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平心而論
- A Bigger Picture
- 演出製作事二三
企畫特輯 Special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TSO精選 TSO Choice
- 精采文章試閱 TSO典藏系列「聲情詠戲—周藍萍的臺灣小夜曲」 唱起小夜曲,重憶周藍萍 / 文字 沈冬 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 26
- 精采文章試閱 TSO六年耕耘 再造北市最令人心動的聲音 首席指揮吉博.瓦格將卸任 姜智譯、簡荿玄回顧相處點滴 / 文字 吳毓庭 / 30
焦點專題(一) Focus
- 精采文章試閱 從「叛徒」出發 追尋劇場愛滋啟示錄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3
- 不了解愛滋,如何面對恐懼? 認識愛滋的前世今生 / 文字 喀飛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愛滋修法聯盟成員 / 34
- 精采文章試閱 當愛滋不再是絕症,這些人的故事會繼續…… 劇作家簡莉穎談《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 訪問整理 陳茂康 / 36
- 劇場對社會的高聲吶喊 一九八、九○年代美國愛滋戲劇 / 文字 陳茂康 / 42
- 追憶那個美好卻殘忍的年代 愛滋風暴後,法國劇場給予現世的啟示 / 文字 王世偉 巴黎第三大學劇場藝術博士 / 46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即將上場 P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 精采文章試閱 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國際演出、共製開新局 表現亮眼 / 文字 陳茂康 / 56
- 精采文章試閱 台北演摩莎劇團攜手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 《鏡花轉 Kaléidoscope》追尋島嶼記憶 堅持創作的自由與無限 / 文字 陳茂康 / 58
- 精采文章試閱 蔡博丞回看千禧世代 跨國共舞的跨年派對 B.DANCE × La Veronal《MILLENNIALS》 / 文字 張慧慧 / 60
- 精采文章試閱 現實框限下 如何逃逸與飛翔? 賴翃中創團首作《無盡 天空》 / 文字 張慧慧 / 62
- 精采文章試閱 歲末寒冬中 感受莫札特的幽默及熱度 長榮交響樂團「莫札特冬之戀」 / 文字 謝依庭 / 64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精采文章試閱 2018表演藝術回顧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66
- 精采文章試閱 現象1: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如何經略全新表藝版圖? 國表藝全員到齊 競合互助中驅動劇場未來 / 文字 李秋玫 / 68
- 精采文章試閱 現象2:原創音樂劇大爆發,卅年發展迎「高點」? 蓬勃背後卻見蒼白 產業未來仍待努力 / 文字 林采韻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製作行銷處資深經理 / 70
- 精采文章試閱 現象3:參與式展演蓬勃發展,體驗方式多元 後數位時代 「參與體驗」成為最真實的現實 / 文字 羅倩 劇評人 / 72
- 現象4:地方藝術節開始重視策展 讓表演更「接地氣」? 策展體現各地創意 拉進觀眾與藝術的距離 / 文字 紀慧玲 「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 / 74
- 現象5:傳統藝術節目陡增,展現創新力量? 青年接班展長才 繽紛華采奔未來 / 文字 紀慧玲 / 76
- 現象6:藝術創作陪伴,作品製作期拉長 乘著共製經濟的網 活化創作與製作生態 / 文字 樊香君 舞評人 / 78
- 現象7:重演、巡演節目大增,延續製作壽命? 增加場次分攤成本 打響口碑也面對票房難題 / 文字 陶維均 / 80
- 現象8:創作與導引,為青少年打開劇場之門 不只「面向」青少年 更要並肩共學、用戲說話 / 文字 陳茂康 / 82
- 現象9:國藝會接手承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 獎助計畫更多元 評鑑與陪伴並行 / 文字 陳淑英 / 84
- 現象10:各種體驗參與,各場館延伸推廣活動多元化 賣力突破同溫層 想方設法拓展新觀眾 / 文字 張慧慧 / 86
- 精采文章試閱 PAR People of the year 布拉瑞揚 自廢武功返原鄉 讓舞力自土地與生活中迸發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90
- 精采文章試閱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汪兆謙 扎根故鄉灑種耕耘 積累超強戲劇能量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92
- 精采文章試閱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林勤超 指揮長才備受肯定 歐陸樂壇站穩腳步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94
回想與回響 Echo
演出評論 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新銳藝評 Review
焦點專題(二) Focus
- 中西樂團獻「美」聲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07
- 音符流轉中 林望傑、呂紹嘉相見歡 聖地牙哥講座音樂會前 前後任NSO音樂總監話今昔 / 文字 李秋玫 / 108
- 用熟悉的語言 呈現台灣多元特色的縝密思考 側記NSO美巡四場音樂會 / 文字 李秋玫 / 110
- 精采文章試閱 把餘韻帶回台灣 NSO的美式歲末樂聲 / 文字 李秋玫 / 112
- 分享比賽經驗的大師班 曾宇謙 與年少的自己相遇 / 文字 李秋玫 / 115
- 登上卡內基 讓世界看到台灣 臺北市立國樂團美國巡演 / 文字 李秋玫 / 116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從宛如劇場的城市 到代表城市的劇場 洛桑維蒂劇院藝術總監波迪耶的經營策略 / 文字 王世偉 / 120
- 以舞蹈書寫一座城市 香港後殖民感性與黎海寧舞蹈言說 / 文字 陳雅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副教授 / 124
- 等待行動的劇場 一九九○年代民眾戲劇回顧 / 文字 鍾喬 差事劇團團長 / 126
- 台南就是「甜」? 歷史、空間與表演的未竟之業 「2018望南藝評年度論壇」側記 / 文字 簡韋樵 2018望南藝評計畫「新評種」成員 /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