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鄒欣寧

發表文章 194 篇
  • 《男人與狗》由三位年屆而立的新銳編舞者呈現一段段舞蹈劇場即景。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驫舞劇場三位新銳編舞者

    《男人與狗》 邁入三十前的人生回望

    由陳武康、蘇威嘉領軍,標榜全男舞團的驫舞劇場,上半年由三位年屆而立的新銳編舞者黃詠懷、黃懷德、鄭皓接力「男人編跳」的風格,推出新作《男人與狗》,從「男人像狗、女人像貓」的既定印象延伸,結合即將卅歲的生活經驗與成年焦慮,呈現一段段舞蹈劇場即景。 舞作從三個人的獨舞展開,表現出各自的身體質地。黃詠懷時而流線、時而頓挫的動作,象徵對未來人生走向的猶豫。從數學系跨足習舞的鄭皓,透過仿如機器人以關節帶動的身體,反映原本習於運作腦袋的自己對運作身體的渴望和實驗。黃懷德和物件的共舞,是舞作中「狗與人」的意象最鮮明的,他的舞段充滿對童年與祖父母共度的回憶,搞笑也溫馨。 「男人與狗的共同點,是忠誠。」但,如何忠於自己?狗的難馴野性,某種程度也反射了人逃離現實圍困的渴望。《男人與狗》是三個大男孩走向卅歲人生分水嶺前的回望,回望孤單,回望無助,最終,回望帶來遁逃的小小快樂,而那樣的快樂,竟也成為支撐自己繼續前行的動力。

    文字|鄒欣寧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 編舞者Mauro Sacchi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第三屆非關舞蹈藝術節

    中生代自編自導自跳 各自詮釋「心動時刻」

    有感於國內舞蹈工作者缺乏表演舞台與創作空間,8213肢體舞蹈劇場的孫梲泰自二○一○年起,固定舉辦小型舞蹈匯演,邀請中生代舞者、表演者呈現編創小品。名為「非關舞蹈」,希望藉由跨界表演工作者的參與,對舞蹈和表演的身體提出新概念和新詮釋。 今年,「非關舞蹈3」除了老班底曾參與蔡瑞月舞蹈社行動的詹天甄、曾與國內各舞團合作的舞者楊琇如、資深接觸即興表演者朱星朗外,也特邀三位「舞蹈異族」加入:香港舞者王廷琳、台灣少見的乾旦兆欣、義籍舞者Mauro Sacchi,以「心動時刻」為題,自編自導自跳的獨舞,呈現出中生代表演者的創作眼界、內在心象與身體風景。 其中,兆欣有感於觀眾往往好奇他不同性別的扮演多於京崑表演本身,以不妝扮、不粉墨登場的方式詮釋《牡丹亭》〈驚夢〉一折,挑戰舞台上的真實與幻象。Mauro Sacchi旅居台灣多年,重返睽違許久的故鄉義大利後,不禁質疑和想像:「家」,是義大利、台灣、一棟房子、或是一個身體?而我們又該如何「回家」?詹天甄、楊琇如、朱星朗的作品,則挖掘個人內在,透過身體形於外,展現自己或強韌、或迷惘的心性。

    文字|鄒欣寧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 布拉瑞揚《搞不定》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三傑重聚 就是讓你「搞不定」!

    今年的「春鬥」,猶如一班好漢各自練功後,再度相聚的競藝擅場。雲門二團在三位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巧手聯彈下,展現的不是「轉大人」的隆重,而是更生猛喧鬧的年輕擂台夠騷夠嗆、能靜能動,靈活多變,讓二團走出副牌,跳出自己的舞台魅力。

    文字|鄒欣寧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吉賽兒》的森林少女群舞浪漫優美。
    企畫特輯 Special 領軍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訪台演出《天鵝湖》、《吉賽兒》

    不朽的芭蕾伶娜 卅二鞭轉丰采再現

    曾是波修瓦舞團第一女主角和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的妮娜.安娜妮婭舒薇莉,廿年前曾首度訪台主演《天鵝湖》,以兩度表演黑天鵝的卅二鞭轉絕技,成為台灣觀眾心中的傳奇。如今擔任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她,將領軍訪台親展天鵝公主丰采,超越芭蕾伶娜的年齡限制,再現舞台傳奇!

    文字|鄒欣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 《香奈兒的秘密》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聽、讀 讓你離《春之祭》更近!

    趕不上一九一三年的首演,讓影集與電影帶你回到百年前時空;斯特拉溫斯基親自指揮與其他大師的詮釋,讓你的聆聽超越凡俗;對斯特拉溫斯基的深入閱讀,讓你了解他如何打造出這樣驚世駭俗的世紀經典

    文字|鄒欣寧、李秋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桃園縣多功能展演中心主體意象為一自地面盤旋上升的連續律動帷幕,隱喻以航空為發展基礎的城市性格。
    企畫特輯 Special

    「桃園縣多功能展演中心」正式營運 讓航空國門之都與表演藝術相遇

    人口逾兩百萬人的桃園縣,在民國百年升格為準直轄市後,已成為人口成長最快、也是僅次於新北市的全國第一大縣。容納國際機場和數十個工業區的桃園,近年也在藝文發展上急起直追,二○一○年,文建會補助的「桃園縣多功能展演中心」正式落成啟用,是繼文化局管轄的「桃園館演藝廳」和「中壢藝術館」後第三個藝文場館,無論是場館規模、硬體設備、座位數量上,桃園縣多功能展演中心都以超越前兩座的態勢,爭取全國乃至國際藝文團體的目光。 硬體設備佳 迎接多元展演 多功能展演中心在一年試營運後,歷經各項藝文活動與金馬獎頒獎典禮的籌辦,於今年正式營運。這座外觀呈現科技感的銀灰色建築為地上七層,其主體意象為一自地面盤旋上升的連續律動帷幕,隱喻以航空為發展基礎的城市性格。 此外,展演中心包括可容納一千五百四十八席次的多功能展演廳、錄音室、排練室、展覽空間與戶外展演舞台。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硬體設備,除了挑高廿五公尺、十八平方公尺見方、側台及後台腹地深廣的展演廳舞台外,也配置了全台第二套電腦吊桿升降系統show motion,由電腦程式設定操作十五道吊桿,提供各類型的劇場和表演需求。 依據中心的遠景規畫,未來希望除了戲劇、音樂、展覽等藝文展演外,將這座多功能的展演空間發展為流行音樂中心和文化創意產業中心,辦理大型演唱會或國際性演出,吸納台灣北區的觀眾人口,以徹底落實這個一千五百席次大型場地的功能。 環境劇場打破空間 精采表演接力到十月 為了慶祝正式營運,桃園縣多功能展演中心也特地於夏日舉行一系列老少咸宜的劇場藝術推廣和演出活動。該系列以打破既定演出空間、表演可自由移動的「環境劇場」為主要概念,先於七月廿六日起一連十天舉行工作坊,廣邀劇場工作者彭雅玲、鴻鴻、王榮裕、郎亞玲、蔡柏璋等授課,帶領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參與者走進劇場、認識劇場。 自八月份起,更有聲動樂團、在地搖滾樂團、及德國triosence爵士三重奏與蕭煌奇、官靈芝跨界合作之「秋天聽見鄧雨賢」爵士音樂會、舞鈴劇場、當代傳奇劇場等不同領域的表演節目,一路接力聯演至十月

    文字|鄒欣寧、桃園縣多功能展演中心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八旗文化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邊界,認識「我是誰」的起點

    我們總是透過他者,才能看到自己不認識的自己;跨過邊界,也才更激盪出許多超越原本生命情境的思考。透過《憂鬱的邊界》與《靠左走:人間差事》,藉著作者的人生行旅,我們是否也能超越框線,踏上認識「我是誰」的起點?

    文字|鄒欣寧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流浪女》由四位編舞者以肢體呈現台灣經濟起飛時代的邊緣女性樣貌。(廖末喜舞蹈劇場 提供)
    舞蹈新訊

    《洄游舞集─流浪女》 舞出漂泊不歇的女工群像

    根植南台灣的廖末喜舞蹈劇場,以「洄游舞集」系列串聯起舞蹈與土地、文學的深度對話。過往曾將葉石濤短篇小說、作家楊逵之妻葉陶與鍾理和之妻鍾台妹生平改編為《紅鞋子》、《土匪婆》、《台妹》等舞作,今年邁入第四回合,延續改編文學的脈絡與對女性身分的關注,以擅長描繪小人物血淚的楊青矗之作《工廠女兒圈》為藍本,編創出《流浪女》,由四位編舞者以肢體呈現台灣經濟起飛時代的邊緣女性樣貌,也賦予今昔對照下,女人心事的同與不同。 楊青矗的原著以六○年代的加工廠女工為主角,描繪出工業時代中,前仆後繼進入工廠成為小齒輪的女人們,如何在日復一日的作業流程中,將自己的青春年華換算為金錢收入,貢獻給己身所出的家族,從而為台灣形塑今日富裕社會的雛形。在文學評論家彭瑞金的建議下,洄游舞集突破過去以舞描述文學女性的風格,選用這個市井小民為主角、具時代與社會意義的小說,由林宜頻、謝杰樺、李柏金、王乙航選取書中〈鄉下來的流浪女〉、〈昭玉的青春〉、〈跋起飛的年代〉等段落,呈現出女工離鄉背景的徬徨、不同性格的女子情誼、工作的辛酸和對未來的盼望運用數位媒體與舞者的肢體舞動,賦予原作跨越時間的當代意涵。

    文字|鄒欣寧、廖末喜舞蹈劇場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 匯演作品;《草民》,趙小剛編導。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教育+學術+演出 打造新品種藝文交流

    由北京、台北、倫敦的舞蹈學院/舞蹈研究機構聯合舉辦的「跨藝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屆,主辦單位與地點在北京舞蹈學院。這個活動含括了舞蹈學院的學術研究、教育過程,創作演出更是重要的載體和成果展現,但真正的意義,落實在來自三個地區的人馬合作上述三項活動時的交流互動。過程中不無扞格與磨合,但也看到在共同工作下開啟的創作與身體可能性。

    文字|鄒欣寧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鄭宗龍 水面倒映的五道風景

    說,編舞家鄭宗龍是街頭長大的孩子,所以編出《在路上》。 說,他是狼,是狗,是「躁狂抑鬱多才俊」,即將在「2013春鬥」交出新作《一個藍色的地方》,講的正是日出日落,這段歐洲人形容為「茫茫夜色,狼狗難分」的奇幻時分,憂鬱與癲狂共舞的複雜心情。 說他細膩,他就能一口爽脆閩南語,和中藥行夥計問候生意套交情。說他霸氣,他偏偏指給你看,龍山寺裡高掛的一幅字那麼美。舉香凝神祝禱,想起來猛回頭,問我們拍編舞家拜拜,會不會有點奇怪? 看他工作也是。我從來沒遇過一個編舞家像他這麼愛問,看這個是不是很無聊? 問多了,你都疑心,這人到底怎麼想別人怎麼看他和他的工作的? 但他又說,他喜歡讓自己變透明。意思是,從學校的舞蹈明星,雲門一團的亮眼舞者,二團的特約編舞,到如今身兼助理藝術總監和編舞家,踏上成功之路的代價,是更多目光與檢視。與其神秘,他選擇讓自己以透明的姿態活在他人注視下。 我說,鄭宗龍是水。水很透明,但從一大片地表到一只杯,水能適應各種容器,不可小覷。面對一大片透明澄澈的水,怎樣才知道它有多深?貿然踩進去顯然不宜,怎麼知道後果是清淺或滅頂? 當然我們不必探測這片水的深度。有時我們只需站在岸邊,讚嘆水的平靜水的波濤水的不定,帶來變化萬千的風景。

    文字|鄒欣寧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女作家的兩種旅行指南:身心自在vs.小城畸人

    兩位六年級女作者,新年前後各自交出兩本散文集,所寫都是路途中的觀照;《此時此刻》集結了劉梓潔近年出國旅行的心情紀事,《小塵埃》則有房慧真行居台北,偶至異國差旅的路上觀察。主題路線各各不同,共同流露的,是敏銳纖細的旅人心和旅人眼。

    文字|鄒欣寧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開「以色列」的8個問號

    從媒體報導的印象中,我們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認知,多是與鄰國衝突不斷、烽火連綿的戰地景象,但對這個在強敵環伺下悍立中東的國度,您的真正認識有多少?讓我們透過八個問號,為您勾勒出以色列的大致輪廓。

    文字|鄒欣寧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蘇珊.達拉中心是以色列當代舞蹈發展的重鎮。(李惠美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色列編舞家暢銷全球的秘密

    以色列由世界各地的猶太移民組成,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藝文菁英,讓以色列政府很早便意識到,除了科技和企業,藝術文化更是國家躍居國際舞台的主要推手。而在舞蹈這一塊,更是透過發掘栽培編舞人才、支持國內外巡演、藉由藝術節讓舞作曝光等做法,讓以色列編舞家的「舞力」傲視全球!

    文字|鄒欣寧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 一杯茶》,導演黎宇文,編舞伍宇烈,2003。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可小覷的舞蹈影像新勢力

    由香港城市當代舞團舉辦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是華人地區第一個國際舞蹈影像節,到去年已經舉辦至第五屆,並在去年十二月初隨「香港週」來台展演放映。該節活動分國際影片邀演、本地與國際創作者的委約創作、一分鐘跳格競賽三大項目,而透過後兩者,也鼓勵了許多創作者投身舞蹈影像領域,讓更多午到作品被世人看見。

    文字|鄒欣寧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楊維真(右)與姚尚德(左)的《泡泡秘密基地》,演出成人與童稚記憶重逢疊合的奇想世界。(許斌 攝)
    即將上場 Preview 楊維真與姚尚德聯手創作

    《泡泡秘密基地》 回溯童年觀照當下

    由舞者楊維真與默劇表演者姚尚德合作的肢體劇場《泡泡秘密基地》,透過兩個經典文學角色哪吒與小王子,呼應兩人的表演;透過童年回憶的回溯,在劇場這個秘密基地,觀看自己何以成為今日的自己

    文字|鄒欣寧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策展人組合維若娜與巴吉,是目前義大利具代表性表演團體,擅長在特殊場域創作演出的他們,此次將透過運用現場素材帶給觀眾暈眩的觀賞之旅。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夏日驚喜「舞上癮」 跨域演出震盪感官

    昏昏沉沉提不起勁的夏天,需要大膽前衛的表演藝術衝撞感官、提振精神嗎?來自德國、義大利、希臘、法國、台灣的跨域藝術家,即將聯手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製造震盪級的實驗性演出! 由「台北藝術進駐計畫」邀請的六組藝術家,在兩個月內發表跨界創作成果。其中,威尼斯雙年展「表演藝術周」策展人組合維若娜與巴吉,是目前義大利具代表性表演團體,曾赴南美火地島、印度、南極等地進行消失性藝術的錄像計畫,擅長在特殊場域創作演出的他們,此次將透過運用現場素材帶給觀眾暈眩的觀賞之旅。來自希臘的舞蹈家里加有深厚的拉邦技巧,將帶來Undying home,結合攝影與雕塑,透過舞蹈描繪自然、人與家的關係。台灣藝術家林正偉《無法剝離的關係》將結合魔術、實驗影像、舞蹈和行為表演,製造虛擬超越真實的視覺經驗。利用寶藏巖特殊地景進行創作的陳雪甄,以《關於分享的各式距離》呈現自己在巴黎旅行時對「分享」的體驗和反思。另外,還有聲音結合數位行動繪畫的藝術創作者、尋找身體聲音如何影響語音的藝術家創作,從酷暑到初秋,打造讓觀眾跨上癮的觀賞體驗。

    文字|鄒欣寧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越界的女人》改編葉陶生平,自「葉陶一生就是一連串的的跨界之旅」呈現不同面向。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越界的女人》 再現葉陶的不凡人生

    台南的廖末喜舞蹈劇場作品向來關注女性在社會中受到的限制與自由,透過改編多位歷史上的女性生平為舞蹈,表現不同時代的女子如何尋求突圍。楊逵之妻葉陶便是代表性的例子。再度改編葉陶生平,這次《越界的女人》由林宜頻編創,自「葉陶一生就是一連串的的跨界之旅」呈現不同面向:揚棄裹腳布,跨越身體的文化疆界;走出家庭牆限,跨越女性生活空間的疆界;走進知識的殿堂,跨越思想的疆界;走入街頭與監獄,跨越社會實踐的性別疆界;誓死如歸,跨越生與死的俗世疆界。在傳統與現代交界的時代裡,葉陶憑著勇於挑戰生命的特質,不斷地跨越疆界,體現了無限的生命動能,更成為台灣社會史上「新女性主義」的典範。 作品也結合科技技術光雕投影與動畫,讓平面的牆或固有的建築物變得更加立體,藉由投射畫面改變實體面貌,而互動展演讓觀眾、舞者、影像與實體建築之間產生多變的視覺對話。

    文字|鄒欣寧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桃花緣》以詩詞入舞,發展出前世到今生的情境式舞作。(肢體音符舞團 提供)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肢體音符舞團《桃花緣》 詩詞引領悟「情」字

    在大提琴與女聲的吟誦下,女子啣著桃花枝影綽起舞,似曾相識的畫面隨著花香,勾起了若有還無的悠遠記憶,那彷彿來自古遠前世的戀人身影,召喚著女人和男人一探究竟,卻不知這番試探,逗引人們尋覓的是真愛的緣,或是執著的怨 肢體音符舞團創團至今來到第十五年,藝術總監暨編舞者華碧玉素以古典、民族舞的創作見長,近年則在開拓觀眾族群等考量下,不只提攜編舞後進,創作也逐漸轉以古典身體語彙結合現代題材,拉近年輕觀眾與傳統舞蹈的距離。《桃花緣》的編創概念,始自華碧玉感慨周遭朋友多有陷於情關、執著不放的經歷,無意間讀到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寫的情詩〈最好不相見〉、〈那一瞬〉、〈見或不見〉等作,訝異於出世的喇嘛竟對愛情有此體悟,遂以詩詞入舞,發展成前世到今生的情境式舞作。詩詞由知名音樂人林隆璇編曲,以現場吟唱的方式,引領觀眾細細領略落英繽紛後,了然寂靜的情與悟。

    文字|鄒欣寧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谷慕特
    舞蹈新訊

    紀念史擷詠 谷慕特舞蹈劇場獻舞

    二○一一年八月過世的配樂大師史擷詠,留下珍貴的音樂資產眾多,其中,原住民音樂創作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承襲音樂家父 親史惟亮對原住民音樂的貢獻,史擷詠在○七年時將父親當年採集的原民音樂重新整理,配合古典音樂和當代原住民歌者的演唱,製作了《夢土:部落之心》專輯, 不僅重喚樂壇對原民音樂的重視,更賦予台灣原民音樂的當代感與世界性。 鑑於此,由阿美族舞蹈家谷慕特.法拉(魏德慶)領軍的谷慕特舞蹈劇 場,以史擷詠的音樂為題,編創舞作《夢土(一)當太陽升起――山海戀》,除了紀念大師的音樂貢獻和終生熱忱,也將原民文化對於自然的敬仰和依戀鎔鑄其中, 期令觀眾在欣賞過程領受人與自然、與看不見的力量共舞的神聖感。

    文字|鄒欣寧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 《關係》呈現寫實的家居場景,讓舞者在家具間舞出蜿蜒纏繞如植物般的互動。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舞動在家居場景間

    顏鳳曦《關係》 以栽種植物比喻愛情

    多年來默默於南台灣耕耘現代舞創作的顏鳳曦,過去以獨立編舞家的身分,先後應雲門青春編舞營、國家劇院新點子舞展、高雄城市芭蕾「點子鞋」系列等邀 請,發表《箱子》、《流言》、《生趣》等作品。顏鳳曦的編舞多從生活出發,透過舞蹈與空間、物件的對應關係,展現出靈活不失細膩的調度,也令人感受到從生 活長出的舞蹈鮮活動人的深度。 二○○五年顏鳳曦回到台南創立「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強調在地人才、跨領域原創性作品,近年陸 續演出《痕跡.紋路》、《詠而歸》等作。即將於三月份在原生劇場演出的《關係》,延續生活創作風格,以栽種植物比喻愛情關係,沉默的植物需要細心凝視呵 護,稍一不慎就容易枯萎凋零。舞台則呈現一個寫實的家居場景,讓舞者在家具間舞出蜿蜒纏繞如植物般的互動,營造現實與超現實並存的視覺印象。

    文字|鄒欣寧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