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德拉》(© Cape Town Opera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提供)
焦點專題(二) Focus 非洲的冷靜與熱情

十月香港 躍動非洲的多元繽紛

世界文化藝術節2017

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兩年一度的世界文化藝術節,今年以「躍動非洲」為主體,精選音樂、舞蹈、戲劇各領域演出,跨越傳統與現代、全新文本或當代經典,更重要的是,主辦單位此次幾乎邀請到非洲東西南北各地理區域的重要創作者與藝術家,齊聚一堂、共赴香江,不僅史無前例、別開生面,更是難能可貴的一場藝術盛宴。

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兩年一度的世界文化藝術節,今年以「躍動非洲」為主體,精選音樂、舞蹈、戲劇各領域演出,跨越傳統與現代、全新文本或當代經典,更重要的是,主辦單位此次幾乎邀請到非洲東西南北各地理區域的重要創作者與藝術家,齊聚一堂、共赴香江,不僅史無前例、別開生面,更是難能可貴的一場藝術盛宴。

世界文化藝術節2017—躍動非洲

音樂

10/20~22 尤蘇.恩多爾與達喀爾超級巨星樂團

10/27~29 索韋托靈歌合唱團

11/03         安潔莉克.淇祖

11/09~10 素娜.祖巴特與樂隊

11/10、12《太陽之舞》

11/11         酋酋卡大師樂隊

11/17~19《曼德拉》

舞蹈

11/17 《當初》

11/19 《本相》

戲劇

10/27~29《我的聖城麥加之路》

11/02~03《等待》

11/5    《死亡與國王的侍從》《拼死阻止》

11/04~05《離/合》

11/04~05《天堂鳥》

11/05  《致命對話》

香港文化中心、沙田大會堂、葵青劇院等

INFO  www.worldfestival.gov.hk

「非洲」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之,於是將在十月登場的「躍動非洲」系列活動裡,除了多達十六種售票演出外,也特別與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合作,請來該會副主席、奈及利亞的丹竇拉教授(Emmanuel Samu Dandaura)主持講座,讓觀眾能在欣賞異國表演的同時,深度認識非洲獨特的表演藝術脈絡,以及全球化影響下的當代非洲。同時,幾位旅行了半個地球、好不容易蒞臨此地的各類藝術家與團隊們,也將充分利用這次到港的時間舉辦工作坊,包括樂器及面具製作、鼓舞表演示範、安哥拉獨有的社交舞蹈 Kizomba(基桑巴)的體驗課程等,康文署也將藉此機會舉行「非凡非洲」的大型戶外表演,以及與在地鼓舞社團一同合作的小型社區同歡,讓非洲的熱情與活力、人文歷史和風情,以各種方式滲入且瀰漫在初秋的香港街頭。

足以代表非洲的流行樂  傳承千年的神曲樂隊

首先上場的開幕表演是可稱之為「總統級」音樂人的塞內加爾國際巨星尤蘇.恩多爾(Youssou N’Dour),睽違已久再臨香港文化中心。參與政治活動多年、曾宣布投入連署、競選該國總統的恩多爾,不僅已是塞內加爾流行音樂的代表性人物,更深獲世界各地音樂家與媒體喜愛,從路.瑞德(Lou Reed)到史汀(Sting),從《鄉村之聲》到《衛報》都對他和他的音樂,心神嚮往、讚譽有佳;征戰各國巡迴演出的他,不僅將融合了現代音樂元素、塞內加爾傳統鼓樂和吟唱的「非洲好聲音」遠播四方,如New AfricaSet等名作,也超越了政治文化的藩籬,傳達跨族群、與世共榮、突破社會疆域的崇高理念。超凡的舞台魅力、真誠的音樂表現,讓恩多爾成了具備夢想與力量的偶像,更稱得上是與世無雙、代表非洲音樂的象徵性人物。另外,在上屆世界文化藝術節亦曾訪港表演的「非洲第一天后」安潔莉克.淇袓(Angélique Kidjo),今年則將獻唱包括絲莉亞.古茲(Celia Cruz)、妮娜.西蒙(Nina Simone)和「非洲媽媽」美莉音.馬卡貝(Miriam Makeba)等傳世名作,本次演唱會主題即是「向三位天后致敬」。

有了教父、教母級的非洲現代流行音樂家,此次世界文化藝術節更邀請到來自摩洛哥的「酋酋卡大師樂隊」(The Master Musicians of Jajouka)。酋酋卡村位在摩洛哥北方的山區,這裡長年信奉伊斯蘭教,屬於蘇菲教派;這個由阿塔爾(Attar)一族世襲領導的樂隊,承襲自當地流傳千年的蘇菲主義神秘音樂。他們說,曾有位阿塔爾先人在洞窟中沉睡,無意間聽到了半人半羊的牧神所吹奏的樂音,從而心神嚮往,自此開啟了家族介於人神之間、彼此和諧共處的音樂之章。如此神秘傳聞、彷彿靈媒般的身分象徵,從五○年代起即受西方藝文界高度關注,到了一九六、七○年代,酋酋卡大師樂隊之名,更與「垮掉的一代」產生緊密的連結。除了有製作人遠赴北非為酋酋卡大師樂隊錄製唱片,滾石樂團的布萊恩.瓊斯(Brian Jones)和爵士樂手歐涅.柯曼(Ornette Coleman)也與之合作,錄下演出專輯或將他們的音樂元素,帶入自己的創作當中;因迷幻藥治療而聞名於世的心理學家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更稱其為「歷史長達四千年的搖滾樂團」。酋酋卡大師樂隊的編制有嗩吶、笛、四弦琴、手鼓,在穿插吟唱或持續重複的演奏當中,如儀式般具有某種特殊的魔力,令人恍惚又醉心,即使非電子音樂,卻是摩洛哥蘇菲派的「勸世」(trance)神曲、迷幻之音。

以戲回顧家國歷史  細觀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戲劇作品中,來自盧安達、在比利時與英國等地接受劇場訓練的演員以利.撒林巴(Ery Nzaramba)將帶來他自編自演的《離/合》,這齣曾在愛丁堡藝穗節演出,帶有自傳色彩的獨角戲。震驚世界的盧安達屠殺,就發生在他十五歲那年,身上有著內戰對立雙方胡圖族與圖西族兩邊血統、夾在中間的他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及由此推展開來的年少回憶,那些面臨戰禍時親身經歷、親眼見聞的種種疏遠、背叛、掙扎和人性的現實面、有錢有權就無所不能的荒謬感,在以利的劇本與表演中,卻不顯得沉重,反而透過了他獨特的黑色幽默去詮釋、再現,儘管笑中依舊會帶著無奈的淚和倖存的感動。

同一時間,在香港葵青劇院,區分廣場與劇場兩邊,則分別有來自奈及利亞的《天堂鳥》與肯亞的《致命對話》兩種全然不同的演出。《天堂鳥》以邀請觀眾跟隨演員遊走在不同的帳篷空間,結合詩歌、音樂和觀演互動,藉由面對面的距離、我說你聽、口耳相傳的故事,以表演藝術療癒身心靈,體驗非一般、非西方傳統的觀劇經驗。而劇場內的《致命對話》,光看翻譯名稱就有種好萊塢巨片的感覺,這個由肯亞劇作家西薇亞.卡希尼(Silvia Cassini)自編自導的劇本,曾經榮獲肯亞全國戲劇獎最佳悲劇作品,故事也如好萊塢劇情片般緊湊刺激、引人入勝,主要描述一位索馬利亞綁匪在狹持英國外交官的八十餘天裡,兩人之間的各種對話與彼此持續變化的關係,這樣的設定,實際上也有更多層面的寓意隱藏其間。

此外,南非世界級作家渥雷.索因卡(Wole Soyinka)改編自真實事件的作品《死亡與國王的侍從》Death and the Kings Horseman,以及烏干達劇作家維奧莉.芭倫吉(Violet Barungi)探討非洲女性早婚議題之作《拼死阻止》Over My Dead Body,都將以粵語讀劇演出的形式呈現。藝術節閉幕表演,則是由南非開普敦歌劇院製作,以南非偉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人生旅途、奮鬥歷程為主題的《曼德拉》,這個被稱作「民謠歌劇」(folk opera)的演出,結合了歌劇、音樂劇與傳統舞樂的元素、以三個篇章,歌頌這位「南非國父」為世人崇拜且將永久流傳的不撓精神。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