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編輯 Pick-Up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在這裡,測量你與公共(性)的距離 / 文字 白斐嵐 / 22
- 在劇場,回應「公共」的7道歷史切片 / 文字 吳思鋒.鍾欣志 / 26
- 精采文章試閱 測量你與劇場(之間)的距離 / 企劃.執行 鄒欣寧&PAR編輯部 專題企劃協力 周伶芝、郭亮廷 / 30
- 精采文章試閱 國家兩廳院:成為2,300萬人不可或缺的場館 / 文字 吳垠慧 / 32
- 臺中國家歌劇院:不要用北部觀點看事情 / 文字 吳垠慧 / 38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關於「眾人」的連結與想像 / 文字 白斐嵐 / 44
- 牯嶺街小劇場:劇場的力量,要再強一點 / 文字 魏君穎 / 50
- 場館的公共性實踐.五向度總整理 / 圖表製作 蔡淳任 / 54
-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鄭麗君:從營運邁向具劇場精神的場域 / 採訪整理 吳垠慧 / 55
-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紀慧玲:從「劇場的限制」談起 / 採訪整理 吳垠慧 / 56
- 精采文章試閱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崔廣宇:創作者承擔公共性課題之必要 / 採訪整理 吳垠慧 / 57
-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做什麼?」 ——從德語區與英國劇場的經營策略找尋劇院的公共面貌 / 文字 許哲彬 劇場導演 / 58
- 讓牯嶺街小劇場成為孵化器 / 文字 李屏瑤(小說家、劇作家、採訪者) / 62
- 基進女性主義對戰國家女性主義 / 文字 蘇品文(藝術家) / 64
- 裸露的女子,自由的象徵 / 文字 周依(藝術家) / 66
- 讓兩廳院成為機器中介烏托邦 / 文字 王連晟(數位藝術創作者)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