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曜宇(顏涵正 攝)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2013貝桑頌指揮大賽首獎得主

吳曜宇 絕不典型的指揮路

在呂紹嘉拿下貝桑頌指揮大賽首獎的廿五年後,台灣指揮再度奪魁——吳曜宇,就是這匹突然竄出的大黑馬。正式學指揮才兩年,但從三歲學起的音樂,卻從來沒有放下過,用自己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音樂路,想聽什麼樣的音樂就做出來,吳曜宇不拘小節的個性,加上不按牌理出牌的點子,反而讓喜愛音樂的心自由自在。

在呂紹嘉拿下貝桑頌指揮大賽首獎的廿五年後,台灣指揮再度奪魁——吳曜宇,就是這匹突然竄出的大黑馬。正式學指揮才兩年,但從三歲學起的音樂,卻從來沒有放下過,用自己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音樂路,想聽什麼樣的音樂就做出來,吳曜宇不拘小節的個性,加上不按牌理出牌的點子,反而讓喜愛音樂的心自由自在。

九月底,從法國傳來捷報。暌違了廿五年,貝桑頌指揮大賽首獎由台灣指揮奪下。打敗了已經贏得知名大賽的選手、頂尖管絃樂團的助理指揮、甚至已經從事指揮工作的對手,並且囊括最佳觀眾獎、樂團獎三冠王的人物,竟是一位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的學生,而這匹竄出的黑馬,才正式學指揮兩年。

從乖乖牌到站上指揮台

首次看見吳曜宇,還沒來得及開口,他卻急忙詢問如何申請進排練廳看指揮排練,似乎忘了自己是這次訪談的主角。俏皮、靈活、不多話、反應快,一身白色在陽光底下透出微微炫光。

就像很多孩子一樣,學樂器是必經的過程,當然吳曜宇也不例外。從小學了鋼琴、小提琴,雖然還看不出特殊的音樂天分,但進度卻很快,國中時期就能彈奏鋼琴獨奏會的曲目。一路參加……「小小比賽」,他打斷即將出口的問題,自動地說:「不能說大大小小,因為都是小的。我參加不少,倒是沒有拿過第一,最好成績也是那種全國第五名的。」那麼因為是獨子,爸媽……「沒有任何期望。」他又頑皮地搶話:「媽媽的想法可能是,與其產生不良嗜好,倒不如用音樂塞滿他的空閒時間。」沒有太多娛樂,只有練琴,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個乖乖牌?因為他還來不及證明。

由於課業壓力大,到了國三至高中期間,也只能學得斷斷續續。到了大學,指考落點在元智大學的資訊傳播系,他也就安分地當個普通的大學生。「其實回想起來很奇妙,我到大四都還在拚畢業製作,十一、十二月忙完後,隔年一、二月就考研究所了。」連自己都不可思議,但是在那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泡在學校圖書館裡苦讀。要說他有基礎,他連音樂研究所要考什麼都不清楚。可是要說他從零做起,那也不對,因為以往在書店看到的音樂家軼文、傳說、笑話,讓他印象深刻,反而累積了音樂史的基礎。然而,為什麼選了指揮?吳曜宇歪著頭:「老實說當初指揮也不是我唯一選擇。但考鋼琴、小提琴演奏已經不可能,自然就接到指揮了。」

點燃轟轟烈烈的引線

雖然愛音樂、玩音樂,但吳曜宇卻沒有進過音樂班。事實上,他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念頭就在國中考高中的時候。為了這件事,媽媽還特地找來小提琴兼鋼琴的老師、國中導師、補習班老師一起開家庭會議,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否定的。但沒有反抗嗎?他又再度笑著說:「爸媽本來就站在反對的立場,開會大概只是要讓我死心吧!」

然而仔細檢視,卻可以發現這中間有一條很細的線一直連著。國小國中都是管樂班第一屆,皆屬實驗性質;到了高中、大學,他參加的也還是管樂社團。即使在裡面擔任的都是打擊,但始終離不開音樂。由於喜歡交響樂曲,大量地聆聽各個指揮的錄音,從指揮大師找新曲子,再從專輯作曲家拓寬曲目……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品味欣賞。

大學,他的心完全不在課業上,參加管樂社、絃樂社、沒有管絃樂團就拉一些認識的朋友自己創團。音樂、場地、行政、跟校長開會……從無到有,玩得不亦樂乎。問他為什麼膽子那麼大?他說:「大學的幾個朋友說,每個階段都要做個轟轟烈烈的事情。這也許跟我一直在聽管絃樂團音樂有關,到這個地方覺得該有一個管絃樂團來實踐。」就連在北藝大也是如此,因為指揮的演出機會不多,他於是自己創造機會,找五、六十個人來,自己定團練、協調時間,掏腰包付場租。「如果不積極,也許根本不可能上台指完一整首樂曲。我可能有點英雄主義的性格,但不是自滿驕傲的英雄主義,而是想要證明自己做得出來。」

必也自信、必也任性

第一次比賽,就選這麼大的?原來,他壓根不知道這個比賽有多大。因為這個比賽是呂紹嘉得過的三個獎項之一,他只是有印象,上網看到是在期限內,就去報名了。「報完我才跟老師說,老師總嫌我基本拍不夠好,如果他可以決定,應該不會贊成我去。不過回想起來,這也許跟『轟轟烈烈』有關。」當大會通知他入圍了前廿名,他連自己都難以相信,高興得不得了,感覺比拿到首獎還興奮。但到巴黎去時,因為面對極大的壓力,卻已經沒有那種喜悅的感覺。在後面的四輪比賽當中,他每次都以為自己要不見了。不過有趣的是,最後他竟然隱約感覺到自己一定會拿一個獎──至少是觀眾獎,因為每輪的觀眾反應都很熱烈,不懂是因為長相?東方人?年紀小?總是還沒指揮,觀眾就先歡呼了。

賽後觀看影片,他發現競爭對手非常有經驗。尤其是決賽的現代曲目,對手竟然連作曲家寫錯的音符都挑得出來。但也許是原本就沒有期待,他放膽地照自己的想法走:「作曲家說她想要表達的是整首安靜的氛圍,但我看著樂譜上卻有三個強音記號!其他兩位都忠於她的意思,但我認為總要有個主題貫穿在裡面,所以刻意在每次主題出現將音量放大。」另外一首神劇的曲子,他則將音量壓小、伴奏壓得更小,使整個音樂廳就像教堂一樣,產生很大張力。然而評審後來卻告訴吳曜宇,他覺得每個人都像被掐住脖子一般壓抑、不健康。

但他說,如果還有一次重來的機會,他還是要這樣處理!

想聽什麼樣的音樂就做出來,反正也沒有絕對要拿獎;喜歡音樂就自己去闖,也不一定要遵循某種體制。這個不拘小節的個性,加上不按牌理出牌的點子,反而讓喜愛音樂的心自由自在。不管他是黑馬、或是白色的大男孩,在贏得大獎之後,真正的指揮才剛要開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三歲開始學鋼琴,由母親啟蒙。
  • 小時隨父親調職移居日本,小學一年級後回台。
  •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畢業,曾任元智管絃樂團團長。
  • 以第一名成績考入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師事徐頌仁。
  • 獲2013年法國貝桑頌指揮大賽首獎,同時拿下最佳觀眾獎、樂團獎三大項。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