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平心而論
- A Bigger Picture
- 演出製作事二三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企畫特輯 Special
焦點專題(一) Focus
- 精采文章試閱 離開排練場的編舞家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4
- 布拉瑞揚 在他人部落中 認真學歌 / 文字 張慧慧 / 36
- 陳武康 東南亞之旅 傳統與身體的撞激 / 文字 吳孟軒 / 42
- 何曉玫 壁虎之眼 穿透信仰文化背後的生命 / 文字 張慧慧 / 48
企畫特輯 Special
即將上場 Preview
焦點專題(二) Focus
- 在大時代困境與苦難之間 顛沛人生 焦灼之心 《同情的罪》原著作者茨威格 / 文字 劉惠安 輔仁大學德語語文學系副教授 / 68
- 精采文章試閱 「離經叛道」的說故事大師 賽門.麥克伯尼與合拍劇團《同情的罪》 / 文字 許哲彬 / 70
TSO精選 TSO Choice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企畫特輯 Special
新銳藝評 Review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精采文章試閱 同一個世界,不一樣的青春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85
- 遊戲、RAP、土風舞 高中生的奇幻劇場之旅 柴幸男與台南高中生的《我的星球》 / 文字 沈亮慧 / 86
- 透過創意行動 培養藝術接班人 達倫.多奈爾與「多倫多之子」 / 文字 貢幼穎 / 90
- 人偶的隱喻 剖開成長過程的暗黑時刻 吉賽兒.薇安的青春殘酷物語 / 文字 王世偉 巴黎第三大學劇場藝術博士 / 94
- 放膽遨遊 揮灑青春的舞台 「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與「韶光夢土計畫」 / 文字 陳茂康 / 98
- 精采文章試閱 回歸徬徨少年時 考一考你的「心之秘密」 2018兩廳院新點子劇展 / 文字 陳茂康 / 100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易北愛樂廳 從燙手山芋變身觀光磁鐵 延宕十年終落成的德國漢堡市新地標 / 文字 吳孟珊 / 108
- 歐洲劇場研究與資料中心考察記(三) 冷冷倉庫中的溫暖守護 探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劇場研究中心(續) / 文字 陳國慧 香港劇評人 / 112
-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中國演藝生態觀察(二)關於補助與審批 / 文字 徐昭宇 / 114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歷史終結後的文明新頁? 法國導演戈瑟蘭與小說家貝隆傑的《1993》 / 文字 王世偉 巴黎第三大學劇場藝術博士 / 120
- 音樂拼貼,轉化藝術 談香港近期四檔演出 / 文字 周凡夫 香港樂評人 / 124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 台灣樂界巨人 陳秋盛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30
- 與陳秋盛老師的音樂情緣 / 文字 呂紹嘉 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 132
- 音樂事業與人生旅途中的導師 / 文字 陳威稜 前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 / 135
- 一位令人敬重的師長 / 文字 姜智譯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 /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