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即將上場 Preview
藝號人物 People
焦點專題(一) Focus
- 精采文章試閱 在此,吳興國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43
- 精采文章試閱 回來、在此與封箱的這個時候 訪吳興國談《李爾在此》封箱演出 / 文字 李玉玲 / 44
- 《李爾在此》有多老? 從戲曲╱劇史探看《李爾在此》的創作意義 / 文字 汪俊彥 國立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 48
- 共同在此的「我」 我,吳興國,《李爾在此》與當代傳奇劇場 / 文字 吳岳霖 劇評人 / 52
- 精采文章試閱 是離經叛道的改革者,還是徹底的老戲骨? 在排練場看見吳興國 / 文字 林雅萩 兩廳院之友,會員資歷五年 / 56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精采文章試閱 聽◢ 聲物學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60
- 透過聆聽,重新建構這個世界 打開耳朵 夢境中的聲物迴盪 / 文字 范欽慧 作家、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 / 62
- 女高音林玲慧談發聲方法與練習 發聲 從文化背景到認識身體 / 文字 吳毓庭 / 66
- 以身體為音箱的舞蹈實踐 聲身共舞 傾聽自身體傳來的聲音 / 文字 白斐嵐 / 70
- 精采文章試閱 發聲著色,量身譜曲 林強 ╳ 鄭宗龍 ╳ 張玹 / 文字 白斐嵐 / 74
- 台灣聲音藝術發展 讓視、聽與感官同步 可被凝視的「聲音」 / 文字 黃鐘瑩 / 80
- 聲音藝術中的表演動作 讓物件與空間交互發聲 打破既有聆聽方式 / 文字 紀柏豪 / 84
- 臺灣聲響實驗室 聆聽未來 勾勒聲音多元型態的想像 / 文字 張慧慧 / 88
- 精采文章試閱 從食安事件聆聽「死亡」的聲音 《蝕物鏈》 以聽覺打造的「電影」 / 文字 張慧慧 / 92
- 聲音藝術家紀柏豪推薦 經由網路實現的音樂合作案例 在家也能把玩世界的聲音 / 文字 紀柏豪 / 94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企畫特輯 Special
焦點專題(二) Focus
- 精采文章試閱 重磅挑戰!! 編劇 vs. IP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05
- 關於IP的六個不可不知 / 文字 陳明緯 / 106
- 劇場編劇的IP挑戰—向宇宙提案一 / 文字 吳明倫、宋厚寬、李季紋、李憶銖、林孟寰 / 109
- 劇場編劇的IP挑戰—向宇宙提案二 / 文字 胡錦筵、陳建成、簡莉穎、蘇洋徵 / 112
- 「改編」老字號新嘗試 「私閱讀」解構再重組 果陀劇場X《解憂雜貨店》 / 文字 吳岳霖 / 116
- 選擇改編台灣原創IP 論壇形式邀觀眾一起反思 故事工廠X《我們與惡的距離》 / 文字 田育志 文字工作者 / 120
- 影集音樂劇網路變身 輕薄短小隨身觀賞 Vocal Asia X《不讀書俱樂部》 / 文字 李秋玫 / 124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音樂、戲劇、竹編工藝展 向藝術結合觀光邁進 苗北藝文中心藝術總監林佳瑩談2020苗北藝術節策展 / 文字 賴家鑫 / 128
- 精采文章試閱 有無「出脫」,青春說了算 2020影響.新劇場「青少年扮戲計畫」《出脫》 / 文字 游富凱 / 130
- 精采文章試閱 讓觀眾飛翔 「雙線劇場」的初步構思 / 文字 茹國烈 香港資深藝術行政、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 / 131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薩爾茲堡藝術節 疫情壓力下的百年慶 苦撐下終開場 首演漢德克委創作品《阿達梅茲》 / 文字 羅基敏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退休教授 / 132
- 關鍵時期重現經典之必要? 編導穆阿瓦德試圖召喚《海濱》的青春靈魂 / 文字 王世偉 /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