舞台造景,被更顯巨大的船體取代,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即將出發駛往世界的某個角落。空間上的變革,讓這齣戲確實成為了一個新作,原先「已抵達」與「將離航」的港口意象,由船代之,更加深了旅途中的未知、進行式的徬徨。一如當年搭上船隻出走遠方的日本移民,甚或滿懷夢想、前往日本的台灣菁英們。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